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光绪剃头(2)
--------------------------------------------------------------------------------
“请恕我多言,有一次我头疼时,老刘主动提出帮我按摩。他先是用手搓热,然后双手合十,如同虔诚礼拜,手指间微微分开,紧接着他就像剁菜一样在我头面部快速有力地拍打,他的十指关节发出清晰悦耳的撞击声。那声音之美妙,宛如新年投掷骰子时骰子在瓷碗中欢快跃动,又好像满满一袋核桃,稍一晃动袋子,核桃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片刻后,老刘转而为我捶背,换用了另一种手法,不再是用手掌,而是握拳轻轻蜷曲手指,时急时缓,时轻时重地敲击背部。这在他们行业术语中被称为“打五花拳”,并非武术招式,而是按摩中特有的一种背部腿部按摩手法。锤击过程中,十指再次发出清脆的声音,宛如春节期间庙会上旋转的风车,在风中转动时秸秆发出的那种响亮而不刺耳的声音。老刘边按摩边哼唱,当然这只是在我接受按摩时,为皇上和太妃们服务时是不能唱歌的。遗憾的是我当时心思不在,记忆也不够好,但他的歌声仍断断续续地钻入我的耳朵,我记得几句歌词,像是“前搓胸,后抚背,此法唤作放睡;自涌泉至百会,周身三百六十穴要全识”。随后他列举了一系列穴位名称,如同说相声般一口气报出,从哪个穴位先捶到哪个穴位后敲,又提到了什么醉穴、麻筋等,当时我并未用心倾听,也就没有刻意记住这些内容,不过最后一句我还记得:“五花拳之所以如此清脆,全因学徒时受过的艰苦磨炼。”这最后一句可能是他们自创的,并非师承的传统,但从这句也能推想到,五花拳的确追求一种如同击鼓点般的节奏感,力度、速度要和谐有序,皇宫内的事物既要注重实际效果,也要兼顾艺术美感。
老刘也许是在向我夸耀他们的按摩技艺(此处借用北京方言“卖膏药”的说法,昔日天桥艺人展示技艺后顺便推销膏药,夸大其词,声称膏药贴在身上能自行寻找病灶,此处有夸张之意)。他说,他们所运用的按摩技法符合道家推崇的先天道理。道家讲究吐纳之道,实质就是呼吸调控,要做到“静”与“松”两个要点。静,即是吸气,此时要摒弃一切杂念,心无旁骛;松,则是呼气,让全身肌肉骨骼松弛。如此一来,就能够调理身心,疏通血脉,达到最佳的休息状态。道士自身修炼,自我调节,谓之修炼。但皇上、太妃们却无需自我修炼,而是依靠他人替他们调理,同时也能获得近乎相同的养生效果——这便是按摩的魅力所在。
“按摩技艺旨在精准定位穴位,逐一揉松肌肉关节,在揉捏过程中结合五花拳的敲打,其清脆之声引导思绪集中,使人进入一种似睡非睡、恍惚迷离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舒缓身心,享受到至高的舒适体验。皇宫之所以设立按摩处并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提供这样的专享服务。然而,自从民国时期按摩处被取消后,专注于这项技术研习的人便日益稀少,尤其是纯粹为了舒缓享受而进行的按摩几乎消失殆尽,这门手艺也逐渐走向失传。
在皇宫为皇上效力实属不易,例如剃头这门技艺就需要勤奋刻苦地练习。老刘戏谑地说,他们和翰林院的官员有相似之处,翰林院的官员每隔三年要进行一次严格的考核,每天坚持写白折子练习书法,以免随着年龄增长,视力模糊、手抖。同样的,剃头师傅也需每日练习,否则技艺便会生疏,一旦手发颤、眼神不准,便无法胜任。春秋季节,他们在自己的左臂上练习,将左臂的汗毛全部刮净,长此以往,左臂皮肤变得异常粗糙。到了夏秋时节,他们会在冬瓜皮上操练,选取新鲜的冬瓜,左手托稳冬瓜,右手施展技艺,确保两手均稳定准确。有时剃完整个冬瓜,脸上己是汗水涔涔。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皇上,这些当差的人员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努力。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现在回到正题。
在皇宫里担任伺候皇帝的工作实属不易,甚至可以说是超乎寻常的艰难。谈到剃头这一环节,就有三大戒律必须严格遵守:
第一,剃头时只能用右手持刀贴近皇上的头皮,严禁左手触碰皇上的任何部位,也就是说,只能单臂作业,左臂需自然下垂,不可像普通人那样双手操纵。因此,老刘在冬瓜上练习时,左手要稳稳托住冬瓜,右手则要悬空练习,务求让右手既稳定又精准。倘若不慎在皇帝头上割破皮肤、出血,那可是要遭受慎刑司的拷问,并丢掉差事。总之,这是一项提心吊胆的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大祸临头。
第二,剃头或刮脸时只许顺着毛发生长的方向进行,禁止逆向刮削。这样一来,虽然剃头本身尚可应对,但刮脸就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整个剃头过程中,理发师必须屏住呼吸,不能朝皇上头上呼出浊气。
每次为皇帝剃头都如履薄冰,内心充满紧张和疲惫,一场差事下来,双腿都会发软。老刘回家后,常常双眼呆滞,许久默不作声。这种情况几乎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可见他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是多么巨大。
“想必大部分人都熟悉林冲被发配的故事吧!林冲被骗购得宝刀,满怀期待地赴高俅的比刀之约,谁知却误闯入了白虎节堂,掉进了高俅精心策划的圈套,最终被判处发配沧州。要知道,在《水浒传》的世界里,白虎堂本是军事指挥中心,是不允许携带兵器擅入的地方。以大清国的官阶对应来看,高俅虽然地位显赫,最多不过是相当于一品大员,而白虎堂也不过相当于兵部衙门的正厅,相比皇宫内皇帝的寝宫,在守卫森严程度上相差甚远。即便白虎堂这样的军事要地都不容许带刀进入,那么在皇宫之内,特别是皇帝寝宫这样的地方,对携带武器的限制更是严上加严。老刘在给皇帝剃头时,是绝对不允许携带刀具进入皇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