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朱皮也趁机换上了委屈巴巴的语气:
“告诉乖阿弟嘛,天师道要成仙,佛教要成佛,那拜火教要成什么?”
“啊…你要成为…父中之…父,雄狮…之父”
“那是什么?”
“密特拉神……光与暗……呵……生与死……日升与日落……的循环……人与神在此过程中合而为一……达到神圣……快…快一些…我是你的阿姊、你的灵光、你最最菲罗忒斯的女神……啊!”
好像米薇姐信奉的拜火教,一直不太像康朱皮记忆中的那个拜火教,教义上似乎有颇多出入,但康朱皮此时也没法认真思考了,他感觉大脑一片空白,骑兵从包围圈中来回杀进杀出的热血场景,与女神悦耳的疯狂呼喊震撼了他。像只雄狮一样压住身下的雌虎,继续在林间谷地纵横驰骋,这是他现在唯一的念头了。
太阳又升高了许多,康朱皮和米薇额头互相顶着,笑嘻嘻地替对面整理被弄皱的衣衫,时不时地还碰一碰,揉一揉,捏一捏,坏笑两句。
好不容易理好义弟的衣物了,米薇才拍拍屁股站起来,捧起圣火坛,又换上了吟诵圣词时的严肃语气:
“光之子,灵光现在指引你真正的密特拉之道。你应该修筑一座太阳洞,就在这鸡鸣山上,然后沐浴、焚香、秉烛、悬镜、燃圣火、装圣水,在每七天的最后一日,也就是太阳之日,在洞中宰杀一头雄壮的耕牛作为祭礼,祷告你所求之物,观测黄道十二个星宫,体会太阳、月亮与星辰的运行规律,借此参悟星语,知晓蕴含的密特拉神之力。”
“这要很多钱和时间,我可不干,关键牛要拿去种地的,怎么能乱杀。”
康朱皮嘟哝着系好腰带,他显然对此毫无兴趣,只想意犹未尽地伸手去摸义姐,就被她狠狠地打开手:
“你应该经历七重考验,才能升上七重天,与战无不胜的密特拉神合而为一,掌握他改变天地万物的力量,超凡入圣。”
“停停停,越说越奇怪了,我说了,这些事我才不做!”
康朱皮赶紧摆手,他在想要不要再把义姐推倒在地,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打断她的宗教宣传:
“咱们换个话题好不好?你这是从哪本书上看到的这些内容,咱阿娘以前留的有书么,能不能跟我说下,阿弟以后买来做个笔记啥的?”
“你傻啊?咱娘什么时候有书了,敬拜密特拉神为什么要有书啊?”
米薇望着康朱皮,有些愠怒地说道,康朱皮则像个好奇宝宝般眨眼卖萌:
“可是天师道是个教团就有书,都修成文经典啊!阿姊阿姊,为什么密特拉神不留经典,告诉我嘛!”
“哼,又是天师道,是你的好丹英姊教你的吧?”
粟特女祭司鼓起腮帮子,明显是生气了,讲话的语调都抬高了不少:
“为什么要修经?祭司的记诵、祷告与诠释,不比那些写下来的死文字能接近神圣的本意,能随着祭司代代相传,永不磨灭么?况且,如果编了书,那岂不是什么人,也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血脉高贵,是否真有千年的家传,也都能学习奥义然后乱讲一通,岂不是把神圣的教义都玷污了么!我给你讲了多少遍了,成文书卷哪有口头记诵好!阿弟你懂不懂啊!”
“诶?原来你们是这样理解的,那天师道喜欢传教,接引其他人进入教团,你们呢?”
“别你们你们的,应该是我们!嘿,为什么要向外人传教?光与火的神圣是不能随便向外人分享的,只有父母、子女、兄弟、夫妻以及家族内部才能分享这些世界的真相,传教那是敬奉混沌的祖尔宛派邪教徒才会干的事情,把密特拉神介绍给无关外人,又没钱拿,我才不干。”
“那我的亲兵,我看阿姊你不是也向他们宣传来着么?”
“阿弟啊,你怎么有这么多傻问题,冻糊涂了么?”
米薇捧着康朱皮的脸,揉他的太阳穴,一脸无奈地叹气,说道:“你的亲兵队不应该是你的赭羯假子或义兄弟么,那也算你的家人啊!我跟你讲,你得尽快把所有亲兵都改成你的姓氏,那一堆中原人都还留着原来的姓,像什么话,我都不能向他们进一步分享密特拉神的真谛了!”
——
祆教的传教力与组织度是非常差的。就我个人调查来看,晋时祆教的基层组织度远不如滨海天师道与巴蜀五斗米道。哪怕在萨珊波斯,所谓的伊朗人之土,祆教在社会基层的影响力大多时候还比不上移鼠教、术忽教以及各种巫术崇拜......
有一个突出原因,祆教的贵族祭司进行宗教活动时使用的语言,与下层普通百姓使用的语言完全不通,更兼有天竺式的种姓制度,让普通人很难成为祭司......
祆教明显更注重上层阶级的精神需求,通过由祭司教团通过口头背诵家传教义来保留的神秘仪式与教义,在一系列生死交替,光暗变幻,神明生死(具体见祆教七夕与中夏七夕那一部分)的神秘活动中,让奉教贵族达到一种神圣的人神融合之境。如果读者们看了近段时间出版的《伊朗史》与《周穆王子嗣征西记》,也还不能理解,那我便做个不太恰当的类比,有伊朗人特色的修仙炼丹活动。
而且就教义来看,除去所有人熟知的那一部分【此处有删节】,其他的祆教教义仪轨,就以米薇所述为例,对一般平民的吸引力极低。例如完整的密特拉秘仪举办起来非常昂贵,每次举行仪式就要杀一头牛,中夏农民谁受得了?
又例如祆教徒要侍奉、珍爱的七大造物,要求少砍或不砍树,这在中夏怎么可能?伊朗、天竺、耶磐陀、大秦都有圣火与圣林的概念,中夏却虽有庭燎燔祭,而缺乏圣林崇拜,为何?中夏农民要吃饭,耕地是重中之重,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才是神圣的,连《左传》里的夷狄戎子,都在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为荣......
——《往事录·卷十四·非命》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33看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