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世事成败(上册) > 曹操的第一次出师

曹操的第一次出师

第十一回(下):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一个统一的政权瓦解以后,必然是一个分封割据的,同时也是互斗厮杀的局面。原本一体,现如今萁豆相煎,往往更残忍、更剧烈、更迁延时日,流血的创口,久久也不能愈合。这就是合不易合、分更难分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董卓去后,此时各路诸侯中,以袁绍雄踞冀、青、并三州,实力最强;曹操次之,占兖、豫二州,有急起直追之势;其余韩遂、马腾占凉州;袁术占扬州;孙策占吴郡;刘表占荆州;刘璋在益州;公孙瓒在幽州;陶谦在徐州……而刘备到现在,几乎连立脚之地也没有,仍属寄人篱下,势单力薄,但不等于他自甘没落,他也是一直在寻找机会的。政治野心的膨胀,军事力量的增强,驱使他必然要推行扩张政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曹操如此,刘备也如此,没地盘的要找地盘,有地盘的要扩展地盘,也是中原混战不已的原因。

曹操在发起会盟讨伐董卓以后,有了政治资本,为他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机遇。他利用投降来的黄巾余部,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兵力,又让不适于作战的降卒去戍边屯田,保证粮饷供给。这比起秦坑赵卒四十万于长平,项羽坑章邯部二十万于新安城南来

说,是一种时代进步,曹操深知人口既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只有有一个巩固的后方,充足的军力,才能挥师出征。

曹操攻打陶谦,一是因为徐州是薄弱环节,小试锋芒当然要避强趋弱。一是因为此地乃兖、豫之屏障,拿下徐州,后方便可保无虞了。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遍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曹操的残忍之心,表现在铲除政敌上一点也不手软,而且罪及无辜,大肆杀戮。这次徐州的大扫荡,连官方史书《三国志》也说他“所过多所杀戮”。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孙盛言:“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

公元194年(汉献帝兴平元年),曹操复仇东伐,攻打徐州回师,没想到张邈被陈宫蛊惑,背叛了他,而且把吕布迎了过来。这实在是他起事以来碰到的大麻烦。“太祖之征陶谦,敕家曰:‘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后还,见邈,垂泣相对,其亲如此。”孟卓,即张邈。这样一个倾心相交的朋友,翻脸不认旧情,当然也是没有办法。然而,兖州本是他的大本营,却因朋友的背叛,引狼入室,成了吕布的地盘。情势危急,

只剩下鄄城、范、东阿三地还在手里。曹操不能不思量,若大本营为吕布所破,徐州未得,兖州又失,还能有他立脚之地吗?

值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发生了两件灾情:第一,大旱,第二,蝗灾,一斛谷子卖到五十多万钱,涨了数万倍,真成了米珠薪桂。打仗是要钞票的,士兵是要吃粮的,于是,双方休战。曹操是坐地户,活路多些,吕布是外来户,来源少些,等灾荒过去,吕布的锋芒已挫,便不再是曹操的劲敌了。

民国学者章太炎,也是一个最铁杆的拥曹派,曾作《魏武帝颂》,对其赞扬备至。“夫其经纬万端,神谟天挺。出师而猃狁襄,戎衣而关洛定……加以恭俭,申以廉谨。廷有壶飧之清,家有绣衣之警。布贞士于周行,遏苞苴于邪径。务稼穑故民繁殖,烦师旅而人不病。信智计之绝人,故虽谲而近正。所以承炎汉之□□,握中原之魁柄。夫唯其锋之锐,故不狐媚以弭戎警。其气之刚,不宠贿以耍大政……”这样一篇四六文章,特别提到“务稼穑故民繁殖”,为曹操的“戍边屯田”叫好,这正是曹操高明于别人的地方。

看来,曹操出手不凡,第一次出师,不赚不赢,蚀一点小本,总算长了本事,见了世面,也就不虚此行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