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纳西学论集 > 13

13

依陇乡地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部,原属丽江县塔城公社,现属巨甸区的一个乡。其乡政府坐落在海拔3902米的依支山脚下山凹处,塔城到乡政府有简便公路,约16公里。该乡有512户,2673人(1985年),其中傈僳族82户,401人,余为纳西族。全乡村寨分4大片,有19个自然村。曙明片有6个自然村:赶跑村、阿四村、堆古村、跟脚坡村、没照村、秀古村;巴甸片有5个自然村:格走洛村、温鲁图村、习告累昌村、没昌村、温课跑村;依福片有3个自然村:白堆村、金满村、增古独村;依支片有5个自然村:格昌村、堆累古村、达白村、达坡村、绕日村。

巴甸村距乡政府约2公里,四面环山,地势西高东低。山上松、杉密茂,水源较丰富,村内有五条小河注入,直流而下,汇入金沙江。气候多变,山上冬、春两季积雪不化。

巴甸村有41户,218人,主要有和、杨二姓,全为纳西族,但其内部有部分人习惯被称作“纳西璐璐”或“璐璐人”。璐璐人操纳西语,生产、居住、饮食、服饰与当地其他纳西族无区别,惟有宗教生活中的祭祖和祭天活动保有特殊内容。别人称他们为“璐璐”,他们并无反感。据传说,璐璐人原是一个大家族,共有弟兄九人,住在丽江南山一带,后长子迁到巴甸村,迄今约有十一代左右,发展出约30户人家。纳西璐璐人多数姓和,少数姓杨,据说杨姓是和姓的上门户。该村其他纳西族原居于丽江白沙、太安一带,迁到巴甸村约有八代左右。

巴甸村纳西族的村舍布局比较稀疏,两三户人家组成一个聚居点,一般属于同姓,但很少有同一宗族组成一个聚居点的。每家房屋一般有三幢,为三房一天井,也有四房一天井的。房屋建筑都系穿梁凿柱的木结构,房基以石料为基础,房屋正面一般镶板作壁,后墙和左右两侧墙多用土坯围护,个别人家尚有用园木叠架作墙的传统。屋顶盖以木片,绝少有用瓦。除正房外,其他房屋都有木板楼。屋内分作左中右三间,正房分作两大格,左格一般储藏食物,右格较宽。右下墙脚有一楼台,成半丁字形,约高出地面一尺许,纳西语称此楼台“作”,意即“炕”。炕中央设有一个火塘,称为“寡”。炕之一角置一木柜,此位置称“格顾鲁”或“四子箍”,即祭祀家神处。正房是纳西族炊事、吃饭、烤火和待客的主要场所。畜厩和住房分开。

纳西族穿梁凿柱的土木结构房屋有很多用料都有纳西语的名称,也曾受到汉、白等民族建筑技术影响,有些建筑名称如京柱、骑马、楼楞、吊柱之类,都是借用汉语。

此外,还有部分“木楞房”称“四里几”,即砍削过的带棱角方木架成的房屋。此种房屋用料数目和长短依所建房屋大小而定,大屋需要一百二十根木头,长约六七丈。建房时,原木去皮砍削成棱木状,形分五角、七角或九角不等,再于木头两端刻上口目,用口目四方相扣架,于顶上盖木片即成。史书载有“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八尺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即是此类房屋。但迄今巴甸村纳西族中纯粹的“木楞房”已经很少有人居住,一般都被用作猪圈或者畜厩了。

(一)祭天

祭天是此地纳西族的重要祭祀之一,纳西语叫“美比”,由各个家庭分别进行。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祭天处,称为“美比歹”,意为“祭天坛”;多数人家设在房屋周围的菜园边。祭坛用石头垒成。为约四尺见方、高约尺许的平台。台前植两棵万年青,台左前角设一块长约尺许的方石板,专供祭牲之用。台上一角平日藏放有三个大若杯状的尖石头,叫“美比鲁录”,意即“祭天石偶”。三个神石各有所代表,一是传说中天女“衬红褒白”之父“美”,一是天女之母“达”,一是天女之舅“绪”。三石神圣异常。巴甸村束支后代的纳西族祭天,多数人家在农历正月十一举行。祭祀过程如下:

1.正月初九活动

是日清晨,儿女们要到附近山林中砍祭天树三棵,各高约一米左右,其中有两棵黄栗树,一棵柏杨树。两棵黄栗树代表天女之父母“美”和“达”,柏杨树代表天女之舅“绪”。还要砍些青松、柏杨、黑杉、艾蒿等叶枝带回。其次,打扫住房、院落、祭天坛,整理个人卫生。由主祭老年男子负责布置祭天坛,用木板或树叶枝于祭坛头上搭一凉棚,然后将青松枝铺撒于祭台及其周围。准备祭天香和祭天米。祭天香分为大、中、小三种,大香共做三炷,中等香和小香不计其数。均系香柏树叶晒干碾粉制成。备米三升,盛入篾箩内备用。取一大蔓菁,其上插三炷香,成三角状,左边代表天女之父,右边代表其母,中间代表其舅。又取一块新的木片瓦(山区纳西族以木片作瓦),放于正房中柱下,将米箩和蔓菁香火排放在木片瓦上,前置一盏香油灯。

2.正月初十活动

是日,主祭长者将当天清早拣选来的石头放在火塘内烧后取出,放进铁盆或铁瓢内,盖上一把艾蒿叶。将冷水倒于艾叶上,使它发出蒸气,用来熏蒸所有需要带至祭天坛的什物,之后再薰蒸每个人,以示除秽。全家送祭天什物去祭天坛时,女性长者要负责背祭天米箩。她是这一家祭天女性最大代表。主祭男子布置祭坛,先要给祭坛除一次秽,顺序插三棵代表天女父母和舅舅的祭天神树,再分别于每棵树前插两棵无枝叶小树桩,分别削成尖头状、丫状。木桩代表子女或代表接迎新娘者。接着在三棵神树前各放一片杜鹃树叶,然后将三个含义同三棵神树的神石放于杜鹃树叶上。插置好神树、神石后,在代表天女之舅的柏杨树后面插一根高约五尺的柏杨树桩,顶端破作四半,用短木将破端扎成十字叉,内放一生鸡蛋,称“拉康恩度打”,意为“山柏杨顶灾柱”,这与天女传说有关。祭坛布置毕,用火烧石和杉树叶、艾蒿叶的蒸气除秽;点燃三炷大香插于三棵神树前,意为“烧天香”;其余小香分别插于神石和祭台前。再以一盘祭天米,撒于神树、神石和祭台上。当晚主祭人要于祭天坛边烧起大火,露宿于此守夜。

3.正月十一日的祭天活动

这一天为正式祭天日。是日清晨,家里人先要洗脸、手、脚,除污秽,守夜的主祭人向祭天坛插香、献酒曲水和茶,点一盏香油灯于神树前。家庭所有成员赶猪、抱鸡前往祭天坛。主祭人为祭天的人畜除秽,然后杀鸡、猪,用其血少许分别滴在神树、神石和顶灾柱上。将所杀猪、鸡置于祭天台左侧的石板上,表示献牲并念献牲经《孟兹》。这时,主祭人还要念两本东巴经书,其名为《崇般飒》和《空会苔恩》,前者主要讲述远古洪水滔天,人类来历。念后用一盘米和一个生鸡蛋祭神树神石,再念保佑家人无灾无病、人畜兴旺的经。接着用一个生鸡蛋向祭天坛和神树神石举行认错仪式,称为“登树”,告诉神树神石:我们在作祭天仪式时,尽量不要出什么偏差和错误,有什么偏差和错误,愿用这只鸡来抵赎。然后将生鸡蛋奋力抛向远方,表示将祭天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带走。接着举行三次熟祭仪式。熟祭时,取猪、鸡五脏少许,剁碎拌入饭中,盛于三个木碟内,并备肉汤三碗,分别供于天女之父母与舅父的祭天台前。熟祭完毕,全家向祭天坛磕三个头,主祭人取出顶灾柱上的鸡蛋,拔出顶灾柱,用此柱将鸡蛋击碎,口中念:所有天灾人祸,用这根顶灾柱把它们顶回天上去!然后拔出三棵神树和小木桩,烧于火塘,“绪”神树则于祭天结束后带回家中供奉。三个神石,以清水洗净存放于祭天坛一角,以备来年使用。收拾好祭天坛,主祭人带上少许菜饭,返回家中祭献平日存放祖先神灵石的“思布余紫箍”处。待他返回祭天坛后,全家人围坐祭天坛前野餐。餐毕返家时,背祭天米箩的女性长者走在前面,主祭人在后,一手持“绪”神树,一手点香,其他人尾随之。回到家中,主祭人将“绪”神树插在正房中柱上,待来年祭天后再作更换。此树福佑全家,平素人畜有病,取下一枝,燃出烟火,用于熏蒸人畜,据称可以治病。

此外,七月还要举行一次小祭天,仪式同一月祭天,但不用猪祭,而用鸡祭。

璐璐人的祭天活动:

传说璐璐人是远古时代纳西族梅、禾、束、叶四支古人中梅的后代,其祭天日期和内容与其他纳西族有所不同。一般纳西人祭天虽按单个家庭进行,但弟兄分家后,祭天时仍需回来与父母同祭。俗话说:不回来与父母祭天,不如不祭。璐璐人则不同,若弟兄分家,可以自立祭天坛,单独祭天。俗话说:分家就是分了天地,各家祭天就是各祭各的天地。璐璐人的祭天坛一般设于正房外的右下角,整个祭坛仍称作“美比歹”,但设置祭坛的院落一角称作“美空”,意即天之一角。祭坛平日不专门设置。璐璐人每年祭天两次,第一次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

四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一月初四,为大祭天;第二次于六月二十五举行,为小祭天。

大祭天: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开始设置祭天坛。是日清晨,上山砍五棵祭天树,抬回到家里后,主祭男子负责拔除去年的祭天树,插上新的祭天树。所插之树,成方形,于前面两棵树上系一块横板,板上凿五个洞,以供祭祀时插香用。十二月二十四清早,主祭人用火烧石和艾蒿叶给祭天坛薰气除秽,然后用五色棉纸扎三条穗子系于一祭天树上,下铺设青松枝,将一小猪捆好放于树下,经除秽、念咒语后宰杀。待肉、饭煮熟后举行熟祭仪式。其间进行一次占卜。取海贝两枚,于碗内抛掷三次为一卦。第一掷,如两贝显出一白一黑,是好卦,开张吉利;如都显出黑面,是凶卦,如都显出白面,预示家中将有老人去世。又三掷后,第一掷两贝均显白或显黑,第二掷不计较,第三掷两贝又显白或显黑,预示家中万事大吉;如第一掷两贝均显黑,亦吉。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要杀鸡祭天。是日清晨,先取五根小松枝插于祭坛中央祭祀横板上五个孔内,将一只捆好的公鸡放于祭天树下,待除秽念祭文后宰杀。杀鸡后,用少许鸡血鸡毛粘于祭天树上,待鸡肉煮熟后进行熟祭,之后,照例要举行一次掷海贝占卜,卦象解释同前。

十二月三十除夕清晨,先取回祭天松树,削去下截枝皮,插于祭天坛前,于树梢挂五色纸条,系十二支香条,代表一年十二个月。翌日(初一)清晨,用火烧石和杜鹃树叶、黑杉叶为祭天松树除秽,点燃树上的十二支香条。将煮熟的猪的左前腿、五脏、头肉少许切碎,拌于饭中,盛成五磔,与猪头同祭于祭天树横板上。祭毕,于院落北设一供桌。将所有祭天食物移至供桌上,祭献“白时山多神”;再移供桌至院落南,祭山神龙王。之后供桌移至屋内火塘边,换上新祭品,祭灶神。祭完换上新祭品,祭家神和祖先神灵,祭祀完毕切熟猪头上嘴巴肉供于家神台上,下嘴巴肉供于祖先神灵(木偶)台前,供至初四。初五以后,据称天神将被当日祭天者请去。

此外,农历六月二十五还要举行一次小祭天,仪式与大祭天大致相同。

(二)祭祖

参见本文集《纳西族原始宗教与社会习尚》,此不赘述。

(三)祭村寨神

巴甸村纳西族认为每个家庭有家神,每个村寨有寨神;家神负责保佑全家安宁,寨神负责保佑全寨安宁。故每年都要祭祀一次村寨神。祭祀处固定在村口路边的平地上,四周植有树木。据老人讲,过去这里设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祭祀台,中央立有一大尖石,代表寨神。祭日为每年农历七月的属羊或属牛日。届时每个家庭派一名代表(无论男女)参加。每次祭祀都有主祭人家,全村轮流担任。主祭人家事先负责准备肥猪一头、鸡一只,酒、茶、香条若干,同时邀请一名东巴充当主祭。祭寨神这一天,参加人户每人自带米一碗、香条若干。祭祀前,由主祭人家负责打扫祭台,铺设一层青松枝,由主祭东巴摆设祭台。即将一根柏杨树桩插于寨神石的后面,代表“顶灾棍(柱)”,其上端破成十字形,内放一生鸡蛋,寨神石一侧插立一根带叶的青竹,挂有一条青布,称为“威坝子”,意为寨神栖身树。布置完毕,给祭台除秽。东巴左手持一松树明子火,右手捏一把黑杉树叶,将黑杉树叶用火把点燃,发出浓烟以熏蒸。除秽时要念祭文,第一段祭文大意为:不知道秽气的出处和来历,就不要谈论有关秽气的事情。“阿索洛多卡剌若”(秽鬼名字)是秽气鬼的父亲,“鲁多东衬命”(秽鬼名字)是秽气鬼的母亲,他们两个交配发生变化,东方产生了白脸的木秽鬼,南方产生了青脸的火秽鬼,西方产生了黑脸的铁秽鬼,北方产生了黄脸的水秽鬼,天与地中间产生了花脸的土秽鬼。第二段祭文是说:不好是秽鬼不好,人到山谷里,秽鬼放秽气于马、于狗。晚上人们要祭祖,秽鬼却来阻挡祭祖的路。早上人们要待客,秽鬼却来阻挡待客的路。不知道“索刷”(指祭秽除秽时所用的树枝)的出处和来历,就不要谈论“索刷”的事情。第三段祭文是说:做上九十九把大的“索刷”,做上七十七把中等的“索刷”,做上三十三把小的“索刷”,用它们来薰除天上、地上、山谷的秽气,薰除寨神坐处的秽气和村寨房屋里的秽气,使秽气不来缠扰村寨,让村寨里的酒醇茶净,金黄色的天香火上,红红的油上,净净的面粉上,村寨神栖息的树上,秽气不除它是不高兴的,秽气不送走它是不自在的。东巴经师念完除秽经,向寨神举行生献仪式。杀猪杀鸡,将所杀猪鸡放于祭台前,取猪鸡血少许,分别抹于寨神石、顶灾棍和寨神栖息的树上,以水泼洒死猪、鸡,用一枝杜鹃树叶于猪鸡身上轻扫一遍。遂除毛、开膛、煮肉、煮饭。其时,东巴经师念两本东巴经,书名为《孟子》和《丛般飒》,前者讲述所祭祀物品的来历,向寨神献牲,后者讲述人类来历、人类迁徙等。然后举行熟祭仪式,东巴便念顶灾经。念毕,全体祭祀人员于祭台前磕三个头,围坐于祭台前吃饭。主祭人家负责分食,参加者每人一份。

(四)祭风

纳西族中凡有非正常死亡者,东巴要为其亡魂举行超度,称为“恒拉里肯”,意即“祭风”。巴甸村纳西族称祭风为“恒憋”。“恒憋”又分两种,一种叫“恒比”,一种叫“恒布”。这里所说的祭风指的是祭自然之风,或祭自然之风鬼。

1.“恒布”

意思是送风或送风鬼。凡是人患抽风、抽筋、说胡话、在地上乱滚之类的病症,即认为是中了风鬼的邪魔,必须把风鬼送走才能治好病。所谓风鬼,据说是美女“达拉阿撒命”在出嫁时被大风卷走后变成的。凡患有此症的人家,要请东巴举行道场,为之祭送风鬼,道场仪式有简单或复杂的,视家庭经济条件而定。一般祭风鬼,主人家要准备一只鸡及酒、茶、糖果和香条若干。祭时,院中摆一张木桌,桌上铺青松枝,其上放一块草坯,插上一个木板人,头圆、肩窄、身宽,下有两只脚,五官用黑墨点画,穿有红绿纸衣,这是风鬼的化身。木板人后面插一高约七八尺的祭风松树,挂有五色纸条。木板人面前置高约五寸的凶煞面偶一尊,五官用刀尖挑画成。祭祀始,主人燃香,供酒、茶、糖果,由东巴于祭台前持一扇板铃和小法鼓,念祭风经《恒突恒笨》,边摇板铃边击法鼓。该经讲述风鬼的来历,即美女“达拉阿撒命”出嫁时被恶风卷到岩石上,变成岩石神像。念毕,主人将一只公鸡递与东巴,东巴接着念《挨突挨笨》经,叙述鸡的来历,并将鸡于病人身上绕三圈,同时念道:主人家的这个儿子(或女儿)所欠风鬼和云鬼的债,用这只鸡来偿还;附在身上的风鬼、云鬼或灾邪,用这只鸡来扫除,所有的病魔都带走!念毕杀鸡,用鸡血分别滴于祭风树、木板人和面偶上,表示献牲。献牲时,东巴向风鬼推托说:今天杀这只鸡,不是我们想吃,是你风鬼来缠扰,不得不杀鸡献你,杀了这只鸡,杀鸡的罪过应该由你风鬼来承担!遂将鸡煮熟,由东巴盛汤一碗,再盛一碗饭,祭风鬼台。祭毕,拔出木板人和祭风树,捆作一捆,念送鬼经,大意是:将毒鬼、仄鬼送往“居那若罗”神山顶上,送往“美楞达吉”神海里;将风鬼、云鬼送往“达拉阿撒命”居住的地方。之后,主人家将所有祭鬼物送至村外路口处。放置祭物时,取长竹一根,上端破作五半,根部插于地,并将所破五半中的左右两半坠成弓形插在地上,其余三半各指送鬼方向,以此为风鬼设置障碍,防止风鬼再来缠扰活人。

2.“恒比”

“恒比”意为“祭风”,祭祀规模较大,有固定祭坛,设在村落附近,有单个家庭设置一个祭坛的,有三五家或一个家族共同设置一个祭坛的。如家有婴儿出生、人畜患大病等,可以单独举行祭风,无事时也可举行祭风,其目的在于祈求人畜平安。祭祀日期由东巴占卜选定。祭前砍制各种木板神牌和鬼牌。神牌种类很多,有一种称“垮掌”,共六块,各宽约三指,头尾成尖状,各块分别画有星宿鬼、毒鬼、仄鬼、风鬼和云鬼、吊死鬼、短鬼和拉鬼。另一种称“普通母通”,共七块,各宽约三指,长约二十公分,形状各异,一块左有二齿,右有一钩,称“普通”,代表“公牌”;一块右有二齿,左有一钩,称“母通”,代表“母牌”;一块头呈矛形,左右带钩,称“晓笨”,代表长矛;一块头呈斜状,顶端十字形,称“纳康”,系一种兵器之名;一块呈鱼形,头部左右带钩,称“固丝楞丝”,代表一种法箭;一块头呈右斜、左右带若干倒钩状,称“子里剃骂”,是一种带钩兵器;一块头呈矛状,左右有钩,称“罗忍果高”,亦代表一种兵器。还有一种称“其”,共三块,头尾呈尖形,不作任何绘画。另有两块大木牌,头尖形,一称“鲁”,代表男神(或阳神),一称“色”

,代表女神(阴神)。又有中等木牌六块,也不作任何绘画,其中一块称“哇社”,系祭风仪式中的叫魂牌,其他五块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龙王牌。其他法器有祭风树,称“姐然子”,系两棵高约两公尺的带叶毛桃树;稻草鹿用竹篾和谷草扎成,高约一公尺。此外,用一根尖端挂一小竹笼的青竹,称“妹楞古克”,代表祭风招魂树。还要准备六根小毛竹“妹切”和六棵山柏杨树枝“拉卡”,其一用作招魂,其余五根(棵)分别代表五方五帝。再准备一棵栓祭鸡的方柱。所备食物主要有肉、米、酒、茶、糖、酥油、鸡蛋、炒包谷花、炒荞花,以及甜酒曲、蜂蜜少许,香条若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