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难得的机会,居楚随即来到温若曦的书房,一股脑地钻进了成吨成吨的公文里。
在他眼里,粮食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这点可以交给温若曦来办。、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粮食问题解决后,引出取消“禁迁令”的话题,并尽可能的说服朝堂之上的一切反对力量。
这对一个刚刚来到古代的人而言,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一想起自身耽误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导致无数的百姓丧命,此刻,居楚的心变得无比坚定。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环境成就人”吧!
除此之外,居楚也定下了具体的“疏散方案”。
宁东宁西两道道城及其周边的百姓沿大路向瀛南道与建兴方向疏散,至于其他地方的百姓,则就近前往越安道与广梁道。
虽然前往这两道的路并不好走,但对百姓而言,总比丢了性命强得多。
前往广德殿的路上,居楚走在温若曦后面,双手不断地摇摆着。
他的袖口里,存放着刚刚制定好的计划。
“要不,在讨论粮食的问题之前,由我来引出话题吧。”
“为什么?”
温若曦回头,默默地看着他。
“我只是……只是想从百姓的身家性命上引入话题,令他们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如此一来,可能后面谈到取消‘禁迁令’之时,朝野众臣心中跟能接受一点。”
“有多大把握?”
“说实话,没什么把握。”
居楚深深地叹了口气。
左相令垣的反应,他之前看的清清楚楚。
想必朝堂之上,绝大多是人都和令垣抱着一个想法,一个对当地百姓而言可谓是灾难的想法。
真是的,人都死光了,还要土地有什么用啊?
这些人的思维就不能灵活一点吗!
温若曦看着居楚阴晴不定的面容,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用紧张,没事的。”
“嗯。”
两人相互打气后,再次迈入广德殿的大厅。
伴随着众人议论纷纷的声音,一天之内的第二场朝议开始了。
这一天,注定要在瀛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
“各位,在讨论本次朝议的是非面前,小人想要和各位聊聊别的,还望各位海涵。”
居楚开门见山,站在了众人前面。
见每个人都带着疑惑地表情,居楚也不奇怪,接着道:“有没有家乡在宁东,宁西两道的人,或者说曾在宁东,宁西两道居住过的人,可以走到台前来。”
半晌过后,有八个人来到了台前。
由官服所见,其中有三名文官,五名武将。
这倒是与居楚的猜测差不太多。
居楚走到其中一名文官面前,恭恭敬敬地开口道:“敢问大人名讳。”
“居公子过谦了,在下江超,现任御史台右方侍郎一职,家乡宁东道巍山州。五年前与家人举家搬迁到了瀛洲。”
江超客气地拱手说道。
“哦,那不知这些年了,江大人是否回过家乡?”
“居公子见笑了,在下事务繁忙,无奈之内从未回到过家乡。”
江潮脸色有些发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听闻江超的话,居楚多少心中有了点底数,向温若曦使了个眼色。
温若曦也是立马会意,微微地点了点头。
“江大人不必不好意思,我们只是唠唠家常,没什么别的用意。”
居楚先是给了江超一个台阶下,随后退后几步,面向台下所有人。
“在下前几日进入瀛洲城的时候,发现城内车水马龙,一番令人陶醉的烟火气息,此番景象,除了令在下欣慰的同时,也使得在下想起了一个问题。”
“命数!”
“敢为各位,同样是一方百姓,生活在瀛洲的百姓们一片祥和,安居乐业,而生活在宁东,宁西两道的百姓们悲惨万分,命在顷刻,这,是否有些不太公平?”
众臣相继点了点头,表示居楚说的不错。
令垣用袖子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心中不禁咯噔一下。
他已经知道居楚,以及台上的温若曦心中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