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 李十儿之辈——“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官场法则

李十儿之辈——“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官场法则

——“阎王好见,小鬼难搪”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官场法则

文有文坛,官有官场。

文坛的门,没人看守,可以随便进出,但不一定有人理会你。官场的门,倒是有人理会你,但你想大摇大摆走进去,那是不成的,肯定要挡驾。所以,文坛脸难看,官场门难进,这句话不无道理。

文坛虽然没有门,但是却有若干个或大或小,或有形或无形,或正式或非正式,或松散联合或紧密抱团,或孤芳自赏谁也瞧不上,或看似谦和其实谁也不在话下的文学圈子。我在文坛也厮混大半辈子了,常常看到圈子里的人,对于圈子外的人,如果不是抱有排斥情绪,至少也是保持礼貌的距离。你不是那圈子中人,非要往圈子里挤,所遭遇到那种霜降以后的冷脸,很难让你有赏心悦目的感受。

因此,进文坛容易,只要你爱好文学就行,当个作协会员也容易,只要你递个申请,迟早也会批的。但你要进一个圈子,成为一个圈子里彼此关照、互相呼应、同进共退、同仇敌忾的成员,那就得颇费一点力气去效忠某位轴心才成。

而官场的门难进,并不完全是由于门槛高。高是一个因素,连续的高,让你像跨栏运动员那样,才是真难。因此,官场的门,其实是长长的,由重重叠叠的门连续组成的通道。进得了第一道门,未必进得了第二道门,哪怕进了第三道门,你也不见得就算登堂入室,能拜到要拜的菩萨。

在有皇帝的时代,中国最大的官就是皇帝。陛下通常都在武英殿或文华殿办公。可是,你无论从***往里走,还是从东华门往里走,哪条门廊左右,没有兵丁持枪把守,哪道门槛前后,没有役吏查验身份?你得经过多少殿堂,绕过多少**,才能到达那个极精巧的院落。

等而下之,从京师的六部衙门,到外省的抚督臬按,无不是“庭院深深深几许”,“雨打梨花深闭门”的。所以,口语中有“走门子”这一说法,就是想办法,以最短的途径,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关键的门,见到本主,也就是能解决你问题的那位官员,磕下头去。

五千年来的中国人,进过无数次的官场的门以后,总结了一条经验,最好的入场券,是银子。用白花花的银子(当然,黄澄澄的金子更佳),做敲门砖,官场的任何门,无不可以敲开。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又如何?那白宫的门又如何?你掏出5000美元,可以在大草坪上同他合影,你甩出10000美元,可以在圆柱大厅与他共进晚餐。所以,民谚“官府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是中外古今的一针见血之论。

《天方夜谭》里有一则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要想打开他们藏宝的库门,只消念一句咒语“芝麻开门”,那库房的门立刻就打开了。这是神话,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芝麻开门”,就是银子。在封建社会里,你只要将银子放到站在官府门口的那位“门子”手里,这门就让你进去了。

听说,这种阿里巴巴的魔咒,近年在文坛也能起到作用了,不能不说是时代之进步,思想之解放,创收之多渠道,要钱之如何不要脸皮。于是乎,一篇作品,次好说成上好,1000元;不好说成很好,2000元;能够上排行榜,3000元;有望获文学奖,4000元……这几乎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的。不论是座谈吹捧,大腕鼓掌,不论是名家推荐,重点评介,只要有起到“门子”作用的经纪人、经手人、承办人,无一不可以用银子打点。

由此看来,门子,就是很关键的人物了。

《红楼梦》所以称之为不朽之作,所以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在于它简直无所不包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众生相,以及形形**的人物。他一共写了将近600个人物,男女各一半;至少十分之一,是活生生的,至少六分之一,是有影有形的,至少有二分之一,是说得上名字和身份的。

甚至像门子这样无足轻重的人物,有他不多无他不少的人物,也没有被《红楼梦》遗忘,而且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真是令我们这些后来者想学也学不成的。写过长篇小说的人都知道,写到十个或十五个以上人物,还不手忙脚乱,尚能游刃有余、操纵自如者,可谓绝无仅有。

休看当代长篇小说,如山洪暴发地那么多,但也如泥石流那般不可收拾地令人堵心和扫兴。在这些作家的宏篇巨制中,人物表倒可能长长一串,还在扉页上印出来。不过,这些有名有姓、无血无肉的干瘪符号,开列再多也等于白搭。所以,主要人物都写不活,焉谈次要人物?次要人物都难以顾及,像“门子”这样的小人物,肯定没有露面机会。

因为谈到“门子”,就不禁想起《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中的两个“门子”,尽管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所占篇幅短得不能再短的人物,但在两位大师手下,寥寥数笔,写出了小人嘴脸,写出了官场卑污,真是让我们这一代那些大言不惭的后学之辈深夜扪心,多少要感到汗颜的。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里,高鹗写的一个名叫李十儿的门子,实在是个很精彩的小人形象。

贾政到外省上任,从府上带去的随从人等中,就有这个原来在门房(也就是传达室)内呼外应的李十儿。我估计,他在贾府当门房时,属于一般打杂人员。到了贾政任江西的粮道,虽然仍旧管门,因为是跟着老爷赴任,来头大,牌头也就硬。旧时称这些衙役为“门子”,也指服务于某位官员的公务员或勤务员,是一份地位不高、油水却不见得少的差使。这些人,不一定有编制,不一定吃公饷,无所谓官衔、顶戴,更无所谓学问、资历,官不官,民不民,有官府罩着的威权,没百姓讨生活的艰辛。

在中国的民间谚语中,有一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搪”,那就是对他们的最好形容,像李十儿之辈,尤其是难以对付的那一种。因此,要想求官见官,先把这帮门子安顿住、笼络住,就等于成功一半。

休看他是小人物,却能起到大作用,所谓“半两拨千斤”也。

因为他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能够把握住掌权的那位大员,也就是所谓的阎王。由于与所侍候的官员全天候地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老爷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在他的视野之内,了如指掌。老爷的兴趣爱好、生性脾气,也在他脑子里装着,所以作为小鬼的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能让那个塞他银子的求见者,得到老爷的接见。

一个得力的、有用的门子,既是老爷的耳目,又是老爷的膀臂,做事绝对恰如其分,言谈绝对投其所好,行为绝对十分乖巧,马屁绝对拍得充分。要没有这等见机行事的敏捷、心领神会的聪明、手疾眼快的利落、无耻卑鄙的行径,这碗饭是吃不好的。

要是老爷觉得不顺心、不顺手、不周到、不懂事,就会将其打发走了。

所以,门子与老爷的密切程度,也许仅次于老爷与妻子、与情人、与子女的关系。如果说,家庭成员是官员的第一道包围圈,那么,门子,包括跟班、长随、秘书、参谋、厨子、保姆、家丁、奴仆,则是家庭与公堂之间的第二道包围圈。

因此,门子门子,真像一扇门那样,让你进来,你才能进来,不让你进来,你还真是敲不开,除非你有贽见之礼,而且足以打动他的心。小小不言,三文两文,他连眼皮都不抬的。由于门子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老爷的第一手信息,在这个老爷管治下的大小官吏、办事衙役、士农工商、黎庶黔首,还真得视门子的脸色行事。

《红楼梦》的这一回,写了门子李十儿的神气活现。

只见粮房书办走来找周二爷。李十儿坐在椅子上,跷着一只腿,挺着腰说道:“找他做什么?”书办便垂手赔着笑,说道:“本官到了一

个多月的任,这些州县太爷见得本官的告示利害,知道不好说话,到了这时候,都没有开仓。若是过了漕,你们太爷们来做什么的?”李十儿道:“你别混说,老爷是有根蒂的,说到那里是要办到那里。这两天原要行文催兑,因我说了缓两天,才歇的。你到底找我们周二爷做什么?”书办道:“原为打听催文的事,没有别的。”李十儿道:“越发胡说!方才我说催文,你就信嘴胡诌。可别鬼鬼祟祟来讲什么账,我叫本官打了你,退你!”

可以想像,这位跷起腿来的李十儿,那副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吆五喝六、神气活现的德行。别看他不过是个门子,但此时此刻,他比老爷还老爷。他站在大门口,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

《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中,曹雪芹也写过一个类似人物,应天府的一个门子。虽然连名姓都没有,但却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大师笔墨,确有不同寻常之处。

这个起复的贾雨村,原来落魄时,曾经在苏州的葫芦庙里,短期寓居,在那里求学上进过。当时庙里的一个扫地做饭、浇水种菜的小沙弥,自然也就与贾秀才有了来往。后来,贾苦学成才,一举考中,离开了葫芦庙高就去了。仍在庙里的小沙弥,受不了吃斋念经的清苦,随后不久,也就还了俗,留起头发,三混两混,托人谋事,居然在应天府的官衙里,当了个门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