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抗战之红警无敌(1-940) > 第224节

第224节

可是对于整个镇北军来说,拥有大规模战役指挥经验的降临却非常少。

薛霖作为北方的领袖,虽然还抓着枪杆子,但却注定了会渐渐保持军队与政治的平衡,成为真正的规则制定者,华夏的新领袖。

而除了薛霖外,蒋白里和陈震这对师徒算拥有大规模军队指挥经验,在川东吃了卫立皇十五万兵力,还啃掉了胡宗楠五万兵力的张自忠算一个,西北三省的赵鹇勉强算半个,剩下的,也就是前东北军山海关战役的指挥者王以哲了。

所以薛霖在此次统一战争中虽然调度了七十万军队,却基本只是在后方进行战略上的策划,很大权利的将指挥权下放,提高各军将领的大型会战指挥经验。

“那么就这么确定了!”薛霖与蒋白里再次商议一阵后,叫来了一个年轻的负责记录命令和传达命令的参谋军官。

“命令!第四军向天津集合!陆军和海军后勤部门开始征调渤海湾和黄海的大型船只运送军队和物资!”

“是!”记录下命令后,参谋将文件给薛霖查阅,确认无误后,薛霖签下自己的名字,这封命令就正式生效了!

参谋刚下去传令,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欢呼声。

作战室内,薛霖、蒋白里等人循声望去,一名传令兵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兴高采烈道:“薛帅!徐州城破了!”

薛霖猛地一捏拳头,徐州这个镶在苏北半个月的钉子,终于拔掉了!

七月九日,随着镇北军第二十四师从左翼丰县突破中央军第三军防线,一个小时后,101装甲警备师也右翼突破了第四军和骑兵第一军的防线,拿下了徐州机场。

左右两翼溃退的十余万军队涌入徐州城,给徐州城守军带来了严重的士气问题,将徐州城守军的士气一并拉下,吴文耀趁机指挥部队以102警卫师和第十九步兵师、第二十步兵师向徐州城正面防线发动进攻。

经过一日的鏖战,方良率领十九步兵师55步兵旅第一个攻入徐州城!

同时,进攻亳州和阜阳的二十三师兵临宿州、淮南,派遣了大量飞机对津浦铁路线的守军(cada)进行狂轰滥炸,津浦铁路线岌岌可危!徐州数十万中央军的后路随时可能被切断!

为了避免仅存的三四十余万军队被镇北军瓮中捉鳖,张治中在徐州城破的第一时间,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以第三军和第四军为殿后部队,骑兵第一军和骑兵第二军沿津浦铁路线袭扰镇北军,第二集团军和第六集团军主力部队开始沿着津浦铁路线后撤!

镇北军发现徐州守军有撤退的迹象后,吴文耀当即指挥部队展开追击战!

第101装甲警卫师和102机步警卫师纷纷脱离徐州战场,从泗县进攻宿州至蚌埠这一段铁路线,同时各军下属的装甲部队和骑兵部队也纷纷出动,在皖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追击战!

吴文耀本以为依靠着己方军队强大的机动兵力,必定能留下徐州这几十万中央军,但张治中却在宿州集结军队后虚晃一枪,趁镇北军装甲部队集中在铁路沿线时,率三十万残军进攻灵璧!

前突的镇北军装甲部队措手不及,紧急回防。

第二集团军下的第三军和第四军从徐州撤回宿州后又沿着铁路南下,配合骑兵第第一军、骑兵第二军十余万兵力向镇北军机动部队发动进攻,成功牵制了101装甲警卫师和102机步警卫师小半天,而趁此机会,张治中却已经率军绕过了灵璧和泗县,率军进入了水网密布的洪泽湖。

经过三日的追击,到七月十三日时,张治中牺牲了第三军和第四军,两个骑兵军也损失过半,但至少给三十万主力部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大军从水网密布的洪泽湖和高邮湖撤往扬州,暂时安全了。

张治中如壮士断腕般的壮举,虽然五十万大军只有三十万成功撤入扬州,徐州战场折损兵力超过十万,撤出徐州的追击战和反追击战中又折损了第三军和第四军以及两个骑兵军近十万人,但至少主力部队撤了回来。

吴文耀虽然气愤不已,感觉自己遇到了一个如刺猬般棘手,又如狐狸般狡猾的对手,但他不得不佩服张治中的果断和决然,若不是‘声东击西’和‘弃车保帅’这两招,只怕这三十万人全都跑不过淮河。

ps:更新慢了……还欠大家一章_(:3”∠)_.

第650章:十里洋场

镇北军对南方中央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甚至将战争的硝烟吹到了上海这个东方明珠的国际城市。

但对于上海租界里的各国洋人来说,华夏只是有一次陷入了内战之中罢了,南北军队怎么打也不会牵扯到他们租界的,亦如过去二十年来发生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内战一样。

这个国家即将换一个新的统治者,也如过去二十年如走马灯般的统治者们~一样罢了。

各租界的洋人们该吃吃该喝喝,晚上依旧灯红酒绿的生活,除了那些各国政要,来这里淘金的洋人们没人会在意-换了一个统治者。

上海外滩是整个上海滩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和缩影,因为这里是英租界,世界上最强国家的租界,没人敢在这里_闹事。

和平饭店的一间私人包厢内,几名外国人刚享用完美味的晚餐,在侍者撤下餐具后,几人坐在沙发上闲聊了起来。

“纳尔逊先生,听说您明天就要回国述职了吗?”组织此次聚会的英格国驻华大使兰普森端着一杯饭后红茶,对一名半秃头的中年白人问道。

看着外面黄浦江风紧的纳尔逊·詹森回过神来,笑道:“是啊,新总统上任后,需要调整对华夏的一些政策,所以我需要回国一趟,在白宫当面向罗斯福先生汇报远东的具体情况。”

其他几名驻华公使、大使纷纷好奇起来。

美利坚新上任的这位半身不遂的总统阁下对国内的经济大萧条可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上任第二天就开始颁布法案打击囤积黄金的行为,‘炉边谈话’直接重建了政府的公信力,之后更是宣布废除金本位,将美元贬值了40.94%!

金融改革之后,罗斯福又开始进行农业改革与金融改革,并先后成立了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公共工程署和民用工程署,开始大量吸收失业者进行基础建设,包括校舍、桥梁、提坎、下水道系统、邮局等等。

这些政策下去仅半年的时间,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巨人就结束了美利坚的萧条局面,美利坚工业开始恢复,农业开始恢复,成为了第一个走出大萧条的国家!

“这么说,纳尔逊先生您还会回来咯。”兰普森抚了抚小胡子。

“这是当然。”纳尔逊自信微笑道:“我的任期可还没有这么快结束。”

从1925年开始成为美利坚国务院远东事物部门主管的纳尔逊对华夏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美利坚对华政策甚至直接受到他的影响,前后三位总统,包括柯立芝、胡佛及现在的罗斯福,在远东问题上都要详细的倾听纳尔逊的意见。

而纳尔逊还是一位孤立主义者,主张在不影响美利坚利益的情况下,尽量协助华夏回复主权。

因此现在华夏南北开战的这个关键时刻,美利坚新总统需要为很可能成为华夏新统治者的北方政府做一个充足的了解。

德意国驻华公使陶德曼饶有兴致地看着英、美、法三个国家的外交官员聚集在一起聊着华夏的未来,聊着北方击败南方后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聊着南京政府最近向他们提出的武器军火订单。

… 0求鲜花… ……

他并不想去参合什么,此时的德意国还没有走出经济大危机的阴影,虽然在那位小胡子总理的新政下也在缓缓恢复,不过这需要时间。

而且与英、法、美等国偏向中立的政策不一样,德意国在全世界寻找新的盟友,能给他们提供订单、资源的盟友。

现在德意国的军工业正在缓缓恢复,对石油、矿石以及稀有金属的需求可是非常之多。

虽然小胡子卖给了南京政府三十个师的德械装备,但现在只提供了十个师的装备,剩下二十个师的装备还没有生产完毕,就爆发了战争!

……

在华夏内战中,中央军被打的节节后退,根据从顾问团那边得到的情报,中央军内部甚至已经出现了慌乱,其他派系正在借此机会打击蒋委员长的威信,而战争的不利也让德意国不得不小心翼翼起来。

如果是北方赢得了战争,那么倒时候会不会因为德意国提供给南方军队的大量军火订单而与德意国交恶呢?这是在华的德意国外交人员必须提前思虑的。

这次聚会,由英格国驻华大使兰普森发起,意在镇北军拿下上海后,统一对北方政府的态度,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北方政府一定的施压。

不过也仅限于英、法、美三个大国罢了,其他国家现在连自家的经济萧条都还没搞定,可没时间和精力去管别人。

陶德曼也是一笑而之,明天,他将北上北平就任驻华公使,为争取华夏新政府的友谊做努力。.

第651章:淞沪会战(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