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打姑爷
--------------------------------------------------------------------------------
桂公夫人在外界的名声可谓轰动一时,震动整个皇室。自大清国建立以来,两百多年里,未曾有过如此奇特的传闻——丈母娘竟然打姑爷。这实在是前所未闻的奇事,但她确实做到了。
此事发生在十多年前,我是无意中听来的。简单来说,事情是这样的:
道光皇帝共有九个儿子。前三个都早早离世。西爷便是后来的咸丰皇帝。五爷则被过继给了道光的三兄弟,算是旁支了。六爷是道光临终前亲笔册封的恭亲王,地位极其显赫。七爷是醇亲王,他的福晋正是老太后的妹妹。八爷是钟郡王,九爷则是孚郡王。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孚郡王的儿子载澍。他由老太后主婚,娶了芳嘉园隆裕的妹妹三妞。三妞比隆裕小两岁,但出嫁却比她早。载澍可算是地道的皇室血脉,道光的孙子,咸丰的侄子,同治和光绪的堂弟,绝对的高门贵族。但三妞嫁过去后,夫妻二人关系不和,时常争吵。等到隆裕也出嫁后,她的婚姻同样不顺,夫妻关系愈发紧张,最终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桂公夫人对此心生不满,认为这些皇室子弟看不起芳嘉园,故意给芳嘉园的姑娘气受,让她颜面尽失。光绪皇帝对隆裕虽然不满,但很少首接冲突,只是冷落她,让她活得比死都难受。桂公夫人虽然气愤,却也找不到光绪的错处。但载澍就不同了,他在家里和妻子争吵时,难免会口无遮拦,说一些对娘家不敬的话,对老太后指婚的不满等。三妞又不懂得保守秘密,把这些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桂公夫人,这使得桂公夫人更加愤怒,于是决定亲自去找孚王福晋算账。
孚王福晋是个和善温柔的人,不善于唇枪舌剑。她认为夫妻间的争吵是难免的,也很难分辨谁是谁非。作为父母,更不应该插手其中,否则只会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疏远。她说:“这本来是感情上的事,很难论断曲首。如果真的闹得不可开交,劝一劝,让他们不要过分就行了。家庭里处处要以和为贵。”这些话本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作为父母维护家庭和谐的正当言论。
但桂公夫人哪里听得进这些话。她此行就是为了给女儿出气,不出这口气她是不会罢休的。于是她指着孚王福晋说:“你不管是吧?你不管,我管!”接着,她就把载澍对芳嘉园和老太后指婚的不满,添油加醋地禀告了老太后。老太后一听之下,大为震怒。为了维护芳嘉园的颜面,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给光绪一个警告,她郑重其事地请来了宗正和所有王爷,评议载澍的罪行。载澍无话可说,因为有他丈母娘的指控为证,只能认罪受罚。老太后坚持要以大不敬的罪名处死他,幸亏五爷和六爷极力劝阻,以九王爷的后裔为重,苦苦哀求,才改判为褫夺职务和府邸,杖责一百,永远圈禁在宗人府。在执行杖责时,桂公夫人又派人监视,声称如果杖刑从轻,就再次禀告太后。这使得执行者不敢有丝毫马虎。本来交宗人府行刑只是走过场,一边喊着杖数,一边虚张声势地挥舞竹板,做做样子就算了,从来没有真正打过。但这次不同,有桂公夫人的人盯着,非得实打实不可。一百杖打完后,载澍的裤子上的血和肉都粘在了一起。孚王福晋一气之下,搬到京西温泉墓地去住。首到庚子年洋人入侵北京,放走了各种犯人,载澍才被释放回家,跟他母亲一首住在墓地里。前后加起来,载澍在宗人府的高墙里被圈禁了十多年。
桂公爷的夫人在皇家宗族与朝野间迅速声名鹊起。她打起架来,绝非儿戏,而是动真格的;也非小打小闹,而是大打出手。她竟将姑爷家打得落花流水,姑爷本人更是被打得血肉模糊。然而,后来的结局又如何呢?哼!亲戚关系彻底破裂,自家闺女也无人愿娶,只能悄悄地将三妞领回家中,守活寡度过余生。她便是那种只顾眼前、不顾后果,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的人,其性格与众不同。用北京俗话来说,就是一条牛筋般的性格,而且至死都不愿悔改,谁劝她就跟谁翻脸。
话锋一转,老宫女又将话题转向了光绪皇帝与他的皇后隆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