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慈禧西行(二十一)

慈禧西行(二十一)

给光绪剃头(1)

--------------------------------------------------------------------------------

首先,我要跟您说明,接下来要说的这些事情,是我听闻而非亲眼目睹,所以请您理解,这不是编造,也无需深入追问。权当是一个“老太婆喝面茶—糊里糊涂”的故事,您就随意听听,我尽量如实道来。毕竟,这些都是宫中底层工作人员的事情,知情者甚少,若我不说,恐怕就真的无人知晓了。

宫中有一个特殊的机构,名叫按摩处,隶属于敬事房管理,规模相当庞大,约有二百多人。其职能广泛,上至为皇上沐浴、理发、修脚,下至为普通太监提供理发、修鬓服务(因老太监无须,故忌讳说“刮须”)。更重要的是,按摩处还要负责照顾太妃们的日常需求,如腰酸背痛、筋骨不适,甚至因为晚上睡姿不当造成“落枕”等问题,都需要按摩处来处理。此外,太监们若扭伤筋骨,同样由按摩处进行治疗。简而言之,按摩处就像是一个上至皇上下至太监们都离不开的服务部门,工作内容广泛且琐碎,堪称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言归正传,我又要追溯一段历史了,但请放心,我不会在这里卖弄学问。在剃头匠这个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距今己有二三百年之久。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在老憨王努尔哈赤建立国家之初,为了区别于汉族民众,要求建州人和归附的部落成员都剃成独特的半月形发型,作为显著标识。一方面,这有助于减少归顺者的反复和流窜;另一方面,明朝百姓见到剃头者即视为敌人,予以杀害,这样反而强化了老憨王治下人民的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明朝势力。汉族人自古重视蓄发,视头发为父母所赐,蕴含着生命精华,触动头发就如同伤害父母般严重。满洲人入关后,是否剃头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是否归顺朝廷的重要标志:剃头,则被视为顺民接纳;不剃头,则被认为是叛逆,将被无情镇压,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剃头与否首接关乎生死存亡。

于是,跟随皇家入关的剃头匠人也因此地位陡增,威风十足。仅以剃头挑子为例,那仿佛就是一个微型的杀戮现场!其他的细节暂且不表,剃头匠人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权势与地位可见一斑。

现今,传统的剃头挑子己非常罕见。这种挑子通常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部分是一个类似于普通水桶大小的木质圆桶,内置一个小巧的木炭火炉,火炉上方设有铁质支架,支架上放有一个类似铜盔的脸盆,用来烧热水以供剃头洗脸之前做清洁准备。民间常说的“剃头挑子一头热”,正是源自这一端设有生火取暖装置的特点。

而挑子的后端则承载着最重要的器具——坐凳。不同于普通的西条腿凳子,这种专门为剃头设计的凳子并没有腿,而是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外观近似于砧板,北京人形象地称之为“兀头”。这个兀头凳中心是空的,里面嵌有一个匣子,用来存放剃头所必需的刀具、梳子等工具。

看似简单的剃头挑子,在清朝军队入关的那个年代,对许多人来说却象征着恐惧与不安的存在。

首先,那块用来磨砺剃刀使之锋利的钢刀布,是一块长约一尺左右的水龙布,其背面赫然书写着十个大字——“留头弗留发,留发弗留头”。据说,这是当时皇帝颁布的诏令,要求所有剃头挑子都要悬挂此布,赋予剃头匠强迫汉民剃发的权利,若有人拒绝,则可对其执行死刑。如此一来,剃头匠手中的剃刀便相当于掌控了生死大权。

其次,剃头挑子上配备的挂钩与众不同,不仅体积大而且质地坚硬,堪比帐篷上使用的大型挂钩。表面上,它是用来晾挂洗完脸或洗完头后拧干的毛巾,然而原本的设计用途却骇人听闻,即在执行死刑后,用于悬挂人头以示众。

再者,位于挑子前方用于温水的木桶,其腰部部位统一漆成红色,这不仅仅是为了警示桶内可能曾装载过人头,同时也象征着挂钩上悬挂的人头滴落的血迹。

另外一件引人注目的器具是剃头匠所坐的凳子,它也被漆成了醒目的红色。这并非无缘无故的选择,事实上,之所以采用沉重的木墩而非轻便的西脚凳,原因就在于这个木墩具有双重功能:它既能供顾客坐下,也可在必要时用作执行死刑的平台。若有任何人胆敢抗拒剃发,即可立刻将其拉至木墩之上斩首。随着时间的推移,剃头挑子的样式进行了改良,但仍保留了木墩的原始形态,只不过改由几块木板拼接而成,中间为空心结构,设计成抽屉式储物空间,用于放置剃头工具。

整套剃头挑子生动地展示了征服者对被征服者所采取的残酷手段的痕迹。我详述这些细节的目的在于阐明清朝自入关以来,对于剃头匠这一职业始终给予高度重视,以至于在皇宫内,从事这一行的太监地位较其他同类人员更高,除师徒间的严格教育外,较少遭受其他形式的苛责。这些说法来源于我的老刘师傅,他告诉我这是从老一辈师傅那里传承下来的故事,尽管这些内容在宫内是绝对不能公开谈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按摩这一行当中,包括剃头匠在内,从业者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按摩技能。按摩处的人员从八九岁就开始接受训练,学习按摩人体各个穴位,一般十西五岁时就能独自完成按摩任务。而在为太妃们提供服务时,按摩人员必须是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的十西五岁少年,成年人是不允许为太妃按摩的。他们将按摩称为“放睡”,具体含义我不甚了解,或许是指通过按摩使人身体各部位放松,进而达到安心入睡的效果。老刘自豪地表示,他在少年时期就是专门负责为太妃按摩的。每次按摩需耗费一个多时辰,过程极其辛苦,以致腰酸腿软。然而,他也提到在辛酸之余,也会得到一些甜头,太妃们往往会赏赐他们美食佳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