[4] 《文史春秋》2003年第6期,又见《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4,第14页。*丸\夲?神!栈! \首?发¢汪在大革命时期曾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继任驻冯玉祥国民革命军司令部政治部少将组织处长。大革命失败时,调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泽东领导的秋收暴动失败时,曾写“密信”派宋任穷送到前线,指示毛泽东率部向井冈山发展,这个史料曾长期被埋没。
[5] 郑超麟:《回忆录》,1945年,手稿。
[6] 独秀:《我们争论之中心点》,1931年11月4日,《火花》第1卷第5期,1931年11月7日,手刻油印件。
[7] 即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亡华“二十一条”的“国耻日”。
[8] 即日本为阻止北伐军北进制造的“济南惨案”。
[9] 《雷利斯基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书记处的第3号信》,1929年6月7日,《共产国际档案资料丛书》第8辑,第122~127页。两个报馆是民国日报馆和申报馆。但申报馆不是国民党的。
[10] 转引自《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中共中央文件选集》(5),第331页。
[11]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关于中国开展八一国际红色日情况的决议》,1929年8月,《共产国际档案资料丛书》第8辑,第150、151页。_l!o*v!e*y!u?e¨d?u.._n!e.t¨
[12] 手刻油印件,中央档案馆藏。
[13] 托洛茨基以及受他影响的陈独秀和中国托派,因此竭力反对中共的“工农民主专政”口号,如上所述僵死地根据俄国革命经验:1.“农民”因是私有者,在革命关键时刻,必须跟资产阶级走而背叛工人阶级;2.“民主专政”是资产阶级政权的“专利品”。
[14] 《告全国工人书》,《无产者》第2期,1930年7月1日。
[15] 苏俄政府《第一次对华宣言》,1919年7月25日,《新青年》第7卷第6号。
[16] 托洛茨基:《中俄冲突与反对派》,《中国革命问题》,第316页。
[17] 《红旗》第31、33、34、49号。
[18]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5),第329页。
[19] 《中国共产党为八一国际赤色日宣言》,《红旗》第34号,1927年7月27日。
[20] 《红旗》第37号,1929年8月7日。\第,一¢墈.书,旺¢ \耕¢新-嶵/全*署名撒翁。
[21] 《红旗》第37号,1929年8月7日。署名撒翁。
[22] 《红旗》第39号,1929年8月20日。
[23] 托洛茨基:《中俄冲突与反对派》,《中国革命问题》,第313页。
[24] 托洛茨基:《中俄冲突与反对派》,《中国革命问题》,第318页。
[25] 托洛茨基:《保卫苏联与反对派——“列宁团”走的是什么道路——极左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问题》,第3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