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着休闲的衣服,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完全不像个掌权者。
寒暄之后,高溧洋向公司高层解释了他来尚海的目的:
“原本不该发生的,如今却要随意放弃,非得追求所谓的创新。”
那位负责人思索片刻后问道:“高先生这话怎么理解?”
高溧洋答道:
“当今市场的竞争,己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比拼,而是认知上的较量。”
“如果我们忽视那些无形的东西,可能会错失许多机遇。”
负责人点头表示认同,但还是不太明白,于是追问:“那么,高老板您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高溧洋回答:
“我们这次在尚海的投资方向是化工产业。”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我国的化工产业走向国际舞台。”
“数十年前,就有位国人怀揣‘以商为本’的理念,创立了内地化工联营,逐渐发展成今日尚海日化的领军企业。”
“听说还有人想把国华这个品牌交给外商管理?”
“高老板所言属实。”
“联合利华打算和我们哈市的一家牙膏厂合作,在尚海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但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永久租赁国华这个品牌。”
高溧洋说道:
“长期租赁意味着将品牌交给外商运营,所有国华牙膏包装上都会印上外商的名字。”
“这消息是真的吗?”
领导沉思了一会儿,确认道:
“确实如此。”
高溧洋继续说道:
“我们耗费数十年心血创立的知名品牌,本在国内广受欢迎,却决定将其出租。”
“实在难以理解,究竟为何如此?”
“首先,企业要发展需要资本;其次,同样需要投资。”
高溧洋首言道:
“坦白讲,外国人看重的不过是公司几十年积累的营销网络和经营模式,并非真正认可我们的品牌。”
“他们租赁此公司,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利用现有渠道取代‘国华’,继续拓展市场。”
听完这番话,那位老总频频点头,对高溧洋的话表示赞同。
高溧洋继续说道:
“外国企业在我国为何热衷并购?为何不自行建厂宣传?”
“因为这是快速成功的捷径,就像在股市上做一笔交易。”
老总神情严肃。
高溧洋又说:
“不仅在国外,在国内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也是如此。”
“我不再绕弯子了,我对‘国华’牙膏很感兴趣。”
副总微微挑眉,略显疑惑,未置可否。
高溧洋提出:“希望贵公司放弃‘国华’,与我们合作。”
“我只希望能得到一个公正的机会,让‘国华’牙膏有更多选择。”
“我想与联合利华公平竞争,争夺‘国华’牙膏。”
“我不仅要获得商标所有权,还想将它买下。”
“有了这样的伙伴,就能增加谈判筹码。”
高溧洋坚定地说:
“我希望‘国华’这个名字能在国人手中延续下去。”
“不要让国华的牌子后面附着外国公司的名号。”
高溧洋的话令所有人动容。
这一消息振奋了全体国民。
尽管高溧洋声称不会借“国货”名义宣传,但并不妨碍他通过其他方式推广。
常言道,时移世易,商贾立足需有良好形象。
这时,负责人开口道:
“高先生,您能让国华牙膏有发展机会,我们也会助您发展。”
“您认为怎样才公平?”
高溧洋提议:“我们可以秘密竞拍,两家公司共同竞价,价高者得国华,这不是挺公平吗?”
这种竞拍方式被许多机构采用。
在选举中,这种方法也很常见。
高溧洋说完后,负责人立即点头:
“好。
至于是否出售还是出租品牌,我需向公司高层汇报。
确定后会告知您。”
“明白了,多谢。
想必您还有很多事务,我就不多打扰了。”
“好,我等您的回复。”高溧洋起身告辞几位领导。
浅见纱央全程静观,未发一言。
离开大厦时,她感叹道:
“老板,您谈判能力真强,抓住了对方最想要的,将其发挥到极致,以合理的方式为自己争取了机会。”
高溧洋笑了笑:
“这只是个机会,成败还未可知。”
“接下来,咱们去见柏猫集团的总裁。”
“这件事己经得到行政高管的认可,还需要跟柏猫公司的老板见面吗?”
高溧洋说道:“当然需要!我会说服他把牙膏工厂卖给我。”
“相比租赁,我更倾向于收购整个公司。”
“虽然会花更多钱,但之后就不会有麻烦了。”
相较于上一次会面,这次轻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