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这世界无处不美 > 奉献助人

奉献助人

接引大佛开光法语

采高屏之沙石取西来之泉水集全台之人力建最高之大佛星云大师站在院落中央,身边簇拥着一群愉快的弟子。他们身后的接引大佛是佛光山最突出的标志。

佛像右手比肩,掌心向前,寓意“无畏”;左手下垂做迎迓状,寓意“接引上天”。佛像全身贴金,面朝东方。每在朝阳暮霞的映衬下,即现金光万丈,佛法无边。

买鞋加价1964年夏天,叶鹏胜的父亲背了一袋僧鞋,顶着烈日,汗流浃背,来到寿山寺兜售。我当时为了筹措办学经费,经济十分困难,但是想到当年出家人很少,僧鞋的生意一定不好,于是上前问他价钱,他说:“一双三十元。”我掏出四十元向他购买一双,他抬起头来,奇怪地望着我:“别人都要求我打折扣,为什么你不还价,反而还要加价?”

我说:“贩卖僧鞋很困难,如果你不做生意,我们就很难买到僧鞋。如果你能多赚一点利润,拿这些钱来改善品质,大量生产,可以便利我们购买。所以,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帮助你,更是在帮我自己,你安心收下吧!”

“我从来没听过世上还有这种道理的!”他摸着后脑勺。

我进一步解释:“三十元一双僧鞋不能赚什么钱,不但品质不能提高,反而因为不赚钱,索性结束经营,那时我就没僧鞋可穿;四十元一双,让你多赚一点,有资金提高品质,买的人就愈多,生意就会愈做愈大,那么我就有僧鞋穿了。所以才说我不是帮助你,而是为了帮我自己。”卖僧鞋的小贩才恍然大悟,后来,更将自己的儿子叶鹏胜送来就读沙弥学园。

凡事懂得“放长线钓大鱼”,不求近处利益,将眼光放得远放得开,当下的美好不错失,未来更是希望无限。因为能欢喜舍弃当下的小利益,才能坐收未来。买鞋小贩不知我以十元投资未来,欲求佛教的事业能扩大于无限,出家人购置僧鞋也方便,反而双方皆获利,皆大欢喜也!

回向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就好,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回转自己的功德以回向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持法门,‘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众,就如天上太阳一个,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发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因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观念,则我们微小的自身,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地说道:“这个教义很好,但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对我可说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人性之自私、计较、狭隘,于这位农夫身上可以完全看出。只要自己快乐,自己所得所有,管他人的死活?殊不知别人都在受苦受难,自己一个人怎能独享?如论世间,有事理两面。事相上有多少、有差别,但在道理上则无多少无差别,一切平等。等于一灯照暗室,举室通明,何能只照一物,他物不能沾光?

懂得一切的人,才能拥有一切;舍弃一个,就是舍弃一切。舍弃一切,人生还拥有什么?

皆大欢喜才能让人类达到真正的和平幸福佛教教义中的慈悲喜舍爱语利行正是要众生皆大欢喜第三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闭幕式上,在普济寺举办的“点亮心灯”传灯法会,从寺院一直延伸到海印池。这每一盏灯,都是人们心中的一份燃不尽的爱。

爱是遇到养分,就可以年复一年、无限滋长的种子,直至洒满人间。

爱的养分,就是慈悲与喜舍。

爱来自茵茵草地,清清流水;来自相处和睦的家庭,美好圆融的人际关系;来自内心的宁静,宽广的心胸;来自一个友好的微笑,一双援助的手。

爱,来自皆大欢喜。

存财于信徒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很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做功德。

有一次佛光禅师出外弘法回来,弟子们竞相来向禅师报告个人劝募功德的成绩,弟子普道很得意地说:“师父!今天有一位大施主,布施了一百两银子,他说,作为我们兴建大雄宝殿的基金。”弟子普德听了,也报告说道:“师父!城内的陈居士来拜望您,我带他巡礼各处的殿堂,他奉献给我们全年的道粮!”

寺中的香灯师、知客师等都向佛光禅师说明信徒的喜舍发心,只见佛光禅师皱起眉头,制止大家发言,并开示弟子们说道:“你们大家都辛苦了,可惜化缘太多,没有功德!”大家不解,问道:“为什么化缘多反而不好呢?”佛光禅师道:“把钱财储存于信徒,让信徒富有起来,佛教才能富有!不可经常要信徒捐献这个功德,赞助那项佛事,杀鸡取卵,何其愚痴!等到有一天信徒们不胜负担,佛教还有什么护法长城呢?”

佛光禅师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言语,实在值得大家玩味与深思!佛教所云布施,要在“不自苦,不自恼”的原则下进行,而且布施者应该细水长流,不可硬性募化。

学佛之人,如果有禅,不但为自己想,更为别人想,哪能说禅者只重悟道,不重慈悲呢?

人一生中都是在因缘中轮转如我们靠因缘结识朋友靠因缘建立家庭也靠因缘成就事业偶然来到寺院的女人,紧闭双目,两手合十于胸前。常年住在寺院的年老僧人,面容无畏而平和。他们或许会擦身而过。或许,老和尚对女人提点一两句话,就改变了她的一生。

生命中完全不相干的两人,可能因为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和行为,就相识相知,成为最懂得彼此的知己。抑或一个突如其来的小小因缘,就可能让你拥有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因缘果报并不一定是当时显现,有时由前世而来,有时往来世而去。

扮新娘三十多年前,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形,魁梧的身材,长得比我还高大,从外表看,没有半点女儿姿态,完全像个大丈夫。她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每天安静地读书学习,四年来,她像沉默的塑像,没有和同学往来交谈过。

不过也由于她长得高大,五官棱角分明,好像金刚力士的威严,同学们也有点畏惧她,不敢亲近她。一直到了毕业的时候,同学筹划了一个同乐会,准备表演节目。当全院的师生欢喜地观赏节目时,这个威严的金刚力士,竟然扮成新娘出场,脸上红红绿绿,身上五彩缤纷,还没有开口说话,已经全场轰动,笑声直到终场。

很多人感到太意外,平常那么规矩严肃的人,怎么肯去扮新娘?我也忍不住好奇问她,为什么肯牺牲形象,勇敢地上台,去扮个新娘子?她腼腆地回答我说:“院长,我读书几年,因为个性保守,也没有好的朋友和人缘,我想到未成佛道,要先结人缘。所以在毕业典礼的最后一刻,有一个机会,让我扮一个怪里怪气的新娘,布施一点欢喜给大家。”

能肯布施一点欢喜给别人,才是与佛心心相印的人,像弥勒菩萨,得到大家的爱戴,就是他笑口常开,肯带给人间欢乐。我们观看佛菩萨的面容,个个都是开颜含笑,无有忧愁,在做人处世上,我们又何妨有“扮新娘”式的幽默?拥有皆大欢喜人生观的人,内心庄严美丽,胜过外在的百千装扮。

别人的一句好话一个笑容都可以成为丰富自己生命的色彩同样的我们也应以一句好话一个笑容来丰富别人的生命两位佛学大师在主持四川汶川地震赈灾活动的仪式上,四目相对,谦和仁慈。微笑是寒冷冬日里的阳光,是炎热夏日里的清风,给人以生命的力量。它会使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在绝望的情绪中振作精神、站立起来,告慰亲人的在天之灵。

给人微笑的同时,自己不会失去什么,反而可以心生愉快。

这毫不费力的微笑,却是天下最好的布施。

十七头牛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结缘方式,在欢喜、和乐的气氛当中,为彼此增添好因好缘,不仅对方受惠,自己也获利。富兰克林说过:“穷其一生努力追求成功,是很正当的事;不过,当你成功时,别忘了慷慨地跟别人分享,然后恬淡地拍拍手走开。”分享、布施是一件令人愉快满足的事,因为那意味着自身富有,透露出至真至美的心地。更为神圣的是“无所着”的发心,不会造成彼此的负担。

有一户人家,父亲往生时,留下了十七头牛,遗嘱上写明,其分配方式是大儿子得二分之一,二儿子得三分之一,小儿子得九分之一。十七头牛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或九分之一皆非整数,令三个儿子非常苦恼,甚至发生口角。

有一位长者,每天看着三个儿子吵闹不休,为了息事宁人就将自己仅有的一头牛送给他们。如此一来,十七头牛加上长者的一头,共十八头牛,其二分之一是九头牛,三分之一是六头牛,九分之一是两头牛,一共是十七头牛不多不少,于是兄弟三人便把多余的那头牛还给长者。一阵忙碌后,长者不但丝毫损失也无,反而替三兄弟解决了天大难题。

《四分律》谈到布施之益,诠释:“所为布施者,必获其义利,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布施,能在给人欢喜的同时,自己也培植大悲心,远离悭贪,招感无量福德。其中又以无相布施最为殊胜;能够随缘、随力、随喜、随心而行布施,所获得的果报遍法界虚空,世世受用。

日常生活中,口说好话、身行好事、面上无嗔、勤劳作务、服务大众,行住坐卧常行布施,扬眉瞬目都是布施,点滴付出皆功不唐捐,在满人所愿的同时也圆满自己,何乐不为也!

自伞自度有一位信者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程如何?”

禅师:“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