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女钳工[六零] > 第94章完

第94章完

也有昨天被温东鸣“客气”到的人,此刻面皮跳动地笑笑:“温东鸣那家伙得意的样子,弄不好,她就是红旗厂未来的接班人。”</p>

“这还年轻吧?”</p>

“那可不一定,你瞧温东鸣那嘴脸,指不定哪天他这宝贝疙瘩苗就被直接连根挖走,叫他嘚瑟!”</p>

这话一出,周围几人都笑出了声:</p>

“我看是你眼馋,想捞到自家碗里吧。”</p>

“我看过她做的那个20吨模具成品,细节和设计真的牛,这年轻人不简单的。”</p>

时间很快到了八点半。</p>

林巧枝平心静气地往主席台上走,一边在桌上摆开她准备的分享稿,一边试了试话筒。</p>

看着这满交流会会场的人,她心里倏然有种非常不同的感觉。</p>

这里就座的男女比例大得惊人。</p>

但她闯进来了。</p>

门口。</p>

受邀来做采访的记者,在交流会正式开始前,要离开了。</p>

几名记者里,钟晴在踏上台阶,准备出门时,不知怎么的,忽然回头看了一眼。</p>

只这一看。</p>

她就下意识抬起胸口的黑色海鸥牌照相机,对准林巧枝站着的主席台,拍摄了一张能覆盖全场背影的照片。</p>

“咔嚓——”</p>

她拍完地一瞬间,报社人的职业素养,就让她脑海里就浮现“工业殿堂”“人类群星闪耀”等振奋人心字眼。</p>

而她所期待的那位勇敢女孩、真的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此刻尤为光亮。</p>

大门缓缓合上。</p>

林巧枝在准备好后,走到旁边,朝台下微微鞠躬示意,然后开始了正式的技术分享:“各位前辈、各位高工、各位工业战线的同志们早上好。”</p>

“我是林巧枝,今天代表红旗厂,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前不久完成的20吨大型模具制作经验,我们称它为‘大型模具分体研制技术’,而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针对这一技术的个人经验和想法。”</p>

说到这里,放映电影设备的老式幕布上,出现了20吨重模具最后完全合体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合体之前拆分的所有模具的照片。</p>

这种内部资料,通常是不会对外公开的,之前大家自然也都没见过,更不知道大型模具内里细节。</p>

故而,林巧枝把这照片放出来,直接就牢牢的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p>

台上讲课,有时候是需要技巧,才能吸引得了大家注意力的,但有些人讲课,只需要有足够硬的技术。</p>

怎么拆分的?</p>

怎么克服松动的风险?</p>

怎么突破那么多行业认知的?</p>

别人都一整块做,你一个人把整块模具拆开做,这就是打破行业默认惯例了。</p>

迎着台下大量灼热的目光,准备多日的林巧枝不慌不忙地继续做陈述:“咱们从苏联援建时期引入的技术书籍,包括苏联经验,都强调‘整体结构刚性最优’,认为分体接缝必然成为应力集中点。”</p>

林巧枝的展示做得比较直接,多是简单直接的图片,照片。</p>

她列举出四个比较严重的问题。</p>

工期延误率,失误率,材料利用率,运输负荷。</p>

“虽然分体研制会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实我们在整体制件的过程中,依旧吃过不少亏。”</p>

“比如咱们曾经有机床厂模具的模刀出现2cm缺口,按传统工艺需整体退火重锻,因为体积大,整个回炉工期45天,期间生产线只能停工,还急得传出‘模具感冒,全厂发烧!’的戏言。”</p>

“此外,失误率、报废率也是极难以承受的,即使只是一处小的失误,整件大型模具都将遭到报废。”</p>

台下,一重机厂的人都不由挪了挪屁股,眼皮绷紧,他们五年前就因为一道0.2mm划痕,报废了整件模具,直接损失了厂里三年的研发经费!</p>

到现在都还没完全缓过来。</p>

林巧枝继续讲述:“整件模具制作,在苏联支援咱们的资料中显示一架机身模具需要切除67%的钢料,这对我们来说,堆起来的钢料怕是比天安门城墙还要高,损耗的负担实在是太大了。”</p>

“运输方面,我们为了运送超重设备、原料,专门修建过36公里铁路支线,这样的耗资相当于3000工人的全年工资。”</p>

堪称是死亡行军了。</p>

“所以,以目前固有的经验来看,‘整体结构刚性最优’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技术总结,但从宏观来讲,这项技术或许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p>

林巧枝只是花五分钟开了个头,台下坐着的很多人,表情就已经凝重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气氛也因为她提到的技术感到深深的压迫力。</p>

有人拿出纸笔,有人开始拍照,还有人则开始低声同周围人窃语问着些什么……</p>

台下听众已经意识到了。</p>

这位站在主席台上的林工,心气可不是一般的高。</p>

她要讲的,绝对不只是那个20吨大型模具的制作技术经验,她是想要分享一套对全工业领域都适用的分体研制技术。</p>

如果说,前者还只局限于单个案例,那么后者就是想要直接一拳打碎行业默认的规则了!</p>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