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常听得心惊,忙道:
“贾执事言重了,既然是为公务,岂能待在外头,快随我进去吧。”
心里头则有些着急,眼前这位大小姐,倘若在门口待一夜,那明日平杜县官场,怕是要发生大地震不可!
见佟常语气有点急迫,贾巧姐微微蹙眉,思索片刻,还是跟着他又进了县衙里,若是能够在县衙里等着,自然比在外头苦等要好。
门房老刘见佟常毕恭毕敬地请贾巧姐进去,霎时惊呆了。
他可知道,佟常是知县大老爷邹焕昌身边的亲信,虽只是典吏,可某种情况下,也代表着邹焕昌,县衙里没人敢小觑佟常的。
没想到,这时候,竟然对贾巧姐卑躬屈膝,比之在邹焕昌身边都要认真恭敬。
这姑娘到底什么来历?
不提门房老刘有多震惊了,佟常领着贾巧姐进来后,又是安排人上茶,又是嘘寒问暖。
得知贾巧姐还未吃晚饭,当即叫来一个值班小吏,去县衙外买来饭菜。
“贾执事,您且稍等,在下这就去请示知县大人,想必他很快就能来见您。”
待安排好一切后,佟常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
贾巧姐微微点头,目送佟常离开,这时的她也算是看明白了,佟常肯定是知道她的身份,也猜到,定是贾琮跟地方打了招呼,一时内心满满,也不由有点想家。
……
知县邹焕昌这时刚吃完饭,正和家人说着闲话,突听佟常来见,眼皮微跳,心想着,莫非出什么事了?
当即抛开家人,来到前头,让佟常来见。
佟常也不废话,见过礼后,便说道:
“大人,卑职无意叨扰,只是县衙里来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这才不得不来请示大人您。”
邹焕昌忙问:“是谁?”
佟常看他一眼,回道:“正是督抚大人让您关照的那个村执事,正阳乡三多庄的那个。”
邹焕昌脸色微变:“是她?来县衙做什么?”
佟常也不隐瞒,将自己所知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邹焕昌听得眉头紧皱,当即起身说道:
“快,去县衙!”
也来不及换衣了,风风火火赶来县衙。
义务教育是贾琮推行的国策,贾巧姐来自京城,是某个大权贵家的女儿,若这事没办好,说不定,会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
同时,邹焕昌也在心里将正阳乡的乡教谕和县教谕都狠狠痛骂了一番,这事搞不好,他这个知县都得被摘帽子!
国策不是说说笑的,谁敢执行不好,贾琮的铁锤一点也不会轻。
急匆匆来到县衙,见贾巧姐还在用膳,邹焕昌也不敢打扰,只能按捺住心中的浮躁,坐着先等。
等待期间,邹焕昌阴沉着脸色说道:
“去,将县教谕叫来,就说本官有重要事情找他,不论他现在在做什么,立马来见,不得有误!”
佟常不敢迟疑,应承一句后,便立即去办。
平杜县的教谕,还是原本的那个,也就是前朝举人出身,姓庄,年纪也挺大了,快六十的年纪,满头花白,走路都气喘吁吁。
听闻知县要见自己,语气很严重,这庄教谕不敢迟疑,放下手中的事情,就赶来县衙。
心里头也惴惴不安,不明白这个时候,邹焕昌急着见他做什么?
教育方面的事情,一般都没什么急事,这么急见他,定是出什么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