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保持同理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席照和席燧已经在少年班度过了两年充实而精彩的时光。′?<我={-的]D?书2¢城¢¨ -已¨!发=?布¥?a最?新+?÷章<3~节?_他们的“量子诗词”项目不仅获得了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新学期伊始,班主任李教授将两人叫到了办公室:“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的姚教授看了你们的论文,想邀请你们参与一个暑期科研项目。”
席燧激动地差点跳起来:“是那位获得过"量子计算"图灵奖的姚教授吗?”
李教授笑着点头:“没错。不过这个项目很有挑战性,需要将量子算法应用于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
走出办公室,席照罕见地主动拥抱了弟弟:“我们做到了!这是爸爸一直梦想合作的研究所!”
然而,喜悦之余,挑战也随之而来。第一次项目组会议上,除了他们两人,其他成员都是清华的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当姚教授介绍“这两位是中科院少年班的天才少年”时,席照能明显感觉到那些学长学姐眼中的怀疑。
“所以,你们对量子傅里叶变换有什么见解?”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研究生突然发问。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席照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我们认为可以改进传统QFT算法,特别是在相位估计环节...”他流畅地写下一串公式,席燧则配合着展示他们之前做的模拟数据。£秒:#章^节\′?小?说¤×t网ˉ \?无μ?·错=内¤<容e}?
二十分钟后,不仅提问的研究生频频点头,连姚教授也露出了赞许的微笑:“很好,看来我找对人了。”
项目进行得并不顺利。六月的北京异常炎热,实验室的空调却总是时好时坏。席照常常工作到深夜,反复调试那个总是出错的量子模拟器。
“又失败了...”凌晨三点,席照沮丧地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突然,一杯冰镇柠檬茶出现在他面前。
“给,提提神。”席燧不知何时来到了实验室,身后还跟着苏雨晴和莫凡。
“你们怎么...”
“我们申请了暑期留校。”莫凡晃了晃手中的门禁卡,“这么重要的项目,怎么能少了我们?”
苏雨晴打开笔记本电脑:“我在生物信息学课上学过一些模式识别算法,也许能帮上忙。”
四个年轻人围坐在实验台前,各抒己见。就在晨光微熹时,席燧突然拍案而起:“我明白了!我们一直在用量子思维解决古典问题,为什么不试试用古典思维辅助量子计算?”
这个看似矛盾的想法却成了突破口。他们将传统诗词语义分析与量子算法相结合,终于解决了困扰团队数周的关键问题。¤:^6?~¥1?§;看?书?}网\- ?·已#{+发?布#¤_最???新)>章et节(]
项目中期汇报会上,姚教授看着他们的成果演示,连连称赞:“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交叉创新!”
那个曾经质疑他们的研究生——现在他们知道他叫陈岩——主动走过来伸出手:“我为之前的失礼道歉。你们确实...非同寻常。”
八月底,项目圆满结束。他们的成果被应用于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项目,能够用量子算法快速匹配和修复破损古籍中的文字信息。
庆功宴上,姚教授举杯致辞:“今天,我们不仅庆祝项目成功,更要庆祝新一代科研人才的成长。”他特意看向席照和席燧,“有时候,最惊人的创新就来自于不同领域的碰撞,就像这两位年轻人向我们展示的那样。”
回到少年班,新学期的氛围格外不同。他们不再是需要证明自己的“新生”,而成了学弟学妹们仰慕的对象。一天课后,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拦住了他们:
“请问...你们能看看我的项目吗?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量子计算模型...”
席照温和地接过她的笔记本,席燧则热情地搂住小女孩的肩膀:“当然可以!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慢慢聊。”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李教授看到。当晚,他在工作日志上写道:“真正的天才不仅在于智力,更在于将火炬传递给下一个人的胸怀。”
十月份,一封来自瑞士的邀请函让整个少年班沸腾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邀请他们参加“全球青年科学峰会”,这是该活动首次邀请中国中学生。
“太不可思议了!”席燧反复读着邀请函,“我们可以亲眼看到大型强子对撞机了!”
准备行程的日子里,念清特意请假来北京帮他们整理行李。看着儿子们熟练地讨论着深奥的物理问题,她既骄傲又有些伤感:
“还记得你们小时候,连系鞋带都要我帮忙吗?”
席照轻轻拥抱母亲:“妈,无论我们走多远,永远都是您的孩子。”
日内瓦的秋天美得令人心醉。在CERN的开幕式上,来自50多个国家的年轻科学家济济一堂。当主持人介绍“来自中国中科院少年班的席照、席燧”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会议期间,他们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印度女孩Priya的“低成本量子加密”项目,肯尼亚少年Kamau的“非洲星空数据库”,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一天深夜,席照在酒店阳台上感叹,“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真理。”
席燧望着异国的星空:“哥,你说我们将来会去哪里?MIT?剑桥?还是留在国内?”
席照沉默片刻:“重要的是我们在一起研究什么,而不是在哪里。”
峰会最后一天,他们被安排在主会场做报告。面对上千名观众,席燧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准备好的PPT。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他娓娓道来,讲述两个中国男孩如何从被嘲笑的“怪胎”成长为站在这个舞台上的科学家,“...而这一切的转折点,是我们明白了科学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连接——与人的连接,与传统的连接,与世界的连接。”
席照则现场演示了他们的最新成果:一个能将《诗经》中的意象用量子态表示,并自动生成新诗的算法。当大屏幕上显示出“量子计算机创作”的古体诗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回国前一天,CERN的一位资深科学家特意找到他们:“年轻人,你们让我看到了科学的未来。毕业后考虑来我们这里工作吗?”
飞机穿越云层,席燧靠在窗边睡着了。席照轻轻为他盖上毯子,翻开日记本写道:
“今天,我们站在了更大的舞台上。但我知道,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无论前方有什么,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同理心,就一定能...”
突然,飞机一阵颠簸,席燧迷迷糊糊地醒来:“到了吗?”
“快了。”席照合上日记本,“继续睡吧,到家我叫你。”
舷窗外,阳光穿透云层,照亮了回家的路。两个少年的影子映在云端,仿佛也在向着更广阔的天空飞翔。他们的故事,就像科学探索本身一样,永远充满着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