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历史学名词解释 > 第33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33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魏晋时期,科技文化有重大发展。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以三曹等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南北朝的志人小说以及神话小说得到初步的发展,有《世说新语》《搜神记》等优秀作品;《文心雕龙》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之先河。在艺术方面,敦煌莫高窟是这一时期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集大成者,其敦煌曲子词、壁画等为我们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文化的高峰。在农业方面,《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一部农书,它总结了西周至北魏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知识之大成,对后世农业有重要指导作用。此外,祖冲之将圆周率推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他还制定了《大明历》。

建安文学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兴起的文学。汉献帝建安年间,在曹操等人的推动下,文学得到很大发展,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其中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史称“建安文学”。在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建安文学以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为题材,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史称“建安风骨”。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有三曹、建安七子以及蔡琰等,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蔡琰的《悲愤诗》等。

三曹

汉魏时期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东汉末年,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曹、曹丕、曹植不仅大力提倡文学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有《蒿里行》《燕歌行》《白马篇》等。因他们父子兄弟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世说新语》

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集。南朝刘宋时期临川王刘义庆编撰。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其内容主要是记录东汉后期到晋宋时期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和生活。由于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后世出现一批模仿《世说新语》的小说集,称作世说体,对于中国古代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搜神记》

一部记录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与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东晋史学家干宝所作。原本《搜神记》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共20卷。《搜神记》内容非常丰富,有谶纬神学、神仙变幻、精灵鬼怪、妖祥卜梦等,保留了部分西汉以来流传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搜神记》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文心雕龙》

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501至502年。全书共10卷,50篇。《文心雕龙》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齐梁以前的文学成果,对齐梁时代以前文学成果的体裁以及源流都作了阐述。同时该书系统讨论了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继承与革新的关系,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提出作家要大胆地创新。此外,作者十分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颜氏家训》

南北朝后期著名学者颜之推撰著的家训。颜之推先后出仕梁朝、北齐、北周、隋朝,身世流离,阅历很深,对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风俗、政治得失、学风特点有清楚的了解。《颜氏家训》记录了作者平生的学问和见解,在该书中,作者评论时政、文教、风俗之得失,并借历史和当代事例,教导子孙立身处世和安守素业的方法。该书不仅持论平实、言之有物,而且文风淳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