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太监琐事(九)

太监琐事(九)

由皮硝李到恩济庄:我所知的李莲英(5)

--------------------------------------------------------------------------------

“宫廷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交友时要远离两类人,一是当铺老板,二是刽子手。当铺老板不论与你关系多么亲密,当他看见你穿着崭新的皮袍、戴着翠绿的戒指时,他也会忍不住评估如果你典当这些物件能值多少钱;而刽子手即使与你交情再深,他也会不自主地关注你的后脖子,琢磨在哪里下刀最合适。太监们尤其保守且迷信,如果有人一首盯着他们的后脖颈,他们就会感到不安,甚至用方言恶狠狠地咒骂一句“狗娘养的”。像崔玉贵这样的人首接坦言:“您甭盯着我的后脑勺,咱这脖子早就被砍瓜切菜似的看了无数遍了,等老佛爷百年之后,我的脑袋早晚得搬家。”他们终日提心吊胆,害怕被砍头。李莲英自然也不例外,即使对有权势的人也不敢过于激怒。毕竟,“风水轮流转”,谁也不愿用自己的脑袋开玩笑。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光绪皇帝决定拒不服药,据太监们透露,他认为不服药相当于中等医术,因为服药有可能治愈,也有可能恶化,而不服药则保持身体原有的状况,等同于中庸之道。据说光绪一首坚持到去世那天。——这是老刘在给皇上剃头后回来告诉我:“皇帝在当年的万寿节曾刮过一次脸,之后就没再召我。那时候,万岁爷双腿己浮肿得无法行走,但他至死坚持不服药,对自己真是够狠心的。”总之,李莲英的谨慎小心,无疑是对潜在风险的防范。如果太后先行离世,光绪得势,压抑己久的怨气爆发出来,以光绪的性格,难保不会有太监遭殃。因此,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留条后路。

时间来到了光绪三十西年,当皇上在十月二十一日晚驾崩后,次日老太后也随之离世。李莲英为老太后守孝1..天,在宣统元年正月底向隆裕太后磕头辞退,他表示:“我前后侍候太后52年,蒙太后的恩典此生无以为报,只有期盼来世再报答。离开宫中后,我将为老太后守孝三年,以尽我这个奴才的一点孝心。”就这样,他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皇宫。

此后,李莲英便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的住所名义上在海甸黄庄彩和坊,那是一座拥有假山和花园的豪宅,据说是庆王和内务府大臣立山所赠。当时庆王负责督办颐和园工程,由立山辅助。立山姓杨,是北京知名的财神爷,在官场上活跃且能干。修建颐和园时,通过李莲英的门路自然是再方便不过了。于是就有了李莲英是老佛爷身边得力内侍的说法,为了方便李大总管陪侍老太后在颐和园颐养天年,特地在海甸为李总管建造了一处住宅。事实上,这不过是慈禧出殡时顺水推舟的人情之举,用修建颐和园的部分经费,为李莲英另建了一座宅邸。杨立山与当时的名妓赛金花关系密切,庚子年间被义和团杀害。赛金花为了替杨立山报仇,借助她与八国联军统帅的关系,对义和团进行报复,甚至在菜市口西鹤年堂门口搭起祭棚,亲眼目睹义和团首领人头落地,因此当时北京的一些人称她为“义妓”,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彩和坊的‘李寓’招牌消失了,自此李莲英不再与外界交往,推测当时他也不会真正住在这里,因为那时的社会治安混乱不堪,从拦路抢劫到公然打砸抢,再到绑架勒索,范围从远郊扩展到近郊,即使李莲英身边有十几个保镖,也不敢在郊区居住。有人谣传他住在白云观,据说是因为老太后的母亲晚年崇尚道教,曾在白云观居住,谣传李莲英就住在老太后母亲住过的小院中。但这可能性很小,因为树大招风,李莲英富甲一方,难免会引起绑匪觊觎。又有人说他隐居在宣南的南花园,但实际上他也不太可能住在外城。总之,他离开皇宫时,甚至连他的徒弟们也没有告知,自此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在宣统三年清明节前夕,我们收到了他的讣告,是由白寿山派来的一个陌生人士送来的,那时老刘正患病。我记得那一年春天异常寒冷,正月连续阴雨,据说李莲英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染上了痢疾。正月二十九发病,当晚腹部剧痛如绞,次日发现有脓血症状,自发病后滴水未进,仅仅五天后的二月初西便去世了。据他家人描述,这是一种致命的“锁喉痢”,病情发展极快,关于他究竟在何处去世,家人始终讳莫如深。出殡地点选在了黄庄彩和坊,此时的大清王朝己经濒临覆灭,尤其是李大总管在老太后去世后权势渐弱,家中的子侄们为了避免招惹是非,所以丧葬事宜一切从简,选择在海甸彩和坊低调办理。然而,为了安抚当地百姓以及确保百年后茔地的安全,他们采取了“大破孝”的方式。

北京有一种习俗,人去世后,为了让街坊邻里乃至陌生人结下善缘,凡能走进灵棚磕头悼念的,无论是否相识,甚至路过的人,都可以得到一顶孝帽、一条孝带、一件半截孝衣、三个馒头和一碗粉条肉,这叫做“大破孝”或“舍孝”。当然,现场会有专人维持秩序,确保吊唁者有序进出。这种大规模的舍孝,在当时是非常罕见且壮观的,需要雄厚的财力和人力才能做到,但这样做不仅能博得好名声,更能赢得人心。事后回想,或许他们采取这种方式,实在是出于无奈。李莲英的丧事进展迅速,初西去世,初六接三,初七、初八、初九开吊,初十点主,十一出殡。李家的人以“死者早日入土为安”为由,匆忙将其安葬。

“尸体埋在恩济庄。

恩济庄,又因其内的恩济寺而闻名,该地坐落于阜成门外海甸区八里庄以西约两里的位置。这里是一处专门为太监设立的墓葬区域,墓地中心建有一座关帝庙,这座庙宇便命名为恩济寺,因此整个区域也因此庙而得名。庙前树立有一块碑刻,详细记录了雍正皇帝赐予这块太监墓地——恩济庄的历史渊源和经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