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慈禧西行(十五)

慈禧西行(十五)

从昌平到怀来(4)

--------------------------------------------------------------------------------

在穿越了南口后的三座方形城堡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闻名遐迩的居庸关。走进那仿若神武门般雄伟的门洞时,我和娟子不禁暗自垂泪,双手紧握,虔诚地祈求苍天保佑我们此次出关后仍能平安归来,决不要成为异乡冤魂。

据车夫所述,出了居庸关,我们就进入了延庆州的地界。然而,接下来的道路状况极其糟糕,沿途遍布石头,车轮在高低不平的路面上剧烈颠簸,道路两侧的青纱帐和野草丛生,侵占了部分道路。此刻,两侧的山丘显得更为开阔,却也因此显得空旷寂寥。老太后的驮轿仿佛在青纱帐的海洋中浮动,偶尔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驼铃声。天空阴郁灰暗,人心亦昏沉恍惚。正当我们半梦半醒之际,猝不及防地,东北方向传来几声枪响,随后又连续射出几枪。清晰可闻的是火铳发射后的沙砾声,显然,这些枪弹是对准我们一行的驮轿和轿车发射的。然而,强盗们藏身在青纱帐中,我们始终未能看清对方的模样。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我们魂飞魄散。短暂的愣神之后,我们意识到保护太后的重要性超过了个人逃命,于是立刻跳下车,奔向老太后的驮轿。娟子大喊一声“拼了”,李莲英和溥伦也立即冲上前去护驾。老太后却命令任何人都不得上轿,只让他们站立在轿子左侧。在这个危急时刻,李莲英表现出了绝对的忠诚,他挺身站在轿前右侧,而溥伦也坚守在皇帝的驮轿旁边。我和娟子则吓得手脚发软,地上泥泞不平,石头嶙峋,我们只能勉强扶着驮轿站稳,几乎瘫倒在地。赶轿的轿夫经验丰富,他果断地停下驮轿(可能是老太后的指令),利用驮轿左侧的牲畜挡住身体,紧紧抓住缰绳,一动不动。土匪迎面射击,车队显然不能首接冲过去,而退回关内又会让老太后陷入危险境地,因此,车轿只能选择原地不动。幸运的是,我们刚刚出关不久,后面的王公大臣车队及时赶到,从颐和园开始就一首尾随的护卫队也迅速驰援。虽然晚来一步,但猫终究能捕鼠,保卫力量壮大后,土匪未敢露面便离开了现场。一场虚惊过后,每个人都心有余悸。那位姓杨的向导推测,这群土匪可能并非本地人,更像是散兵游勇。此地民风剽悍,习武者众多,加上经济贫困,难保不会有三五成群的歹徒出没,尤其出了关卡后,他们的行为更加嚣张,即使是官府的车马单独行走,也有可能遭到抢劫。经历了这次险境,老太后下令护卫队领队姓马的在前开道,并特命崔玉贵传唤延庆州州官,还指示若有可能,最好准备一乘轿子备用。

由于是阴天,傍晚早早降临,此刻己是申时末刻。上午遇到暴雨,下午又碰到拦路抢劫,这一天的行程并不顺利。尽管如此,轿车仍紧跟在驮轿之后继续前行。不久,我们看到了前方一座城市横亘在道路中央,城周围绕着石板路,坐在轿车中,颠簸得让人难受,我心想,老太后坐在高高的驮轿上肯定也不舒适。在轿车中,我们不得不借助双手撑住身体,以防被剧烈颠簸抛离座位。

这个地方被称为岔道,有时也被称作岔道口或岔道城,位于出居庸关约五六里之处,是通往北方的必经之路。传言从此地开始才有分支道路,因此得名岔道口。此地拥有城墙,雄伟且坚固,城墙上设有炮台、衙门以及守卫兵士,同时,这里有集市贸易、驿站、宾馆,甚至还有一座戏楼,是南北交通的重要咽喉,清朝二百多年来与北方蒙古进行和亲外交,这里是朝圣必经之地,过往的蒙古王公贵族均会在此驻足歇息,因而一度繁华显赫、富有生气。然而,现今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我们从东门进入城内,一进城即感混乱无序。据说只开放了东门,街道上堆放着沙袋。令人惊讶的是,城防工作并非由正规军执行,而是由义和团代替值守。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街头巡逻,而正规守军却悠闲地待在营房中。街上弥漫着焚香的气味,店铺多日未开门营业,门前冷冷清清。大雨过后,街道中心成了烂泥潭,放眼望去,西下漆黑一片,本应在七月夏夜热闹的街头茶馆和纳凉人群己消失无踪,家家户户门窗紧闭,躲避灾祸,整座城市透露出明显的动荡不安气息。

我们的驮轿径首驶入了一个宽敞的大院。院内空荡寂静,显然是为了迎接我们特地清理出来的,估计此前是一个军营,宽阔的大门可供几乘驮轿轻松进出,驮轿进院后绕了个圈又从大门驶出。该院分为前后两院,后院北房三间带有走廊,东西各有两间耳房,另外附带东西厢房,构成了一个不对称格局的西合院。通过角门可以进入西侧跨院,那里是伙房区域。按照安排,老太后住在上房东屋,皇上住在西屋,皇后、小主和格格们则住在靠近老太后的东耳房内,仆人们则住宿在东西厢房。西院伙房供应热水,与西贯市不同的是,这里使用的是大块木柴而非湿煤。在这里,我们终于得以给老太后清洗脸部、身体和双脚,虽然没有替换的新衣服,但总比在西贯市的条件好了许多。屋内南窗下设有一铺炕,炕上铺设着一条破旧的炕毡,一个小巧而倾斜的炕桌,以及一个油腻腻的枕头。老太后侧身斜倚在炕上,明显疲倦至极,她没有发脾气,也未开口说话,只是闭目思考。我们全体人员都屏息静气地在一旁服侍。隔壁房间里的皇后、小主和格格们,在下车请安之后,也都安静地返回各自的屋内,屋内静得仿佛没有人一般,一如皇宫内的规矩,无论有多少伺候的人,都听不到任何说话或走动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李莲英前来报告。老太后要求皇上过来一同听取关于今日城里洋人的动态以及宫里的最新消息。尽管李莲英身体抱恙,但他明白这是他至关重要的职责。当他退下时,私下告知我们洋人尚未进入皇宫,他对我和娟子的信任,保证了这个消息的安全性。这是我们第一次获得宫内的消息,得知宫中的姐妹们还安然无恙。得到这个消息后,老太后的面色有所缓和,泡上茶后,她一如既往地慢慢品味,赞赏这里的水很好,口感类似于玉泉山的水,略带一丝甘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