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子摆下大半个小时,糕点卖空了一盘,香包卖出了对半。
白爷爷和田奶奶吹着非月敏从车上取来的便携充电式小风扇,笑着回忆从前。
“以前来趁墟会挑上两担柴来卖。”
“卖的顺利,有时会吃一碗云吞面。”
“后来舍不得吃云吞面了,买上半斤五颜六色的糖带回去给孩子们。”
“不够钱买糖时,也会买上一刀猪白板,回去做猪油渣吃。”
“糖和猪油渣都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大伯说,“后来我也常给阿洁和阿晟带糖吃,有时候也带一块阿霞喜欢的白糖糕。”
“你们小时候回来过暑假,你大伯娘隔三岔五大早骑车到墟市来买包子给你们作早餐,她自个平日里可舍不得吃呢。”田奶奶告诉孙女,其实长辈们都很疼爱小辈的。
非月敏挽着大伯娘瘦瘦的手臂,娇声道谢,“谢谢大伯娘,你真好呀!你今天想吃白糖糕不?我现在去买,嘻嘻!”
大伯娘笑着说,“好呀,反正卖茯苓糕赚了钱,拿去花吧,买你和子彦想吃的。”
“我自己赚的有,”非月敏拍拍裤兜,“够买云吞面、糖果和白糖糕啦!我给你们带回哈!”
“小崽子,走喽,我们去逛逛逛买买买吃吃吃去!”
“去吧!”
“去吧,看好小子彦阿,人多的地方要注意着点。”
抱起儿子,非月敏脚步轻快的走向最繁华的十字路口。
白子彦搂着妈妈的脖子,好奇地张望墟市上应接不暇的摊位和人群,叫卖声、讲价声,买卖兴旺的景象叫他领略到趁墟的魅力。
一路走过各式各样的摊位,竹篾做的蒸笼、鸡笼,泥巴做的水缸、酒缸、菜钵,三两个座位的粥粉食摊,老阿婆做的当当糖、芝麻糖,新鲜的蔬果,自酿的药酒,杂货行当,木盘木桶,牲畜买卖,问卜算命…别样的乡村气息,不高大上,却很真实。
非月敏觉得人间是那么的鲜活,有人情味,有烟火气,与众不同的温情,是网购中所无法感受体验的。
“白敏!”循声转头,看见白鹏抬手与她打招呼,笑容下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非月敏视线往他旁边的摊子扫了扫,是个卖旧物杂件的,捡到宝了笑得这么开心?
“好巧噢,又遇见了。”非月敏礼貌的朝他点头示意。
“你们来趁墟吗?”
“趁墟凑热闹,买点好吃的,”非月敏回答,“这个时间,你不是在上班吗?”
“我…今天清闲,溜出来逛逛,圩日里热闹嘛!”白鹏怎么能够告诉她,他从“食为先”酒楼二楼的窗口看见了她所以才找下来的。
“呵呵小心被领导发现你溜号了罚写报告!”非月敏笑了,“你在逛这个摊子吗?玩古董?”
在摊子面前放白子彦落地,牵着他的小手,非月敏也蹲下仔细打量黑粗布上摆着的各种各样物件。
铜熨斗、铜笔筒、木笔筒、铜镜、怀表、小秤、像章、铜钱、银币、白酒瓶子、铁皮玩具车……这些物件看起来有些年头和沉淀的使用痕迹,是摊主走街串巷回收得来的,打着“古董”“老物件”的旗号赚差价。
开价肯定是远高于回收价的,无论砍价幅度大或是小,总之卖的人都不会亏钱,因为都是捡破烂价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