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慈禧起居(十八)

慈禧起居(十八)

送鬼的中元节(4)

--------------------------------------------------------------------------------

自七月十三日晚间起,一场盛大的法会拉开了序幕,此时对于参与者的规制尤为严格,不仅禁止靠近游廊南侧,而且进出皆须用水盆映照自身,以示洁净。这场法会汇聚了三教精英,分别是僧侣、道士以及喇嘛,各自组成了独立的宗教仪式队伍,每队一百人,且各自携带着本教派标志性的法器,诸如僧侣手中的铙钹、道士所持的长鼓,以及喇嘛吹奏的法螺,于黄昏时分围绕法坛行进演奏,乐声此起彼伏,各自展现出不同宗教的神秘与深邃。

据资深太监所述,僧侣与喇嘛在超度亡灵方面具有共通之处,皆以宣扬劝善为核心,均尊崇地藏王菩萨。然而道士的做法却有所不同,他们更侧重于运用法力,通过拘魂、镇压及捉鬼等方式,最终在放焰口仪式中引导鬼魂离开阴间。

其中,放焰口仪式颇具特色,其核心环节包括制作一个高达一丈多的巨大鬼怪形象,身披蓝色衣袍,面目狰狞,嘴角涂抹鲜艳的红色,犹如口中喷射火焰,象征着地狱中的饿鬼首领。据说每逢七月十五日,地狱之门开启,众多饿鬼徘徊于阴阳交界处,僧侣和喇嘛则通过诵经超度它们,而道士则是控制并驱赶这些鬼魂,确保它们能够顺利脱离地狱轮回。

法坛设于水陆两地,构成了规模宏大的水陆道场。在正式放焰口之前,有一个名为“烧楼库”的重要仪式,即搭建并焚烧五座相连的纸扎楼阁,中央为主楼,西周辅以西座小楼,内中满载金银财宝形状的纸锭,以此作为鬼魂前往冥界的路费。

放焰口达到整个法会的高潮,鼓钹共鸣,佛号震天,三教同台施法,共同展现无尽的慈悲与强大的法力。同时举行的还有烧法船活动,法船形如实物船只,内部装载着各大寺庙贡献的纸糊祭品、王府捐赠的钱箔、佛经经文以及其他个人寄托哀思的慰问礼品。这一环节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参与者们默默祈祷,含泪寄予亲人的哀思,期盼他们的慰问能够送达逝者手中。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鬼魂们得到了食物的慰藉,拥有了前行所需的路费,携带了来自各方的关怀与祭奠。渡口处的荷花形纸船整装待发,引领鬼魂穿越阴阳界的明灯己然点亮,地狱重放光明之际,大小鬼魂趁此良机得以投胎转世。最后,人们以鞭炮声、烟花绽放的“放盒子”和“烧葡萄架”等盛大烟火表演为鬼魂送行,衷心祝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一路平安。这种对鬼魂周全的安排,无不彰显出人间对己故亲人的深厚情感和无比尊重。

“让他们安心地离去,以免在人间制造纷扰。这大概就是中元节举办法事的核心意图吧!正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老太后对此理解得极为深刻。”

老太后端坐于听鹂馆的凉台上,这里是她夏季常来之地,一则凉风习习,无蚊侵扰,二则皓月当空,视野开阔,可以一览法事全程。中元节的晚宴也在此处举办。正值七月十五,菜肴多以清凉为主,如水晶鸡胸、水晶肚、糟溜鹌鹑、冰糖鸭等,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聆听僧道诵经之声。当僧侣道士们围绕法坛诵经超度亡魂时,老太后也双手合十,微闭双眼,抬头望去,只见西南湖畔火红一片,湖面上漂浮着星星点点的荷花灯,犹如繁星闪烁,此刻她心中想必涌起深深的慰藉。经历了这场中元节的法事,仿佛一切阴霾随之消散,老太后又可以安心地行使她的权威和管理一切事务了。

可歌曰:“金莲朵朵泛河滨,法船法库俱烟熏,夜深凝眸听鹂馆,鬼火狐光舞缤纷。”

昔日齐宣王曾对孟子说:“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简而言之,即是“我能揣摩他人之心”。此刻,我们不妨尝试揣测老太后的心境。研读历史,我们常常会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文人称之为“以古准今”。在中国历史上首位专权的太后无疑是吕后,她曾残害赵王如意,乃至肢解了他的母亲戚夫人,留下了残忍的“人彘”之称。最终,赵王如意的冤魂又让吕后不得善终,《史记·吕太后本纪》详实地记录了这一恐怖事件:三月中旬,吕后参加了一场驱邪避灾的仪式归途中,途径轵道时,突见一个形如黑狗的物体钻入她的腋下,瞬间消失无踪。占卜此事的结果,指出是赵王如意作祟,自此吕后腋下疼痛不止……至七月中旬病情恶化,八月初一日(《史记》记为七月三十日)不幸去世。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惊骇的故事。在刘邦去世后的十五年间,吕后掌控大权,威风凛凛,终究难逃鬼魅诅咒的命运。如此宫廷秘闻,老太后不可能不知晓,尤其是第一位专权太后的悲剧收场。老太后一生中伤害的人不在少数,前车之鉴,当她回溯吕后晚年结局,也不禁为自己晚年的命运而心惊胆战。这或许正是老太后虽权倾一时,却害怕鬼神的原因所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