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钱不顾
隋朝富上和尚,于益州净德寺挂单时,常常停驻在一条环境僻静、行人稀少的路上。他把斗笠系在树下,坐着读经,任由路人来来去去随喜布施,从不唤人布施,也不出语答谢施者。
有人劝他说:“城西北人口稠密,布施多,何必在这里空等候呢?”
他回答:“修道人,一钱两钱就足够养活这身臭皮囊,钱多了增长贪心,会被金钱埋葬的,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呢?”
陵州刺史赵仲舒是个酷吏,不信佛法,听闻富上和尚行仪,起意试探。赵仲舒先是骑马经过,假装遗失一贯钱,富上和尚视若无睹,仍然专心读经。他又派人去拾钱,富上和尚依然闻风不动。
赵仲舒诘问:“你一天只得到一钱,看到别人把地上的钱捡去,为什么不阻止呢?”
富上和尚回答:“不是我的钱,为什么要妄认为己物呢?”
赵仲舒闻言,立即下马礼谢,赞叹不已。
富上和尚够用就好的观念,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之道。然而多半的人贪欲悭吝,欲望无限,有了百想千,有了千想万,只想要“多”,最后被“多”所埋葬;要不就是希望“有”,有到最后尽是负担、挂碍。人生究竟是“有”好,还是“无”好?
“有”,要与社会大众共享,就不嫌多。“无”,能在“无”中体会精神的世界,心灵上的富裕安乐,无也很好。
有德之人,尽管一毛钱都没有,仍然有很多人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像是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叔齐。在以人喻人上,如果以伯夷、叔齐来比较,对方会很高兴。但如果以纣王、幽王等不义的君王来比较,别人会很生气。为什么?因为纣王、幽王没有道德,而伯夷、叔齐有道德。
富上禅师“遗钱不顾”显示他有道德,但并不表示有钱就没有道德。有钱,要懂得用、肯用,用来造福大众、利益群生,才能发挥“钱”的价值,提升人生的层次。
一片碧绿荷叶间,傲立一朵粉琢娇艳的莲花。从淤泥中奋力成长,仍旧生得如此纯净,是因为莲有一颗基因优秀的种子。
有的人一生风调雨顺、名利双收,却把困境留给了后代,那些丰盛的财富成为后代挥霍、败落的源泉。而那些在污浊之境中仍能洁身自好者,那些虽身处逆境却仍能坚持真理、不改初衷者,都会美如莲花。
莲花将她的纯净之气传入莲子,让莲花在种子时代就蕴藏着足以抵御污秽的力量。
污泥里可以生长出莲花外境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能成为一粒有用的种子高远的天空,蓝得摄人心魄。傍晚的纯黑剪影,是蒙古的古都城墙,由阁楼和佛塔组成,一片苍凉大气之感。一眼望去,仿佛天和地交接在了一起,有浑然天成之美。古都记录着历史,代表着过去,映射着人们从古至今走过的路途。忘记历史就是忘记过去,就是背叛那些悄然流逝的生命。
翻过中华民族历经的五千年历史,会发现大篇幅的战争史。而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更感受到平和宽厚的可贵。记住历史,才能脚踏荆棘,大步向前。
佛教的信仰不是迷信的膜拜不是盲目的奉献而是从浩瀚的三藏十二部不朽经典中觉悟出缘起缘灭等生命的真理衣服吃饭一休禅师有一位将军弟子,有一天将军请师父吃斋,一休禅师到达时,守卫的人不准他进去,因他穿着破烂的衣服。一休禅师没有办法,只好回去换了一件海青(大袍)袈裟,再去赴宴。
当用斋的时候,一休把菜一直往衣袖里装,将军看见了很诧异,就说道:“师父!是不是家中有老母?或寺里有大众?等一会儿我令人再煮菜送去,现在请您先用啊!”
一休禅师道:“你今天是请衣服吃饭,并不是请我吃饭,所以我就给衣服吃!”
将军听不懂禅师的话中之意,一休禅师只得解释道:“我第一次来的时候,因为穿了一件破旧法衣,你的守卫不准我进门,我只好回去换了这身新的袈裟,他才放我进来,既然以穿衣服新旧做宾客的标准,所以我以为你是请衣服吃饭,我就给衣服吃嘛!”
从一休这一段禅话里,可以看出社会上的势利虚荣,人,有时不以人格品德论高低,而以衣服新旧做标准,所以一般人只讲究“金玉其外”,不管“败絮其中”,一休禅师把饭菜给衣服吃,对今日的社会人心,真是一针见血的讽刺呀!
国师是宝慧忠国师是浙江人,俗姓冉,号光宅,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弟子,二十六岁时入河南党子谷,修行四十年,敕住南阳龙兴寺,玄宗、肃宗、代宗皆曾召请进入宫内说法。
有一天,代宗召见一人,该人自号太白山人,不言真实姓名年龄乡里,代宗就告诉慧忠国师道:“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
慧忠国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道:“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国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还是雌山呢?”
此问一出,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慧忠国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呢?”
山人道:“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道:“这是什么字?”
山人答道:“一字!”
慧忠国师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道:“土上加一应说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现在,我再请问你,那三七共是多少数字?”
山人回答道:“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国师道:“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在旁的代宗非常欣悦地说道:“朕有国位,不足为宝,朕有国师,国师是宝!”
一些江湖之士,或通天文,或通地理,或能卜卦,或能相命,自以为神奇异士,但在佛法正道之前,他们就成为旁门左道了。因其道从外境上去了解,故又称“外道”;禅师内修内证,故佛法又称为“内学”。慧忠国师考验太白山人之话,虽非佛法,但从禅慧中流出之名言,岂是外道以分别意识所能应对!
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在无锡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记者会上,大师本是坐着讲的。讲到兴致之处,他突然站起来了,说道:“世界佛教论坛记者会发起到现在,文化的工作者也是要给人祈福、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给人方便。”把汉传佛教努力发扬到世界范围去的,是星云大师。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将佛教推广到千家万户。他推动佛诞餐,制作佛诞卡,举办佛诞节的花车游行;他发行佛教小丛书,组织佛教歌咏队,录制佛教音乐唱片。佛教的善念走入社会、走入家庭,走进每个人的心里。
星云大师是第一个在电视上弘法的人,第一个制作佛教音乐唱片的人,第一个创办佛教电视台的人,第一个在联合国成立佛教团体的人。他以多种方式让更多人体会到了“人间佛教”行善乐施的灵魂。
如果说国界是墙,那么佛教就是一扇明窗。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全心全力投入一股坚韧的毅力将会带我们迈向成功之路凤凰卫视的记者站在直播车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摇臂上的镜头。黄色T恤上的凤凰像一团火焰。
宽广的青马大桥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在二〇〇四年明媚的五月,八十多高龄的觉光长老,亲率恭迎团到陕西法门寺迎接佛指舍利的到来。之后于香港举行盛大的佛指舍利瞻礼。
凤凰卫视全程直播。凤凰卫视的成功在于他们对这个行业充满热情。
他们活跃而陶醉,毫不吝啬地燃烧着自己的热情,全心投入,乐在其中。
古道热肠1994年,我们为社会上各行各业杰出的女性举办“胜鬓书院”,让中、青代妇女在忙碌之余,也能拥有修持佛法的机会,并通过云游参学,了解各国文化人情、风俗古迹,借以拓展视野,净化身心,在精神上也能有所依据。
当时,有一位谢蕙霞学员,在第一站加拿大温哥华,竟遗失她的行李。由于这一次的行程需要半年,而她所有的零用钱、文具用品、衣物都在行李当中,让她着急万分,不知所措。然而随团参学有一定的行程,她只好先随大众到佛光山温哥华讲堂,安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