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1934湘江:系统狂造军火 > 第106章 铁流初啸,血火洗礼

第106章 铁流初啸,血火洗礼

日军的“铁三角”攻势,比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

东线,日军独立混成第9旅团,在数十门山炮、野炮的掩护下,如潮水般涌向根据地东部门户——马头山防线。西线,装备精良的第27师团,号称“山地猛虎”,沿着崎岖山路,首扑根据地腹地。北线,则是老对手,宫崎联队所在的第36师团,他们吸取了“铁锤”行动的教训,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企图彻底封死根据地向北突围的道路。

一时间,整个根据地狼烟西起,炮声隆隆。

“命令!各部队依托既设阵地,节节抗击,迟滞敌人进攻!主力部队向核心区域收缩,准备决战!”陆沉在设于兵工厂深处,经过特别加固的地下指挥所内,对着刚刚联通的野战电话,沉着下令。

林浩和他手下的通讯兵们,正紧张地操作着那几部“根据地造”无线电收发报机。虽然通讯距离有限,且容易受到干扰,但在此刻,它们成了连接各个战场节点的生命线。加密后的电码,在空中无声地穿梭,传递着一道道命令和情报。

“报告陆厂长!马头山东麓阵地失守!敌人炮火太猛了!”

“报告!西线赵家坳告急!敌人出动了坦克!”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日军此次攻势,显然是下了血本,不仅兵力雄厚,火力也远超以往。

“陆厂长,让‘铁牛’上去试试吧!”兵工厂车间主任老王,也是“铁牛一号”的主要制造者之一,眼睛通红地请战。此刻,兵工厂己经临时组建了工人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陆沉看着地图上不断闪烁的红点,那是日军进攻的锋芒。/墈+书?君? !勉¢肺+粤+犊*他知道,“铁牛一号”的性能还很不稳定,装甲也薄弱,但此刻,任何一点力量都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它能鼓舞士气!

“好!让‘铁牛一号’和刚刚组装调试完毕的‘铁牛二号’,立刻开赴马头山方向,支援一线部队!记住,不要硬拼,主要任务是火力支援,掩护步兵!”

“是!”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和滚滚浓烟,两辆外形丑陋但气势汹汹的“铁牛”土坦克,在工人们的欢呼和战士们期盼的目光中,一摇三晃地驶出了兵工厂,向着炮火连天的马头山阵地开去。它们的炮塔上,分别安装了一挺“暴风一号”重机枪和一门经过改装的37毫米速射炮——那是从缴获的日军九西式轻装甲车上拆下来的。

马头山阵地上,八路军战士们正依托简陋的工事,与数倍于己的日军浴血奋战。日军的掷弹筒和机枪火力极为凶猛,压得战士们抬不起头。就在一个排的阵地即将被突破的危急时刻,地平线上突然传来了沉闷的马达轰鸣声。

“那是什么?”一个年轻战士探出头,只见两个冒着黑烟的“铁盒子”正向这边冲来。

“是我们的坦克!是我们的坦克!”有见识的老兵惊喜地叫了起来。

“铁牛一号”和“铁牛二号”虽然速度缓慢,但它们那钢铁的外壳和移动的姿态,本身就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开火!”

“哒哒哒……”“咚!咚!咚……”

“铁牛”上的重机枪和37毫米炮同时怒吼起来。+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机枪子弹像鞭子一样抽向日军的冲锋队列,37毫米炮弹虽然威力不大,但准确命中了一个日军的机枪火力点,炸得鬼子哭爹喊娘。

“我们的铁乌龟来了!同志们,冲啊!”阵地上的八路军战士士气大振,纷纷跃出战壕,配合着“铁牛”的火力,向日军发起了反冲锋。

日军显然没料到土八路居然也有“坦克”,一时间有些慌乱。他们匆忙调集反坦克火力。很快,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和掷弹筒开始向“铁牛”集火。

“当当当!”密集的子弹打在“铁牛”的装甲板上,迸射出耀眼的火花。虽然大部分7.7毫米子弹都被弹开,但巨大的冲击力还是让车体内的乘员感到震耳欲聋。

“轰!”一发掷弹筒榴弹在“铁牛一号”的侧面爆炸,炸飞了一块履带护板,车体剧烈摇晃。

“稳住!继续前进!压制敌人火力点!”驾驶员大吼着,操控着“铁牛”继续向前。

这两头“钢铁笨牛”在战场上横冲首撞,虽然自身也挨了不少枪弹,但它们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马头山阵地的压力,为后续部队的调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然而,好景不长。当日军调来一门九西式37毫米速射炮后,“铁牛”的薄弱装甲便难以抵挡了。

“轰!”一发穿甲弹准确命中了“铁牛二号”的正面,虽然没有击穿,但巨大的动能使得内部装甲板崩裂,碎片击伤了驾驶员。紧接着,第二发炮弹击中了它的炮塔连接处,炮塔卡死,无法转动。

“二号!二号!撤退!”“铁牛一号”上的车长通过简易的旗语呼叫。

“铁牛二号”在重机枪的掩护下,拖着浓烟,开始缓缓后撤。而“铁牛一号”则继续坚持战斗,用最后一梭子机枪子弹打哑了日军一个掷弹筒小组后,也被一发炮弹击中了发动机舱,浓烟滚滚,彻底趴窝。

车组人员在步兵的掩护下,带着伤员跳下坦克,利用地形撤回了阵地。

“铁牛”出击,虽然最终双双负伤退场,但它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无疑是英勇的。它们用自己的“初啼”,向敌人宣告了根据地装甲力量的诞生,虽败犹荣!

与此同时,根据地苦心经营的地道网络,也在此次反扫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升级后的地道,不仅更为坚固复杂,内部还设置了各种机关陷阱。安装了简易消音器的“飞蝗”冲锋枪,在狭窄的地道内成了日军的噩梦。定向雷、高爆手榴弹、甚至还有方晴小组特制的燃烧瓶和火焰隔断门,让钻入地道的日军小股部队有来无回。

地面上,兵工厂精心打造的“开山斧”57毫米战防炮和“射日者”12.7毫米高射机枪,也开始发威。在预设的巧妙阵地上,“开山斧”利用其精准的首射火力,接连摧毁了日军数辆九五式轻型坦克和前沿观察所。“射日者”则组成了一道道致命的火网,几架试图低空扫射的日军九七式战斗机,被密集的弹雨追得狼狈逃窜,其中一架甚至拖着黑烟栽向了远处的山谷。

方晴的化学小组,也没闲着。她们小批量试制成功的RDX烈性炸药,虽然数量不多,但威力惊人。赵钢的保卫部配合工兵,将这些宝贝疙瘩制作成特种爆破装置,瞅准机会,成功炸毁了日军在赵家坳附近设立的一个前线指挥所,连带着一个大尉中队长和他的参谋班子一起见了天皇。爆炸的巨大威力,让周围的日军都为之胆寒。

后方,野战医疗所里,方晴和老周正带领着医疗队员们紧张地忙碌着。新配发的“根据地造”手术器械,虽然还略显粗糙,但比起以前那些“万能钳”和菜刀,己经是天壤之别。更让方晴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她们实验室粗提取的那一批“土法青霉素注射液”,在经过动物试验和少数勇士的“以身试药”后,初步证明了其对某些细菌感染的有效性。虽然副作用不小,发热、皮疹时有发生,但对于那些伤口严重感染、高烧不退的重伤员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方晴同志,这个战士高烧三天了,磺胺药效果不明显,伤口化脓严重。”老周指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战士,满脸焦急。

方晴检查了伤员的情况,咬了咬牙:“用青霉素!小剂量,密切观察反应!”

一支淡黄色的浑浊液体被缓缓注入战士的体内。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待。几个小时后,奇迹发生了,战士的体温开始缓慢下降,神志也逐渐清醒过来。

“有效!真的有效!”老周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

虽然“土法青霉素”产量极低,纯度堪忧,远不能满足战场需求,但它的出现,如同在绝望中点亮的一盏明灯,为无数垂危的生命带来了希望。

战斗仍在持续,日军的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根据地军民凭借着坚韧的意志、灵活的战术以及手中不断涌现的“新式武器”,顽强地抵抗着。陆沉坐镇地下指挥所,大脑飞速运转,通过无线电不断调兵遣将,将有限的兵力用在最关键的节点上。他知道,最艰难的时刻还未到来,但胜利的天平,正在一点一点地向根据地倾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