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千字文 > 默认卷(ZC) 君子和小人

默认卷(ZC) 君子和小人

王夫之在《宋论》里给王安石的评价很低:“故王安石之允为小人,无可辞也。”一个有分量的人说了一句有分量的话,尽管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但驳诘的异议终于被这位大师的盛名远誉,给盖住了。

近年来,王安石重新被认识,被架高到了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大思想家、大文学家的位置上。甚至,还有大军事家的光荣头衔,这就更匪夷所思了。中国人要是神化起一个人来,遍体贴金,涂抹光环,也真是无所不用其极。王夫之说,“王韶请击西羌,收河湟,以图夏,王安石称为奇策而听之。诚奇矣。唯其奇也,是以进无尺寸之功,而退有邱山之祸也。以奇用兵而利者有之矣。正不足而以奇济之,可以暂试,不可以常用,可以脱险,不可以制胜,可乘疲寇而速平,不可御强敌而徐效。如其用之,抑必有可正而后可奇也。”接着,这位史学家批判王安石:“舍正用奇,而恃奇以为万全之策,此古今画地指天之妄人,误人家国者所以积也。”

王夫之定性之先,说明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何在?“君子之道,有必不为,无必为;小人之道,有必为,无必不为。”

为,就是做,就是行动,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怎么为,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他认为:君子做事情,一,有绝不可做的事情,二,没有绝对要一定做成的事情。而小人做事情,则不同了,在他们看来,一,不但有必定要做成的事情,不达目的,誓不罢手,二,而且没有不可以去做的事情,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不在乎,什么后果都不在话下。这就是说,君子有能够约束自己的定力,能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量力而行,不可做的事,就坚决不去做,界限很清楚,不越雷池一步。而小人当道的话,他们就无顾忌,无制约,无法度,无规矩,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不可做,不该干的,也敢去做去干。

王安石这个政治人物,在宋以后,一直延至清末,从来是作为一个负面形象出现在历史读物里面,也是差不多所有的普通中国人心目中的共同观感。虽然,王夫之也说过,“安石用而宋敝,安石不用而宋亦敝。”宋朝的敝与用不用王安石没有什么关系,北宋王朝的最后灭亡,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王安石在短短三五年内,所推出一系列的让老百姓目不暇给的改革大法,诸如青苗、方田、均输、手实、市易、经义、保甲、免役、保马……还不包括轻启边衅,动兵打仗,收复失地,进行军事活动,任何一个中国的中央政府,包括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除非十恶不赦的暴君,除非神经错乱的昏君,都不可能一个早晨起来,全面出击,马上进行彻底更改,立刻要求万象更新,简直是颠覆性的剧变。有权威人士认为:“‘文化大革命’在我们历史上有过,如王安石变法。”而苏联垮掉前实施的“休克疗法”,也能看到王安石的欲速则不达的影子。

姑且不论王安石的新法,其政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为群众接受,其推广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可行参数,其实施究竟有多大程度的认知可能,其组织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实效治理,这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就匆忙地在数年间,简直来不及地颁布全国,强制推行。这对积弱的北宋政权来说,犹如沉疴在身,奄奄一息的病人,已经禁受不起峻急的药石,剧烈的手术,越是折腾得厉害,越是不停地为之开肠破肚,切肺换肾,割胃易心,搭桥支架,这个王朝也就灭亡得越快。

我们在评断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就其动机之善良,愿望之真诚,初衷之美好,言辞之动听,而做出他了不起的结论,而是看其实践,看其结果,看其后效,看其对于历史所起到的作用,才能得出比较实事求是的准确看法。我始终认为,即使最伟大的人物,也有其不足之处。何况,王安石离伟大尚远,所以,王夫之对他的定位,还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也许因为王船山是太重要的史学家,这个着实不客气的结论问世之后,三百多年,没有一位为王安石辩诬者出来质疑或者反对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