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这世界无处不美 > 微笑欢喜

微笑欢喜

拖耳耳长

布袋禅师为五代时人,应化于浙江奉化县。自认为自己能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为“契此”;又因身体肥硕,外号为“长汀子”。

布袋禅师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内,故世人皆称之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疯癫的布袋和尚,不知从什么地方出来,毫不客气地就往斋堂中央方丈和尚的位置上坐下来,纠察师一见,非常不客气地喊他下来,布袋禅师却视若无睹。行堂师也向前要拉他下座,无奈他稳如泰山,动也不动一下。眼看住持密禅师就要驾到,纠察师一急,赶忙走到中央,气呼呼地用手揪住布袋禅师的耳朵,想把他拉下座来,谁知布袋禅师的耳朵被纠察师拉了一丈多长,耳朵已经拉到斋堂门口,而身体却丝毫不动地安坐在中央。两旁的大众一见,都吓得目瞪口呆!住持密禅师见此情形,就对纠察师说道:“让他在上座,我就坐在他后面好了。”

从此以后,每天受午供的时候,布袋禅师就来了,且老是不客气地坐在斋堂中央饭桌上。至今各寺院五观堂中,中央还有供奉弥像(布袋禅师)的遗风。而浙江天童寺的斋堂,更有偈曰:

“弥勒示贫相稳坐主位,当纠察师拖耳耳拖长;

密祖现海量喜让客居,命侍者移座座移位。”

五代梁贞明三年,布袋禅师于岳林寺殿前一大盘陀石上,结跏趺坐示寂,遗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布袋禅师,戏人间,因其遗偈,人皆以弥勒菩萨称之。布袋禅师心宽体胖,常露笑容,人皆尊他为欢喜佛。世界各国佛教徒家家正堂之上,均供奉观音菩萨像,此皆因慈悲、庄严,人人要也;弥勒菩萨更能走进异教徒家中,如欧美人士正厅中常有陈列布袋禅师圣像,盖因欢喜、大肚量,人人要也。

佛教能普及人间,走进家庭,观音、弥勒二大士实居功甚伟。

金银财宝为世人所爱但是世间的财宝有限有量有尽心中拥有佛法的财富是无限无量无尽那才是真富有布袋和尚契此在临终前说了“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四句偈语,人们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弥勒佛的化身。

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就形成了矮身大肚、笑容可掬的典型的弥勒佛形象。这形象昭示众生,做人当宽容、快乐。

拥有智慧,你便知道了如何广结善缘,净化烦恼;拥有喜乐,你便获得了开怀的胸襟,健康的体魄。

这远比有形的财富还要珍贵得多。

讲一句好话可以让人感动一个笑容也能让人感动成就一件好事都能让人感动感动的世界很美丽感动的人生最富有四个身穿红衣的孩子,来自九寨沟的藏族村落。她们是新生的希望,虽住在偏远的山区,却接受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友爱之手,在希望小学中学习知识,在潺潺河水边大声读书。她们虽然穿着破旧,但在那羞涩的笑容和发亮的眼睛里却分明有着快乐和信心。

用欢喜结缘,产生的幸福用再多金钱也买不到。学会保持笑容或是每天讲一句赞美的话,让自己轻松,令别人快乐。

小费的故事香港人宗教信仰相当虔诚,然而每逢赌马比赛的日子,他们却避讳见到出家人。他们认为见到出家人“光头”,会让他们输个精光,出租车更是拒载出家人。

多年前,我经常到香港弘法,为了改变香港人的成见,每逢搭乘出租车,我都会在车资外,额外附上丰厚的小费,让他们发财,让他们欢喜。更在红磡体育馆的演讲上提出:“出家人就是财神爷,能带给众生精神上的财富,出世间的财富。”话语甫毕,台下掌声雷动。如今到香港坐出租车,司机反而不收我的钱了。

现在不论我走到哪里,香港人见到我都特别欢喜,偶尔到餐馆用餐,每当付款时才发现已经有人为我付款了。几十年在香港的岁月,这些小小的善缘,为自己结下更多的好因缘。所以化缘不一定化钱,更应以利乐众生为目的。

每每弘法在外,只要住饭店,隔天早上我必定会在枕头上放一点小费;在餐馆用餐,也必定给服务人员小费。我认为,小费就是给一点欢喜钱,是一种人情味的表现。在小小的布施当中,自他皆欢喜;在小小的布施当中,培养慈悲心,养成广结善缘的好习惯。

在一次一次的欢喜结缘当中,将会发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多么美妙,多么不可思议!

化冬在大陆丛林里,每当春节将至,寺院僧众便开始拜访信徒,挨家挨户地把吉祥门铃及平安符送到信徒家中,信徒回以一碗米,称为“化冬”,也就是“化缘”。

记得在丛林参学时期,家师常嘱咐我代表常住出去“化冬”,为方圆几百里的信徒发送对联,讲一些吉祥的好话,或者给信徒一点佛法。当他们高兴地将米粮放在我的担子里时,我深深体会到:化缘,不一定是化钱。化缘要化对方的心,要能够感动对方,不是强迫别人做不乐之捐,而是化得一份欢喜,一个善缘。化缘,这个“缘”字很美。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靠的就是一个缘,宇宙万有的存在,也是靠一个缘。例如,我们所住的房子,如果没有木材、水泥、砖瓦这种种因缘条件的结合,如何能有房子的产生?人,如果没有皮肉、骨头、毛发、五脏六腑等器官组织,就不能成人。在世间生存,要读报纸,要看电视,更要士农工商供应日常生活所需。以至,佛教相当强调结缘的重要。

由此可知,化缘是一种欢喜的、平等的、互动的,别人给我,我也给人。所以,信徒以钱财与法师结缘,法师以佛法跟信徒结缘,财法二施要平等,不可以有来无去,或者有去无来。

在化缘当中,与人结缘,与人交心、交流,是一件极其神圣、善美的事。可惜的是,现在却遭到许多人误解、滥用,使得这项在佛教流传千年的善美制度,频生弊端,只是一味向信徒劝募,或者沿街乞讨,忽略了信徒内心的需要、感受,与经济的状况。“化缘化心”,广结善缘,给一份欢喜,将人心导入正道,才是化缘的真正意义。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存心欢喜恭敬祝福就是结缘给人好因好缘则是最好的供养星云大师双手捧着一束艳丽的花,笑意满满,上台做最后的感谢。这是佛光山梵呗赞颂乐团在中国大陆的首次演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