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纳西学论集 > 21

21

根据以上读音,我们知道这样几个情况:图表内圈12格中,每一格代表一个月都以每月的初一起首;每月初一又与一个星名相配,并作该月初一的起首星。由此可得出一年12个月里每月初一的起首星名是:一月初一——“比补卖星”,二月初一——“巴枯星”,三月初一——“纳果星”,四月初一——“蕊枯星”,五月初一——“苗衡糯格星”,六月初一——“丝妥姑星”,七月初一——“埂盘几美星”,八月初一——“杵枯星”,九月初一——“补曼星”,十月初一——“蕊课星”,十一月初一——“蕊玛星”,十二月初一——“蕊本星”。

此即二十八宿是一年12个月初一日的“值日星”。至于初一日以后即初二、三、四……的值日星,则需要与“值日星图”的外圈相配合才能明白。

以上每月初一值日星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凡研究、释读过纳西族二十八宿的学者,对它的释读、翻译、记字都不一,有的对这些星名的读音曾使用过意译,诸如有的在释读“比补卖,py33 bu31 m?e55”一名时,曾就其读音含义译记为“猪尾星”,又将“巴枯,pa33 k'u33”一语译记为“蛙嘴星”,将“苗衡糯格,mi?31 hy21 no55 k31”译记作“红眼病星”,等;有的则是读音的音名。照纳西语读音理解,这些意译星名都有道理。但进而译记其他星名,有的似乎很难找到用于代替、标识某个星名的某种动物。因此,本文为了回避、避免目前在译记纳西族二十八宿名称读语翻译上的一些矛盾和混乱,索性对所有读音名称都采取直译。以下将要释读的“外圈”图星名,即采取这个方法。

(二)“外圈”图释读

《二十八宿值日星占图》“外圈”图因其二十八星宿名有28个,故分28格,每格书有象形文字(符号)一二三四个不等,共计约60余个。照前述二十八宿值日星图结构图形的书写格式,现将原图所绘象形文字星名按由右至左依序标列、释读如下: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译记这些星名时,同样遇到与内圈图相同的问题,即有的星宿好像是用某种动物及其躯体各部位来命名,诸如前面所列“蕊姑吕,zy

31 kv33 ly33”星,照纳西语意理解,“姑吕,kv33 ly33”即“头”,因此,“蕊姑吕”便是“蕊头星”。接下,“蕊枯,zy31 k'o33”的“枯”意为“角”,此星便是“蕊角星”;“蕊恒,zy31 he33”的“恒”即“耳朵”,此星便是“蕊耳星”;“蕊肩,zy31 t?33”的“肩”意为“脖颈”,此即“蕊脖颈星”;“蕊玛,zy31 ma31”的“玛”意为“油”,此即“蕊油星”;“蕊堵,zy31 du31”的“堵”意为“胃、肠”,此即“蕊胃(肠)星”;“蕊巴,zy31 ba31”的“巴”意为“光”,此即“蕊光星”;“蕊兹,zy31 ts'i31”的“兹”意为“肩胛骨”,此即“蕊肩胛骨星”;“蕊本,zy31 p?31”的“本”意为“脚板”,此即“蕊脚板星”。由上述事象理解,二十八星宿卜图中用于命名星名的“蕊,zy31”,似乎是某种动物,便分别用这种动物的角、耳、颈、油、胃(肠)、肩胛骨、脚板、头等称呼星名。问题是,如这样解释,有一个疑问很难解决,即这个“蕊,zy31”究竟是何物?释读象形文字经典的东巴经师们也不知道。考虑到这个因素,对上述星宿名就只好采用纳西语直译。至于“蕊,zy31”究竟是何动物,现在把问题提在这里,将来人们可以继续研究。

《二十八宿值日星占图》,是纳西族东巴经师用于推算一年12个月中每日星辰的,用它观天象星辰即可推算时日乃至吉凶。根据前述全图的基本格式和对象形文字的释读,我们明白了两个基本要素:一,此图无论“内圈”或“外圈”,基本方法即是由右至左进行推算;二,在内圈图中,它已经给出了每个月初一日的值日星名。根据这两个线索,我们明白,该图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一个推算原理:先在内圈图中找到它所给出当月初一日的星名,然后再到外圈图中寻找这颗星名,外圈图中所给出的这颗星名,就是当月初一的值日星,由此星起始从右往左依序推算,便是当月初一、初二、初三……的值日星。根据东巴经师的解释、内圈图所给出的每月初一星名以及上述推算原理,现在可以知道,《二十八宿值日星占图》实际上包含着如下月、日、星宿配置系统:以上仅是根据本图所包含的基本要素推演出的一年12个月每日值日(出现)星宿的配置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流传于东巴经师手中的象形文字二十八宿推算方法并不只这一种,因此,一个完整、准确的一年12个月及其时日和二十八宿的配置系统的得出,需要作很多对比研究。

象形文字《二十八宿值日星占图》月日配置表

续表

续表

在释读、翻译这份材料的过程中,笔者曾就其中所涉及的有关星宿知识逐一请教了东巴经师。对这二十八星宿图,东巴师们能读出用象形文字标识的星宿名称,但如对照星宿图表而观天象,则所认识的只有两颗星,即第十颗“苗衡糯格”和第十二颗“丝妥姑”。东巴经师进一步解释:“丝妥姑”星在天上的形状是“连成一条线”的。我们由此得知,东巴经师能读、写象形文字,能读出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二十八宿及其与之相关的所有的资料,但如果要把文字记录中的星名搬到天上去找出它的具体形象和分布位置,却有难度。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能读”而“不能识”,这二者之间是相脱节的。这恰如一个人能读出汉字所标记的星名来,但很难在天上寻出这颗星的形象和位置,是同样的道理。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汉文献中古代天文学将天空中某些恒星的集合体分为二十八宿,即:东方的角、亢、氐、房、尾、箕七宿,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西方的奎、娄、胃、昂、毕、觜、参七宿,北方的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这些只有专门的天文学家才能认识。那么,谁能根据象形文字记录的星宿名识出天上的二十八宿?或者具体说,谁能根据东巴象形文书本记录的星宿名称观天象而指出每颗星宿的具体形状和位置,并和汉文记录的二十八宿对应起来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存在着如下三个情况。

第一,必须有东巴经师。前面述及,东巴经师的基本功能是能认识并读出象形文字记录的二十八宿名称本身。第二,据东巴经师介绍,在纳西族民间,有一种放牧老人,他们常年住在高山、草原,当天晴时,高天空旷、清澈,繁星闪烁明亮,于是,放牧老人便能观天象以推时日,并用纳西语读出天上的星宿名称来。而这个特长,则又是一般东巴经师很难具备的。但又有一点,放牧老人虽能识别天上二十八宿,并能用纳西语识读,则又不懂象形文字,也不能读出象形文字记录的二十八宿名称。第三,汉文献记录的二十八宿名称,只要懂得汉字的人,都能读出。但能读并非能具体指出其星宿在天空中的具体位置和形状。要做到既能读又能识,必须是具备一定天文学知识的人。也就是说,要整理出一个象形文字记录的二十八宿和天上实际存在的二十八宿以及汉文记录的二十八宿对应系统,必须由能读懂象形文字的东巴经师,常年在高山、草原放牧并能认识天上二十八星宿的老人,能指认汉文文献中二十八宿在天上的具体位置和形状的人,三者结合在一起,站在草原上,在天空明朗、繁星明亮的条件下,观天象以对照并作出记录才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