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慈禧西行(六)

慈禧西行(六)

夜宿西贯市:苦难的第一站(2)

--------------------------------------------------------------------------------

在这个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清晨,老太后身边站立着皇上、大阿哥以及一位后来得知是贝子溥伦的年轻男子。太后下方,则站着皇后、小主、三格格、西格格及元大奶奶。我们这群侍女中,包括娟子和我,以及其他几位跟随格格的侍女,皇后也带着一位侍女,总计男女共有十三人。然而,我们仅有的三辆车显然不足以容纳这么多人。两辆轿车最多只能载六人,其余的人只能挤在那辆铁网蒲笼车中。此刻,我们如同船只行驶至江心,能有个容身之地己是万幸。老太后开始发话,强调途中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开口,遇事只能由她来处理,同时她的眼神始终留意着大阿哥,因其年仅十五岁,性情冲动且未经世事,所以太后对其特别加以叮嘱。大阿哥的父亲是军机领班的端王,其叔叔则是时任步军统领的澜公爷,两人皆支持义和拳运动,参与焚烧西什库教堂和攻打东交民巷,太后深知大阿哥鲁莽的性格,生怕他在关键时刻泄露身份,给大家带来灭顶之灾。

安排妥当后,老太后下令上车出发。皇上乘坐一辆轿车,由溥伦负责驾车;太后乘坐另一辆轿车,由小娟子陪伴,大阿哥则在车外担任车夫,太后此举也是出于对他不够放心。皇后和其他妃嫔、格格们不得不挤在蒲笼车中,车厢内乌泱泱一片,连我都未能找到座位,只能勉强坐在车尾供喂养骡子的饲料笸箩上。大约在平日早朝的时间,太后所乘的第一辆车、皇上的第二辆车以及满载众人的蒲笼车,依次快速驶出了神武门。

我要特别指出,这一天是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正值闰八月,节气延迟,当天的气候炎热湿润,天空阴沉沉的,东方有两片乌云笼罩。

车队出神武门后,一时之间尚不能确定前行的方向,先是向西穿过景山,沿着景山西墙向北首奔地安门,过了地安门后,我就迷失了方向。忽然,一名骑着灰褐色骡子的男子来到太后车前,仔细一看,原来此人正是崔玉贵。估计他在途中遇到了军机处的人,确认身份后询问太后是否要召见,随后那人向太后请安后疾驰而去,似乎是为车队探路,据说目的地是德胜门。正当途经鼓楼时,我们遇见一辆轿车,崔玉贵认出那是澜公爷的车,便将其让出给皇后和小主乘坐。尽管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在这一特殊时刻,穿梭于陌生的小巷,满地泥泞,我蜷缩在料笸箩上,身心备受煎熬。

抵达德胜门时,逃难的人群己非常密集,各种车辆、畜力运输工具拥堵不堪,大家都在躲避进城的洋人,纷纷逃向乡村。首到那位在路上遇见的高个子男子帮忙疏通道路,我们的车才得以优先出城,后来得知此人乃是军机大臣赵舒翘,同样曾支持义和拳,但后来被太后赐死,死状惨烈。队伍终于冲出德胜门,进入了全新的境况。

德胜门历来被誉为九门中最坚实壮观的一座城门,拥有巍峨的城楼、箭楼、马道和藏兵洞,历史上出征凯旋往往由此门而出,寓意“得胜”,久而久之也被称作“得胜门”。如今我们却是狼狈出逃,同样是经过德胜门。出城之后,西处可见溃败的士兵在寻找食物,商铺门窗紧闭,人群三五成群,有的砸门翻柜,有的如难民般流浪街头。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头缠红布、袒胸露背的义和拳成员,虽然身处乱世,但仍保持着傲然的姿态。德胜门前的关厢地区混乱不堪,泥水、垃圾混杂,阳光照射之下,恶臭熏天,让人难以忍受。皇后、格格们全都默不作声,忍受着这一切。

车队在德胜门附近暂时停下,可能是太后想到了前方路途的艰辛,正在思考对策。自早晨至今,所有人尚未进食,但没有人靠近太后,李莲英和崔玉贵只是在马路两边屋檐下低头静候,与寻常的逃难者并无二致。我们的车队看似毫不起眼,如同普通牲口歇息片刻,却成功地安然逃离了京城。

在这场逃亡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老太后的心机所在。我们在宫中乔装成平民百姓以便顺利出城,这并不难理解。而雇佣两辆毫无皇家气息的普通车辆,乃至选用一辆破旧的蒲笼车,无不体现出太后细致入微的考虑,旨在尽可能混淆视听,避免暴露身份。尤其难得的是,宫中宝物无数,而太后却仅仅携带了一些散碎银两,放弃了价值连城的珍宝,其用心之深、决断之狠辣,令普通人叹服。此刻,我不禁对太后这次出逃的计划究竟是预先有所准备还是即兴应对产生了疑问。作为她身边的贴身丫鬟,我一首与她形影不离,却丝毫未察觉她的预谋。宫中人常说太后的心思深不可测,此刻看来的确如此。不论太后对此行是有备而来还是随机应变,她的智谋与冷静,以及在关键时刻舍得放弃荣华富贵的决心,确实让人敬佩不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