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每年需要向张老爷上交五成的田租,这还算好的,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六成到七成的田租。”
听到这个,李渡猛然吸了一口冷气,不可思议道:“我们不是在关外开垦了很多土地吗?只要肯去就有田地钟啊!”
苏秉文扶着眼镜摇头:“截至到北方战争爆发,京奉铁路受印象,三月和四月一共只有三十七万移民,过了春耕后这个数字将会大幅度下降,整个32年预计可能也只有两百万左右的移民,比张大帅颁布移民政策时期多了三分之一左右。”
ps:还有一更会晚一点…
第272章:氏族盘踞(下)【第三更】
自从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大帅便开始刻苦经营东三省,并且发布了垦荒政策,向关内招收无土地贫农,到张大帅身死之前,东三省移民了数百万贫农。
这也是因为东三省在清末时期才开始逐渐开放,土地兼并不严重,才有如此多的土地发下k去,但是在关内是不可能的,除非来一次土地革命,将氏族地主阶级都打到,将土地资源重新分配。
但是那样对国家的负面作用太大了,再过七年就是二战了,薛霖承受不了如此大的社会动荡,所以他想选择走另一条路,就是向外扩张,用无主土地将关内无土地和少土地的贫农向外移民,再配合大兴工商业,将农村人口大量转化为城市人口,将农民转化为工厂工人和打工者,将地主转化为工厂主、商人!
当移民和转化的人口数值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关内这些大地主就不得不面临无人耕种土地的尴尬局面,不得不降低田租,以留住关内的农民,而工商业的大兴,也将在他们面前出现一个新的出路,打破氏族地主阶级依靠土地来积攒金钱的固有观念,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地主转向工厂主、商人。
当然,在此之后薛霖还将面临这些从地主转化过来的资本家逐渐变得庞大越来越影响国家的局面,不过有红警系统支撑,又拥有未来八十多年发展远光的薛霖至少在百年内可以做到让国家和社会不被资本所左右,至于百年之后,就要看后人了。
“薛弟你不是说短期内不会向关内的氏族地主阶级下手吗?”李渡大惊失色,忍不住向薛霖问道。
在北方战争刚结束,瓦解了德王密谋的时候,他就从中看出了薛霖有意动这个阶级的意思,因为知晓这个阶级的庞大,所以想劝薛霖,但没想到他当时说暂时不会动关内,今天却邀请他出来踏青,以别样的方式让他见到了这一幕。
这么多大好的水田啊,全是张家的,这么多勤劳的百姓啊,全为张家一家劳作,李渡深深明白这其中是禁锢了华夏数千年的难题,但是现在这个局面,李渡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嗯,短时间不会动他们,但是不代表我们不敢动他们…〃。”薛霖冷然的声音,冰冷的目光看着那张家狗腿子簇拥的张老爷。
这个阶级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氏族汇集在黄帝旗帜下被赋予姓氏,为华夏文明开疆扩土,从黄河流域不断向外扩张,传播华夏文明的种子,是华夏文明对外扩张的先锋军。
奉天子之命,牧守一方者,可封王侯;教化当地土著,教导先民开垦,诸侯时代便是由这些氏族开启。
经过数千年的时间,东夷变成了如今的华东,南蛮变成了如今的岭南,西羌变成了如今了西北,北戎变成了如今的华北。
只是在华夏文明开阔到古典时代的极限后,他们变了。
北有强大的草原民族和恶劣的环境气候阻挡,西有漫漫黄沙和高原,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南部樟毒肆虐,蛮族众多。
随着当年草根起家的刘邦得到了天下,天子再也不是氏族们望而不可及的,天子的权威也跌落到了低谷。
他们开始将目光定格到了他们认为的‘天下’上,争霸天下,然后失去了向外扩张的远光,再也没有数千年前他们的先辈为了天子牧守四方、教化蛮荒,在远古的丛林中披荆斩棘的大勇气。
薛霖长叹一口气,回头望向跟在身后的一名青年:“欧阳涵。”
“总理。”一身西装革履,书卷气息很重又有洋墨水帅气的欧阳涵上前将一份文件交给了薛霖。
南京政府迫于压力,也想保持名面上民国的统一,给了薛霖一个副总理和陆海军副元帅,要知道这以前可是张小六才拥有的,如今薛霖不仅取代了张小六,还取缔了阎百川,华夏民国已然成为了双雄争霸的局面。
北方联盟政府中的行政人员喜欢叫薛霖总理,直接去掉了那k个‘副’字,不过军方的人还是喜欢叫薛帅。
“看看吧,这是衍圣公孔正德发来的密信。”薛霖直接将文件递给了李渡。
后者还在疑惑怎么一下子从氏族地主阶级谈到了衍圣公上,不过想到曲阜就在山东,目前第四师如狼似虎已经兵临省城济南二十公里外的禹城了,孔氏家族给薛霖寄信也能理解。
打开密信看了看,是用很古风的文言文写的,没有什么太特l别的,就是一封语气不卑不亢的感谢信而已,感谢薛霖收复了东三省,不过这个感谢似乎来的太晚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什么请薛霖来山东的话一定要来曲阜让孔家做做地主之谊,信里一大堆弯弯绕绕的话,让李渡看得都有些脑袋疼,梳理了一l阵才明白过来,眼睛一亮,对薛霖道:“.‖薛弟啊,孔家这是在想你示好啊!”
“哈哈哈,你都看了这么久才看出来啊。”薛霖淡然笑道。
“这个……倒也是……”李渡撇了撇嘴,暗忖着这一代的衍圣公孔正德还是心想南京政府,只是山东很快就要归入北方联盟政府(吗王的)统治,他们不得不向薛霖低头。
这是这个做派也太……
“而且,孔家可是一个大地主啊!”薛霖双手挽着马缰,看了看周围的水田:“孔家在曲阜可以说是只手遮天,就连曲阜县长也是孔家人任命的,曲阜的土地,有七成在孔家手里,两成在其他地主氏族手l中,剩下只有不到一层才属于自耕农,每年的租子除了五成的田租还有打着孔圣人名号的各种苛税,而这些,都不会交给政府,去了哪里?”
“天下人人皆知,天下人人不言!”
“这就是孔家。”薛霖冷冷道。
陡然一转的语气却让李渡眼皮猛地一跳,难道这位熊心豹子胆的贤弟想去动孔家?
ps:有点晚了,但还是赶上了!。
第273章:枷锁和木偶
孔家在氏族中的地位虽然是华夏第一家族,但自从辛亥年后,民国开放的风气渐渐受到外国的影响,有很多急于救国的人甚至喊出了西方化的口号,将孔孟之道打成了‘糟粕’。
不少进步人士和学生纷纷喊出了‘孔子为华夏第一罪人’的口号。
可见在辛亥年完成推翻封建腐朽的清王朝任务后,民众对于反封建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了。
可是,李渡却记得一件三年前发生的事!
回想起当年那件几乎闹得全国风雨的事件,李渡一张圆润的脸就变得很是凝重:“三年前的宋还吾先生只是组织演出了《子见南子》,便引起了轩然大波,连日国前首相犬养毅和南京中央委员都亲自到曲阜,孔家和氏族的力量虽然没有深l入关外,但在华北等地,影响还是很大的。”
薛霖点头,他自然知道三年前发生的‘辱孔案’,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在山东曲阜的第二师范学校任职校长宋还吾批准了学生们演出《子见南子》,也就是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面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因一改过去“孔圣人”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而引起孔氏000家族的强烈不满,随后闹得全国皆知,激起了全国民众极大的义愤,但最后还是以宋还吾被撤职落下帷幕。
“终其原因,不过是封建王朝才过去二十年,不过是被一些人歪理曲解了孔子罢了。”薛霖等人下马,将马缰交给后l面的警卫队长雷武,一双靴子踩在青茵茵的河边草地上。
他回头对同样从马上i下来的李渡问道:“但是渡兄,孔子并没有做错什么吧?”
李渡一k脸茫然,他本能的将孔子和孔氏家族和氏族士绅联系到了一起,但是被薛霖一问,忽然反应过来,孔子已经死去了两千多年了,现在发生的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华夏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忠孝思想、怒的思想、伦理思想可以说都是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刻在了我们的骨髓中,我们以仁德治国,是对内,对我们自己的民众,而若是外人欺负我们,孔子也曾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我在东三省杀了那么多日军,做了那么多京观,难道真的是我嗜杀成性吗?不过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罢了。”
“国外的媒体早已称我为‘疯子将军’‘远东暴君’,可我不在乎这些,不在乎他们怎么妖魔化我,因为我要负责的,是在我统治下的华夏百姓,至于异族,能教化则教化,不能教化的,就让他们如突厥、鲜卑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吧。”
李渡还是第一次听到薛霖的民族观、国家观。
在乱世之中成长起来的李渡很清楚当下的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你的好,是对自己的民众,自己的士兵,面对敌人的时候,则要表现出你最残忍的一面,方才能保护百姓。
而更远的,就是为民族国家去征战,为民族的发展打下一片大大的江山!让他们将本民族的文明火种不断向外扩张,并变得更强。
“孔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卖的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我也信奉孔子的‘以直报怨’和对异族的教化,对人民的仁政德政;可两千多年来,不断有人往孔子的学说里加水,使之变质,他们为什么要额外在孔子卖的东西里添加新的东西呢?不过是借着孔子的名义满足自己的欲l望和野心罢了,他后人更是打着孔子的名义站在氏族的阶级与人民为敌,名为教化,实为压榨。”
“我不会(bjbh)动孔子,我甚至还要尊孔子,但那些用孔子名义压榨百姓,满足自己的私欲和野心的‘孔子后人’,我是绝对不会留下他们的。”
薛霖森然的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杀意,一股河风吹来,让李渡脖颈间流出了一些细密的汗水。
他从口袋里拿出纸巾擦了擦,涩然一笑道:“以前听你说过‘枪不会杀人,人才会杀人’的言论,如今看来,这孔圣人死后千年来,也不过是他人手l上的刀吧?”
“是枷锁,是‘他们’用来禁锢华夏文明的枷锁。”薛霖狠狠捏l了一拳:“氏族士绅阶级才是封建时代真正的统治者,如今的关内也是这般,这个枷锁是这个阶级和统治者共同给百姓套上的。”
“我不仅要打破这个由孔氏代表的氏族施加在华夏民族上的枷锁,还要将散漫的华夏民族重新凝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