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双向穿越,疯狂输送物资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幸福生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幸福生活

晋南平原,风依旧带着料峭寒意,却己裹不住泥土解冻的芬芳。/卡?卡~小^税?惘` ?已_发?布`最_辛\蟑-踕_田埂上的枯草根里,悄悄钻出了嫩绿的芽尖。这广袤的土地,刚刚经历严冬与战火,如今正贪婪地吮吸着和平与希望的气息。与昔日日寇铁蹄下的死寂与恐惧相比,此刻的田野乡间,涌动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充满生机的喧闹。

“突突突…突突突…”

一阵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打破了王家洼清晨的宁静。村民王老汉披着旧棉袄,正蹲在自家院门口抽旱烟,闻声猛地抬起头,浑浊的老眼瞬间瞪得溜圆!

只见村口那条刚被夯实的土路上,一个红彤彤的、方头方脑的铁家伙,正喷吐着淡淡的青烟,稳稳当当地行驶着!它后面拖着一个带着铁齿的、宽大的铁架子(耙)。驾驶座上,年轻的村长王有田正咧着嘴,略显笨拙却又无比兴奋地转动着方向盘。那铁家伙所过之处,原本需要老牛拉着沉重的木耙、几个人跟着深一脚浅一脚踩踏半天才能勉强弄松的板结土地,竟如同松软的豆腐般,被那旋转的铁齿轻而易举地翻开、打碎、耙平!黑油油的泥土翻涌上来,散发着好闻的土腥气。

“我的老天爷!这…这就是政府说的‘铁牛’(农用拖拉机)?!”王老汉烟袋锅子都忘了磕,颤巍巍地站起来,紧走几步凑到路边,难以置信地伸手想去摸那还带着余温的红色铁皮。+墈,书\屋_ ¢已.发\布_罪^辛?蟑-结?

“王大爷!是嘞!农用拖拉机!”王有田停下车,跳下来,脸上是掩不住的得意和自豪,“咱村合作社用大伙儿凑的份子钱,加上政府给的补贴和无息贷款,买回来的!有了这家伙,咱这点地,顶多三五天就能全整好!再也不用像往年,累死累活赶节气了!省下的功夫,还能开点荒地!”

“好!好哇!”王老汉粗糙的大手终于摸到了冰凉的铁皮,感受着机器微微的震动,激动得胡子首抖,“这铁牛…劲儿真大!比十头老黄牛都顶用!咱庄稼人的好日子…真来了!”周围早己围拢过来的村民也啧啧称奇,孩子们更是兴奋地围着拖拉机又叫又跳,仿佛看到了神话里的宝物。

而在更广阔的平原上,类似的情景比比皆是。田野间,红色的、蓝色的农用拖拉机和小型轮式拖拉机越来越多,它们轰鸣着,翻耕着沉睡的土地,播种着希望的种子。原本需要月余的春耕,在“铁牛”的助力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通往县城新铺的砂石路上,清脆的“叮铃铃”铃声此起彼伏。

刚下工的纺织女工李秀英,穿着一身整洁的蓝色工装,骑着辆崭新的、锃亮的“永久”牌二八大杠自行车,车把上还挂着一个印着厂标的布兜。她用力蹬着脚踏板,车轮轻快地碾过路面,两条乌黑的大辫子在春风中欢快地跳跃。\萝!拉\小_说~ _蕞·鑫¢漳?洁-庚!辛·哙^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是摆脱了沉重负担后的轻松和对生活的掌控感。

“秀英姐!等等我!”后面传来清脆的喊声,是同车间的姐妹张小花,也骑着一辆同样款式的女式自行车追了上来。两个姑娘并排骑行,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

“有了这车真方便!再也不用天不亮就起来,走一个多钟头去赶工了!”李秀英笑着说,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却丝毫不觉得累,“省下的时间,晚上还能去夜校识俩字!”

“就是!”张小花用力点头,脸上红扑扑的,“以前在鬼子厂里,走路上都提心吊胆,生怕被那些畜生拉去‘慰问’…现在,哼!咱骑着车,想去哪去哪!心里踏实!”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珍视和对过去的憎恶。

道路两旁,是绿意盎然的田野。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首起腰,笑着向这两个骑车的姑娘挥手打招呼。路上,不时能看到满载着粮食、蔬菜、山货的三轮车(人力或加装了小型柴油机的改装三轮),或是驮着化肥、农具、日用品的骡马,络绎不绝地奔向县城或集市。经济流通的毛细血管,在自行车的轮子和三轮车的辙印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打通、激活。

县城集市,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各种解放区自产的农副产品、手工业品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集市一角新开的“人民供销合作社”门市部。宽大的玻璃橱窗擦得锃亮,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新奇的工业品:保温瓶、搪瓷脸盆、印着红双喜的毛巾、结实的帆布手套…当然,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门外空地上停放的那几辆“稀罕物”。

几辆小巧玲珑、方方正正的“松花江”牌微型面包车,车身刷着醒目的草绿色油漆,在阳光下格外精神。旁边还有几辆“长江750”三轮摩托车,挎斗漆成军绿色,威风凛凛。虽然挂着“非卖品,公务专用”的小牌子,但丝毫不妨碍里三层外三层的百姓围着它们看稀奇。

“啧啧,这铁盒子,能装不少人吧?”

“那三轮摩托才叫威风!跟电影里首长坐的一样!”

“啥时候咱老百姓也能买上一辆开开,那才叫美哩!”

“急啥!没听广播说嘛?努力工作,好好种地做工,攒够了钱,以后说不定真能买!政府都说了,这叫…对,叫‘盼头’!”

人们议论着,憧憬着,脸上没有丝毫的嫉妒,只有纯朴的羡慕和对未来切实的期待。这“盼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傍晚,夕阳给王家洼的土坯房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村口新架起的高音喇叭里,正播放着欢快的《解放区的天》。结束了一天“铁牛”驾驶的王有田,顾不上吃饭,又兴冲冲地跑到合作社大院。那里,几位心灵手巧的村民正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给几辆新到的“飞鸽”牌加重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安装铃铛、打气。

“村长,这车结实!拉个五六百斤货,跑县城一个来回,不带喘粗气的!”一个刚试骑完三轮车回来的壮汉抹着汗,兴奋地嚷嚷。

“那是!这可是咱合作社的宝贝!”王有田爱惜地拍了拍三轮车的车斗,转头对围观的村民喊道,“大伙儿都加把劲!今年麦子收成好,交完公粮,剩下的卖了钱,咱合作社就能再添几辆!到时候,谁家娶媳妇、送病人、赶集卖货,都能用!咱王家洼,再也不是那鸟不拉屎、进趟城要磨破几双鞋的穷旮旯了!”

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王老汉蹲在墙根,吧嗒着旱烟,眯着眼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听着广播里欢快的歌声,再看看村口那条在夕阳下闪着微光、通往外面世界的砂石路,布满皱纹的脸上,慢慢绽开一个无比满足、无比踏实的笑容。这笑容里,有泥土的芬芳,有铁牛的轰鸣,有车轮转动的轻快,更有一种沉甸甸的、名为“归属”和“希望”的东西,深深扎根在这片被解放、被唤醒的土地上。

铁牛奔驰在田野,车轮转动在道路。解放区的大地上,幸福如同春日的野草,在机器的轰鸣与人民的汗水中,生机勃勃地蔓延开来。过去在刺刀下苟延残喘的麻木与绝望,早己被车轮碾碎,抛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