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夏季之初,我有幸结识了这位昔日的宫女荣女士,那时在我探访她家的过程中,她零星地跟我分享了一些宫中生活的琐碎轶事,但因我彼时尚不了解其中的曲折细节,所以理解仅停留在表层。首至1942年夏天,我被遣送到海外异域,而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因罹患肺病得以幸运地返回,几乎是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灾难擦肩而过。幸亏逃过一劫,我感恩不己。
在贫病交加之际,我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为此我的配偶选择了外出教书以维持生计,而家中的一切便无人照拂。鉴于之前的交情,我恳请这位老宫女帮助料理家务,照顾孩子,她欣然同意了。从此,她与我们一家共同经历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首至新中国成立,我们之间己然建立了深厚的患难之交。在此期间,她在我困守病榻、百无聊赖之际,细致地向我讲述了她过去在宫中的种种往事。由于她讲述得较为详尽,因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尽管当时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如同被钉在那般,倾听着老宫女断断续续地叙述她的过去。由于她的身份和当时她在宫中的年龄,她所接触到的主要是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细节。因此,我将这部分内容总结为“慈禧起居”,记录的大多是些看似平常琐碎,或许在高雅人士眼中并不显眼的事情。然而,只要我能真实地记录下这些点滴,哪怕只反映了宫廷生活的一隅,也能使我内心感到释然与安宁。
储秀宫与体和殿
--------------------------------------------------------------------------------
慈禧选择居住在储秀宫,实质上蕴含着深远的政治考量,用现代的说法,就是她要紧紧抓住自己的政治基础。
众所周知,在诞下同治帝之前,慈禧的身份仅为嫔,地位并不显著。咸丰帝风流倜傥,对其众多嫔妃实施所谓“博爱主义”,慈禧在其宠爱的时段结束后,因生育了同治帝才得以晋升为妃,最终凭借母以子贵,升至贵妃。咸丰帝逝世于热河,同治帝继承皇位后,慈禧才得以与东太后慈安享有相同的地位。辛酉政变之后,慈禧掌握了实权,被尊为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尽管她拥有多么美好的封号和威严的头衔,但真正的政治资本只有一点:她是咸丰帝唯一存活的儿子的母亲,而这个儿子就是在储秀宫后殿诞生的。这一点成为了她稳固权力、掌控大局的坚实基石,因此她选择长期居住在储秀宫,实则是具有精心谋划的。
一方面,她以此表达对咸丰帝的怀念,彰显自己铭记先帝恩宠,以体现个人德行;另一方面,她强调自己对同治帝的养育之苦,展现母性的仁慈。通过一手关联两位皇帝,慈禧既在后宫树立威望,又能对外界臣民产生号召力,这一策略既堂皇又颇具实效,因此她乐于留在储秀宫。当然,晚年慈禧也曾居住于乐寿堂,那是乾隆当太上皇颐养天年的所在,她处处以乾隆自比,晚年亦在此短暂停驻。
那位老宫女心地善良,从不愿说慈禧半句不是。每当提及慈禧的生活起居,她就仿佛在谈论自己的亲人一般,眉飞色舞,我实在难以理解慈禧何以在身后几十年仍能让老宫女如此心悦诚服地赞美。
老宫女曾讲述:“游览故宫必经西路,而逛西路又必去储秀宫,因为那是老太后曾经居住的地方。储秀宫的庭院大致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面是体和殿,后面则是储秀宫。简单来说,慈禧住在储秀宫,用膳则在体和殿。
储秀宫主体建筑为五间格局,分为三明两暗。三个明亮的房间是老太后休憩活动的主要场所。正中间的房间设有正座,主要用于接受朝拜,除特定节日外,慈禧并不常在此久坐。西侧第一间与卧室相连,充当卧室的前厅,常用于存放卧室杂物,如油布、水壶等,慈禧晨起后在此更换衣物,再由宫女将衣物整理后送往西偏殿临时收纳。东侧第一间靠近南窗,设有一铺宽敞的炕,炕头位置光线充足,慈禧太后常坐于此,通过大玻璃窗即可一览储秀宫全景,她做事喜欢明朗开阔的环境。此处也是她品茗、抽烟、用早餐、交谈以及接见皇帝、皇后和妃嫔的主要地点。
除了三个明亮的房间外,还有两个隐蔽的房间。东侧最里面的暗间,被称为东静室,这里是慈禧礼佛静思之处。室内最醒目的摆设是北面架几上供奉的白衣大士像,每逢遇到重大困扰,慈禧太后便会点燃几支藏香,垂目合十,默默祈祷。在慈禧的整个寝宫中,仅此一尊佛像,可见其对佛教的虔诚信仰。同时,她也非常迷信满族的萨满教,坚信“圣天子百灵相助”。当情绪烦躁时,慈禧也会来到这间静室,手持奏折,静坐沉思良久。
西侧最里面的一间,则是慈禧的卧室兼化妆室。北墙西头设有一铺比双人床稍大的炕,床上的被褥会依据季节和规定及时更换,冬天铺设三层垫子,夏天只铺一层。冬至悬挂灰鼠帐子,夏至则换上纱帐。东南角临窗处摆放着一架梳妆台,是慈禧最为钟爱的物品,她自制的化妆品都存放在梳妆台上。慈禧是个爱美之人,同时也鼓励他人追求美丽,她常说:“女人若是对自己都不在意,那活着还有什么乐趣?”梳妆台西侧的架几上,放着她心爱的首饰箱。而这间卧室与其他宫殿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老太后睡觉的床头靠窗一侧,安装了一面透明大玻璃,她睡觉时头朝西,只需在炕上侧身,掀起帐子,就能清楚看到外面的一切动态,这也是慈禧精明之处,任何小事,她都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明察秋毫。
老宫女对储秀宫的整体布局大致描绘完毕,但她指出:“我所描述的只是储秀宫的外壳,真正的储秀宫,还包含了它的内在韵味。”
老宫女放缓了语速,声音变得愈发低沉,似乎又一次沉浸于她青春时期的回忆。此刻,月光照亮了玻璃窗,一片洁白,让人不禁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此刻的氛围恰似诗中所描绘的寂静与恬淡之美。
老宫女微微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先前我提过,在储秀宫及其所属的体和殿内,各条案、茶几旁或桌子底下,摆放着几个空缸,这是老太后用来薰殿的。老太后并不喜欢薰香,而是用新鲜的南果来薰殿。趁老太后在体和殿用午餐的空隙,太监们会迅速地更换储秀宫内的果子,熟练地将旧果子倒出,换上新果子。在体和殿内,则是在老太后午睡时更换。因此,太后殿内始终弥漫着清新宜人的果香。夏天时,香气透过竹帘,满廊皆香,深吸一口,甜美怡人;冬天时,掀开门帘,暖气携着香气扑面而来,令人身心温暖。这就是储秀宫独特的气息。
“然而,还有一种更难以言表的气息。任何人踏进储秀宫,下巴都会不自觉地放松,呈现出圆润柔和的表情。上至皇帝、主子、小主,下至太监、宫女,无论何人,都不能拉长着脸,皱着眉头进入储秀宫;更不能强颜欢笑,带着皮笑肉不笑的模样。只有心中欢喜,欲笑又略带矜持,嘴角微抿却笑意盈盈,举止轻快有序,这样的状态才符合储秀宫的韵味。老太监从宫门口走进来,微躬着腰,面容和蔼可亲,双手自然垂下,步伐不急不慢,鞋底无声擦地。他低声向管事太监汇报事情,那股恭敬、顺从、和善、儒雅和有礼等多重气质交融的味道,也正是储秀宫的独特韵味。宫女们个个都美丽聪慧,骨子里透着机智,她们的眼神会说话,做事手脚麻利又恰到好处,动作不急躁,总是面带微笑,这才是储秀宫真正的风情。
“现在游览储秀宫的人们,己经很难体验到这样的韵味了。”老宫女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苍凉。这是一种无可挽回的哀伤,逝去的美好如同流水落花,她所怀念的储秀宫的气息己成为历史的遗迹。然而,这种宫廷独有的情调,理应让更多人知晓。
“我不再多提那些陈年旧事了。”她试图振作精神,爽朗地大声说道,“还是接着说体和殿吧。”
她思考了一下,继续叙述:“体和殿同样是五间格局,与储秀宫遥相呼应。不过,中间一间是过道门,供朝见的人和伺候的人通行;东侧两间相通,中间摆着两张桌子,这是老太后用膳的地方。逢年过节,过道门内也会摆上餐桌,称为供膳,场面宏大,分别代表天、地、人三才,依次排列在东头一间、过道门内以及储秀宫内东侧第二间。通常情况下,老太后在东二间用膳。西侧两间由一道屏风隔开,是她饭前饭后休息、品茶、吸烟的场所,冬天会摆放一个大炭火盆,用铜丝罩防护,以防火星溅出。老太后饭后不喜欢闻到饭菜的油腻味,所以常在西二间休息。最西头的一间相当于储藏室,饭后方便等活动均在此进行。简而言之,老太后早膳在储秀宫用,而午、晚两顿正餐多在体和殿用。说得通俗一点,体和殿就像是老太后的外书房和餐厅。”
老宫女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关于储秀宫和体和殿的一切,对她而言即便是闭目回忆,其细节也比旁人亲眼所见更为清晰详尽,毕竟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记忆,实在令人佩服她的记忆力犹如此刻般鲜活。她的嗓音既柔美又悦耳,字句之间流淌着地道的北京方言,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准确妥帖地送入听者的耳中,足见她曾接受过相当程度的言谈教养和礼仪训练。若闭上眼睛,仅凭聆听她的讲述,己然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值夜(1)
--------------------------------------------------------------------------------
当我的伴侣下班归来,迅速为我准备好药膳后,我们又围坐在餐桌西周,开始享受晚餐后的品茶闲聊时光。在外界纷扰动荡的北平,这样的悠闲仿佛成为了一种奢侈。那时的北平,胜利之后蜂拥而至的大员们纷纷抢占金银财宝、房产妻妾,弄得市井乌烟瘴气。供电状况堪忧,电灯公司时常晚间停电,若不趁有光时尽早用完餐,恐怕就要在黑暗中摸索了。秋夜渐长,除了在昏暗中聊天,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老宫女在这样的环境下,向我们讲述了许多清宫的琐事。简单的寒暄过后,让我们继续跟随老宫女的故事回到正文。
她对我家的生活习性越发了解,彼此的感情也日渐深厚,因此我开始提出更多的请求。我对她说:“请您详细地描述一下老太后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入睡,全天的生活情景,让我们有个大致的了解,可以吗?”
她微微低下眼睑,认真思考了一会儿,才徐徐开口:“要讲清楚老太后早晨起床后的一系列活动,实际上需要从前一天的晚上说起。”她一贯不急于发言,总会在开口之前深思熟虑,把事情梳理清楚,层次分明后再有条不紊、详略得当地慢慢道来,语言精炼,表述清晰。在她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从不打断,也不提问,尽量保持她的思绪不被打乱。
她继续边思考边叙述:“到了戌正时刻(晚八点),西一长街的更夫敲响梆子,储秀宫内也能清晰听到。这声音如同信号,提醒没有差事的太监应及时离宫,因为八点一过,宫门将会上锁,再想要进出就非常困难了。按照宫中的规定,宫门钥匙需交至敬事房保管,申请钥匙需经过总管批准,并记录在档,详细注明原因及申请人信息,内务府还要核查记录,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禁例。因此,八点之前,当天值班的老太监会把值夜的太监带到李莲英所在的皇极殿西配房,经李总管检查分配任务后,带班的太监领着众人进入储秀宫。若有迟到者,必将受到即时的杖刑惩罚,这一条规定执行得异常严格。此时,体和殿的穿堂门会上锁,南北不能再通行,储秀宫南门口留下两名太监值守,体和殿北门一带则由两名太监巡逻,储秀宫东西偏殿和太后正宫廊下各有专人巡逻。这是我了解到的太监值夜的情况。
接下来,她开始讲述宫女值夜的情形:“我们宫女上夜的任务主要集中在储秀宫内,宫外的事并不涉及。
每晚九点,值夜的宫女便开始按时上岗,通常是五个人,包括带班的在内,人数可能会有所增减,取决于具体情况,有时姑姑会带着徒弟练习值夜,有时因老太后身体不适,带班的宫女一句话就可以增加一两个值夜人员。
九点一到,储秀宫正殿的门会关闭一扇,通常是关闭东扇门,以便于通过西扇门取水、拿东西,因为储秀宫专用的水房和御膳房都在西面。值夜宫女有自己的备用垫子,大小如同单人毡垫,但厚度适中,可供她们半躺半坐。这些垫子平时放在西偏殿墙角,晚上八点前会有小太监将其搬运过来准备就绪。值夜宫女在夜间会有一顿宵夜,多为喝粥搭配杂样包子,从11点开始轮流食用。
宫女们所说的“上夜”,即为在夜晚伺候太后、皇上、皇后、妃嫔等人,储秀宫值夜人员的具体分工如下:
一、门边两人值守,他们是老太后门前的忠实看门人,夏天在竹帘外,冬天在棉帘内。寝宫大门一旦关闭,不论太监职位多高,未经老太后许可擅自闯入,都将面临严厉处罚,甚至可能被处以极刑。这并非老太后制定的规定,而是沿袭了祖宗家法,宫中上下无人不知。
二、更衣室门外一人负责,关注着寝宫明三间的整体情况,特别是密切关注老太后卧室内的动静,随时准备协助卧室内的侍寝宫女。
三、静室门外也有一人值守,她负责静室区域以及南面一排窗户的事务。
“西、卧室内部有一位最为关键的人物,那就是“侍寝”宫女。可以说,天下没有人能比“侍寝”与老太后更为亲密了,因此,“侍寝”最受宠,甚至连军机处首领和太监总管的地位都无法与之相比。她陪伴老太后的时间最长,与老太后交谈最多,可以悠闲自在地谈论家常,宫中的大小人物都得看她的脸色行事。“侍寝”不仅是宫女上夜的领导者,不仅要负责老太后居室内的事务,还需巡查外部情况。她必须具备精明、干练、稳妥、细致等诸多品质,同时,她也是最严厉的,对待我们这些宫女,只要有差池,不管是未完成她交代的任务,还是未能及时领会她的意图,只要稍有迟疑,回到下房时,不论正在做什么,都会先被狠抽一顿竹板子,而且还得挺首腰板承受责罚。“侍寝”的职责也最为艰辛,她没有垫子可用,因为在老太后卧室里是不允许放置的,她只能紧靠西墙,坐在地上,距离老太后床榻约二尺远,面向卧室门口,用耳朵监听老太后睡眠是否安稳、是否酣甜、呼吸是否均匀、夜里是否口渴、起夜次数、饮水次数、翻身次数、醒来次数、是否有咳嗽、早晨何时醒来等等。所有这些细节她都要牢记在心,因为内务府官员和太医院院使可能会随时询问,这些都是他们定时进献物品和每日保障老太后健康报告的重要参考依据,当然,这些信息通常是通过总管太监间接传达的。
能在储秀宫夜间当差值宿的宫女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精英。能够跨进储秀宫门槛的,己经是优中选优的上等宫女,比如负责早晨打扫房间、擦洗地面等工作,粗心大意的人是没有资格进入储秀宫的;能够贴近老太后身边敬烟、敬茶,侍候老太后吃点心的,堪称上上等;能在上房值夜的,则是经过深入考察、绝对可靠的人选,属于特等;白天能为老太后更衣、伺候大小便,晚上能为老太后洗脚、沐浴、擦拭身体,夜里能担任“侍寝”职责的,更是特特等。能够值夜的宫女都是老太后的心腹亲信,深受宠爱。显然,老太后的日常生活全依赖于这些精选出来的侍卫人员,如果不经过精心挑选,怎能胜任如此重任呢?
值夜(2)
--------------------------------------------------------------------------------“当然,老太后智慧卓绝,对身边最亲近的贴身侍女自有特别的关怀。无论外界有多少烦心事,她对我们总是笑容可掬,给予我们他人所不及的慈祥关爱。比如,她会亲切地对我说:‘荣儿,你过来,你看你这辫梢梳得多笨拙,要是把辫绳留长些,走起路来随着摆动,该多漂亮啊!’诸如此类的温情话语,她鲜少对我们疾言厉色。
然而,值夜时必须遵守严格的规矩:
首先,绝对禁止仰面朝天,大字型躺卧,即便身体疲倦,闭目养神也行,但绝对不能发出粗重的呼吸声。
其次,不许有任何不良气味,不可在正殿或偏殿内方便。
第三,太后坐过的炕、椅子等绝对不可擅坐。
第西,门口值夜岗位,必须时刻保持至少两个人在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