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宫女往谈录 > 慈禧起居(三).

慈禧起居(三).

侍膳不劝膳

--------------------------------------------------------------------------------

在一个冬日寒风凛冽的早晨,我和老宫女在室内围着暖炉避寒。由于岁月流逝,仅凭记忆回溯那些琐碎繁杂的宫廷旧事难免有所疏漏,故尽量避免记录模糊不清的部分。当时,室内的寂静与窗外的北风形成鲜明对比,老宫女在处理完日常杂务后,再次饶有兴致地打开了宫闱尘封的记忆之门。

她首先强调,宫中的事情错综复杂,有的可以首言无讳,有的却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甚至有些表面现象与内里实情相去甚远。在她倾诉这些深宫秘辛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沉默,以便让她能够毫无干扰地叙述下去。

她提到了张福大叔,此人原名张德福,乃是一位深受老太后信赖并专门负责其饮食起居的贴身心腹太监,因此他在宫中的地位极为显赫。尽管大家出于方便和尊重都习惯称他为张福,但在心底对他充满真情实感,亲切地唤作“福大叔”或“福叔”。

张福是个真正的太监,与那些取得权势后便骄奢淫逸、娶妻购房的“假老公”截然不同。他一生未娶,始终独身生活在皇宫,勤勉尽责,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服侍老太后。除了日常伺候,他还亲自为老太后煎药,这份重要职责无人能替。难得的是,他从不仗势欺人,行事低调,从不多言多语,对于他人的好坏富贵,他总是淡然处之,坚守本分。

小茶炉房是他常驻之地,距离我们休息的西偏殿很近,那也是宫中的禁地之一,通常不允许其他人进入。然而,我们几个亲近的宫女偶尔会借机溜进去烧水泡茶或烘烤一些私藏的点心,张福大叔总会默许我们的行为,这使得我们对他的感情更加深厚。

有一次,轮到我值夜班,待老太后“叫起”完毕后,我的主要任务就算完成。经过一整夜的值守,口渴难耐,但按规定不得使用上房器具,于是我来到了小茶炉房。那段时间相对空闲,正好适合交谈。

张福大叔问我入宫多久了,尽管当时我己经从小荣子升为了荣姑姑,宫廷中对于称谓等级十分讲究,但他仍亲切地叫我荣姑娘,让我倍感温暖。随后,他又询问我是否己经熟悉了各项宫中事务。

我回应道,初来乍到时面对许多差事都不敢接手,但现在无论是否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都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做。于是,我诚恳地请求张福大叔传授我一些宫中的规矩和技艺,尤其对于如何妥帖地伺候老太后的加餐,更是感到迷茫,毕竟他在老太后身边侍膳多年,经验丰富。

"‘唉!'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咱们这些人哪里够格称得上是侍膳呢?顶多也就是伺候老太后用餐罢了,算是尽职当差。只有皇帝和皇后才有资格在每月初一、十五真正侍奉老太后用膳,那才叫做侍膳呢。不过,老太后的心思深沉莫测,就像山那么高、海那么深。我自从在烟波致爽殿(热河行宫)开始伺候老太后起,西十年光阴荏苒,至今仍不清楚老太后到底偏好何种菜肴。今日或许钟爱贡品,明日可能青睐常规菜式,后日也许又想品尝时令新鲜。这一点,真是印证了天意难测的道理。'

"身处宫廷之中,言语行事需万分谨慎,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不能随意吐露真心,人心难测,万一不慎说出一句不当的话,就可能招致祸端;尤其是对上头有任何不敬之词,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张福作为一位老太监,对此深有体会,所以他与我交谈时格外注意分寸。

"他继续解释道:‘无论是皇上皇后侍膳,还是我们这些奴才伺候老佛爷用餐,都要眼疾手快,时刻留意老佛爷的眼神示意。如果她的眼神扫向哪一碗菜,我们就得赶紧将那道菜往前挪。即便挪过去的菜她并未动筷,也得迅速调整,但万万不可主动询问或过分热情地推荐菜品,比如:老佛爷,这道菜特好吃,您尝尝看;或者是:这可是刚上市的新鲜食材,老佛爷您尝尝鲜。在皇宫里,绝不能像平常人家那样互相谦让夹菜。只要老太后眼神稍有不满,旁边的执家法太监就会厉声训斥:不准多嘴!如此一来,即使当天的差事顺利完成了,也可能遭受皮笊篱的惩罚(宫里以皮手套击打犯错者的嘴巴)。这就是所谓的侍膳不劝膳。当年我师傅是怎么教我的,我现在就怎么教给您。’

"‘这并非临时的规定,而是咱老祖宗几代传承下来的规矩。’

"‘荣姑娘,您现在应该了解该如何伺候老太后用膳了吧?’

在复述完张福的一大段教导后,她表示歉意地说:‘我嘴笨,学别人说话总不到位,张福当时讲得可要比我生动得多。不过,常言道得好,会听的不用多说,您一听就能理解其中之意,无需我过多描绘。’她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万千:‘我和福大叔朝夕相伴了六七年,那段时光谈的话最多,如今几十年过去,闭上眼睛,仿佛一切就在昨天,福大叔那和蔼可亲的样子依然清晰可见。他低头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又低头离开了这个世界。唉,大多数人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与她交谈,往往是以她的感慨叹息收尾。"

洗脚、洗澡和泡指甲(1)

--------------------------------------------------------------------------------

若允许我追求一种文雅的附庸之举,首先想要为自家寒舍取一个雅致的名字,然而冥思苦索之后,恐怕最贴切的莫过于唤作“非大雅之堂”。毕竟,我所书写的内容无非是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饮食起居、人间烟火,正是那些所谓“高洁之士”嗤之以鼻的事物。此刻,话题又要转向慈禧太后如何洗脚、沐浴以及保养指甲的日常。

某次,我曾向这位昔日宫中的老人提问:“您认为旗人与汉人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呢?”

她略加思索后回答:“男子之间的区别我还真说不太清,但对于女子,旗人和汉人的不同之处非常明显,旗人女子崇尚自然,保持天足,而汉人女子则流行缠足。”

“在我出生时,己是袁世凯称帝时期,虽然满族的辉煌己不如从前,但从生活习惯上,我仍能察觉到旗人女子对于足部的微妙态度,即便是天足,也自有其独特的讲究吧?”

她点头赞同:“您观察得很敏锐,的确如此。上层的旗人女性对于足部的要求十分讲究,尽管未行缠足之俗,但仍强调‘底平趾敛’,即脚掌要平展,五个脚趾应拢合在一起。因此,她们从幼年开始,便用布巾束紧双脚,虽不至于像汉人那样把脚裹得变形,但也不能任由脚趾散乱生长。特别要注意防止第二趾压在大拇指之上,否则日后穿鞋时会在鞋前端凸起一块,实在难看。至于‘底平’的要求,不止针对脚本身,还体现在步态上,既不允许内八字行走,也不准外八字,因为内八字形同罗圈腿,外八字则易导致腹部突出,这些都是旗人女子极力避免的体态缺陷。旗袍配上高底鞋,本就易使人步态呈外八字,倘若再腆着肚子行走,无疑像是怀胎数月,实乃贻笑大方之事。

尽管旗人女子保持天足,但与汉人一样,对脚部亦有着强烈的隐私意识。洗脚、换袜等活动皆避人耳目,媳妇们会在睡前关门洗脚,母亲洗脚时也会避开成年儿子,更别提光脚走出闺房这样的事情了。老太后更是注重自身修养、尊贵身份及威严形象,对此类事务尤为关注,绝不允许太监插手。坊间流传的一些故事,诸如太后因腿疼而让李莲英为其按摩双脚,完全是无稽之谈。撇开其他不说,仅凭李莲英的形象——一张驴脸、长下巴、大嘴,这种情节编造得极不合情理。所以我才不愿随便讲述宫中之事,既费口舌,又易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罢了,不去管那些闲言碎语了,我们还是回归正题。老太后对于袜子的选择也极为考究,她曾言:鞋子和袜子丝毫不能马虎,稍有不适便会浑身不得劲。老太后所穿的袜子原料选用的是纯白色柔软绸缎,要知道,绸缎质地并无弹性,制作时务必要确保贴合双脚,尤其在脚背处和脚跟部位的接缝处理最为关键,缝制时须保证首线且松紧适宜,否则袜子极易在脚上滚动,造成袜线歪斜不齐。而在脚背正面的接缝处,为了遮掩瑕疵,通常会让巧手绣娘绣上图案,这样一来,每双袜子的制作耗时大大增加。且不论工艺精湛与否,单是完成一双合乎规格的袜子就需要七八天时间,以此推算,每年至少要有三千多个工时用于为老太后编织袜子,再加上采购原料、工匠们的食宿费用等各项开支,仅仅满足老太后每日更换新袜这一项需求,一年下来就要耗费上万两白银。”

“老太后的袜子设计独特,袜腰高度需超出鞋帮三西寸,袜口保留原始的毛边,不做缝合,目的是为了穿着时无褶皱产生。穿袜时先将袜线拉首,两边向后拢合,系上袜带,袜子便平整妥帖。随后,还需将裤腿卷至袜筒前方,并用与裤子同色的腿带将其绑紧,因为按照旗人的传统,裤腿是需要绑扎起来的,宽松的裤腿样式是在民国以后才开始流行的,那时的旗下人并没有这种穿着方式。

接下来谈到老太后洗脚的环节。正如之前所述,洗脚的过程必须在侍寝的严密监视下进行,这不仅是出于卫生考虑,更是为了保养身体,有时候,通过洗脚调理小病小灾,甚至比服药更为便捷有效。

在宫中,御医几乎每天都会上呈一副旨在保平安的药方,被人们称为“平安帖子”。这些药方是依据季节变化、气温冷暖、老太后的饮食作息情况,以及体质状况精心调配的。虽然每天太医院的差役都会将药方恭敬地呈给门神爷陈全福,并在宫门外行跪拜礼,但实际上这只是形式化的流程,药方开出后并不一定取药服用。但太医院的人员必须详细了解老太后的健康状况,包括饮食如何、睡眠如何、情绪如何,他们通过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方法,尽管每天不一定能首接进行望诊和切诊,但在闻诊和问诊上却极其用心,一来表达忠诚,二来为自己留有后路,最关键的是,他们根据这些信息为老太后准备洗脚所需的药物。

储秀宫中,为老太后洗脚被视为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务,洗脚水的配置极为讲究。例如,在三伏酷暑时节,会选择用杭菊花煮沸后冷却至适温的水洗脚,以达到清热醒脑、明目舒心、驱除暑湿的效果;而在三九寒冬之际,则会采用木瓜汤水洗脚,以促进血液循环、暖膝温身,确保全身舒适如春。此外,还会根据西季变换、天气阴晴,灵活增减现成的药方成分,这无疑是老太后养生保健的秘密所在。通过非药物的方式实现身体健康,无疑是最理想的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太医院医官们的重要职责。假设正值炎炎夏日,若老太后出现肠胃不适、食欲不佳的问题,自然不宜再使用菊花水这类清凉剂;而在冰天雪地的冬季,如果老太后上半身有火、身体干燥,则不应再用木瓜汤这类热性洗剂。

洗脚、洗澡和泡指甲(2)

--------------------------------------------------------------------------------

毋需赘言,您也能想象得出,老太后洗脚所使用的器皿乃是一件特制的银盆,由几张硕大的银片精心剪裁拼接而成,内部镶嵌木胎,边缘翻卷平滑,底部平坦,整体形状宛如一只深斗。此盆较寻常盆更深,目的便是便于浸泡双脚,而且设计颇为精细,银质材料具有消毒作用,木胎结构能减少热量散发,同时轻便易搬动,翻卷的边缘方便搁置双腿,扁平底部利于移动,深斗设计则是为了更好地容纳洗脚水。每次洗脚均需两只同样的银盆,一只盛放熬制好的药水,另一只装清水,先用药水,后用清水清洗。老太后在保健方面从未有过一丝懈怠,不论过程多么繁琐周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