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溧洋素来是个不惧挑战的人,一旦看准目标便会全力以赴。!白~马·书¨院? ¨芜,错*内′容+
面对这个重塑国华牙膏市场地位的机会,他绝不会轻易错过。
如果能够成功收购,不仅能在日常快速消费品领域占据优势,还可在未来的投资中获得稳定收益。
口腔护理品、护发品、个人清洁用品、化妆品、纸巾、鞋护理品及剃须用品等均属快速消费品个人护理品范畴。
牙膏作为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其消耗量甚至超过洗衣粉。
即使没有洗衣粉也可以用其他替代品,但牙膏却是必需品。
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不容忽视。
当高溧洋决心进入化妆品行业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牙膏。
尽管遭到尚海牙膏工厂的拒绝,但他并未气馁,也未轻言放弃。
高溧洋的人生从不接受失败。
离开尚海的牙膏工厂后,高溧洋三人前往附近一家饭店用餐。
浅见纱央提议道:“老大,既然人家不愿意卖,那我们不如自己打造一个知名品牌。”
“‘雪花’这个名字也挺好。”
高溧洋说道:“‘国华’牙膏对我们内地人来说意义非凡,你可能无法理解。”
“尤其是以‘国华’二字命名的老牌企业,就像韩国的三星,日本的三井。”
“是啊,我们应该怎么办?”
随着与高溧洋的接触,浅见纱央逐渐意识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高溧洋买下这座能源工厂时,起初她并未太在意,但仔细一想便明白,这一切并非偶然。
从最初的诱饵到后续的压榨,他最终以最低成本完成了收购。
对此,经验丰富的李嘉诚或许习以为常,但从高溧洋口中说出,却颇耐人寻味。
好不容易拿下能源工厂后,高溧洋又将目光投向了尚海的“牙膏工厂”。
如今他的处境,比当初“三六零”收购能源厂时更加艰难。
毕竟,“国华”牙膏的品牌价值远超能源厂,而联合利华的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如果说买下能源厂只是宰了一只鸡,那么收购“国华”则更像是猎杀一头猛虎。
高溧洋究竟能否成功?
一间整洁明亮的餐厅内,高溧洋三人坐在大厅窗边的位置,浅见纱央对面便是高溧洋。
透过窗户能清晰看到他轮廓分明的脸庞,那张脸明亮如窗外洋光,令人倍感温暖。!我′得?书¢城¨ `最_歆?璋!結`哽*欣,快~
剑眉、挺首的鼻梁、薄唇,越看越觉得英俊,加上他自然的中分发型,更显儒雅气质。
高溧洋神情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今晚会有两位重要人物来访。"
"一位是负责尚海市产业发展的领导,另一位是柏猫集团的董事长。"
"柏猫集团的老板?"
高溧洋继续解释:"你们作为岛国人,可能不了解国华牙膏工厂的情况。"
"它是柏猫制药集团旗下的一个分支,专门生产国华牙膏。
此外,柏猫公司还拥有美加净生活用品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
"其前身是内地化工合作社,由一位爱国商人于1912年创立,后来更名为‘尚海’牙膏工厂。"
"这家公司研发出了中国最早的牙粉和牙膏,奠定了国内牙膏行业的基础。"
"而柏猫集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永鑫化工株式会社,后者是内地首家制造人造洗涤剂的企业,开创了人工洗涤行业。"
"国华、美加净、白雨、露蓝香等品牌都隶属于柏猫集团。"
"人们通常称其为柏猫公司,但该企业的正式名称是‘尚海合成洗衣粉’。
重组后,这个名字被改为‘柏猫’。"
"为了扩大业务,柏猫公司接受了联合利华的投资,并将中华商标长期租赁出去。"
高溧洋在与公司高层协商未果后,决定另寻途径向上发展,这种方法有时被称为迂回救国。
浅见纱央通过高溧洋的介绍,终于明白了柏猫集团的发展历程。
从最初的小型工厂成长为今天的大型国企,柏猫集团对中国洗涤行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高溧洋明白,这家公司在表面看来很强大,但实际上未来可能被其他公司超越,例如立氏集团可能会被压制,国华牙膏则可能被国外企业收购,最终沦为舆论的焦点。
美加晶是西大企业同时使用的品牌,然而至今未能扭转颓势。
换句话说,柏猫公司握有王牌,却选择了最弱的一张。
这次高溧洋前来,能否说服上级和柏猫公司采取行动?
在尚海市,他计划拜访一位负责产业的副局长。
他向对方透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但助理似乎并未重视此事。\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美丽日化工厂虽然发展迅速,但终究是国内企业;星海国际集团也仅在粤东地区有一定知名度。
对尚海的高层来说,高溧洋并不算重要人物。
至少,他的影响力远不及宝洁或联合利华的代言人。
前台助理礼貌回应,称老板三天后才有空。
“老大,您不是在 成立了两家公司吗?”浅见纱央提醒道。
“要不试试用 公司的名义?”
过去她作为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时,在内地办事总是一路畅通,无人敢挡。
很多大公司高管会调整原有计划,努力吸引更多资金,只为能见到武田明夫。
高溧洋也有类似想法,他对助理解释道:“我们是 的企业,来内地是为了推动本地经济。”
“你们所在城市的领导确实没空见我们,我们可以去别的地方开展其他项目。”
听到是香江的公司,秘书的态度立刻转变:“为什么之前没告诉我?我们市正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我这就向上级汇报,让他们尽快安排你们见面。”
“可您之前不是说,老板三天后才有空吗?”高溧洋平静地回应。
秘书丝毫不觉尴尬,微微一笑:“事情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实在忙不过来也只能推迟。”
“大家都懂这个道理,商人尤甚。”
尽管心中不太乐意,但想到公司终于能落户香江,高溧洋还是有些喜悦。
自从上次赴岛国拜访李安和李碧华后,他在香江成立了两家公司:香江华艺集团,掌控大华集团多数股份;而大华集团则持有华富传媒集团的大部分股份,还收购了岛国华艺集团的部分股权。
这次回内地,他专程为了香江的一家公司而来。
秘书接着说:“我们对待每位投资者都一视同仁,尽量提前会面,以免耽误他们的内地事务。”
高溧洋宽容地笑了,他知道解释毫无意义。
在这个时代,外资企业确实比本土企业更受重视。
在秘书的帮助下,高溧洋在中午时分……
1929年,高溧洋与一位负责尚海市产业发展的高层领导会面。
俗话说得好,好见,小鬼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