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迪化城春暖花开。
这座位于天山北麓,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型城市是整个疆省的中心,当春风吹拂而来,位于低谷平原的迪化渐渐沦为一片美丽的草场。
一队骑兵从西边策马而来,翻越山暖后见到眼前牧草丰美的场景,张培元忍不住扬了扬马鞭子:“阔别两年,迪化还是这么美啊!”
此人正是从伊犁赶赴迪化的张培元。
自三月份赵鹇从北平回到迪化后,便命令向伊宁进军的第十七师50旅负责接收张培元的军队,而张培元也被保留了军籍,被任命为第六军独立骑兵旅长,少将军衔,此番前往迪化则是接收新调配过来的独立骑兵旅,以及听侯赵鹇的教诲。
迪化政府大楼。
“三八零” 张培元进来的时候看到整座政府大楼都被士兵守卫起来,有些奇怪,难道镇北军将民政部门赶出去了吗?
正在疑惑的时候,赵鹇的副官走了出来,叫到:“张旅长,军长有请!”
“啊?好嘞!”张培元连忙走进了这个原本是金树仁的办公室。
见到赵鹇的时候,即使早有准备,但看到年仅二十三岁,一身将服,肩扛中将军衔,坐在桌子后面已经有大将之风的赵鹇,张培元还是忍不住惊讶了一下。
看看人家,年仅二十三岁就已经坐镇一方,手握十几万大军,自己二十三岁的时候呢?还在瞎混啊!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了!
思绪一闪而过,张培元走到办公桌前立正敬礼,大声道:“原伊犁镇守使,现第六军独立骑兵旅,少将旅长张培元!见过军长!”
桌后的赵鹇停下手中的钢笔,抬起头,鹰锐的目光打量着张培元。
张培元身材并不高大,而且有些发福,脸蛋微圆,梳着一个中分头颇有些滑稽,虽然换上了镇北军的新式军装,但依旧有一股痞子气。
“高毅,给张旅长搬一张椅子过来。”赵鹇对副官喊了一声。
“是!军长!”名为高毅的副官立刻去搬椅子。
“诶,不用的,军长,我就这样站着向您汇报,您有什么吩咐培元都竖着耳朵听呢!”张培元笑呵呵的奉承道。
赵鹇摆了摆手:“你先坐下,问你的事儿有些多,慢慢说。”
“诶,好的!军长!”张培元小心翼翼的坐在了高毅搬过来的椅子上,不过只坐了半个屁股。
副官高毅看着张培元的表演,有些想笑。
赵鹇也是商贾世家出身,对此见怪不怪了,直接开口道:“张将军在伊犁这两年巩固边防,让苏国人不敢翻遍,当局首功!”
“军长谬赞了!”这开场第一句话不是教诲拉关系什么的,而是提及张培元这两年的功绩,让他有些忐忑不安:“培元不过是做些本职罢了!”
“我听说你手下兵将大部分都是边疆各族招募来的?”赵鹇拿起了那一份50旅收编张培元部后做的统计。
张培元不知道赵鹇忽然提及这个做什么?但曾听闻赵鹇在东北和日军作战时杀人如麻,还在战场上公然虐杀俘虏,心脏猛地一跳,有些不安地点头道:“疆省汉人本来就少,所以没办法,只能从各族中招募士兵!”
“嗯,很好。”赵鹇点点头,就在张培元以为赵鹇要‘大开杀戒’的时候,只听赵鹇笑道:“北疆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有多少民族?”
“这个……”张培元思索一阵后咬牙道:“北疆三区现在主要有维族、哈萨克族、蒙族、柯尔克孜族等大大小小二十五个民族,其中以维族最多,估摸着有四十万吧,其次就是哈萨克族,应该有十几万,蒙族和柯尔克孜组也有几万人,其他都是些小民族和部落。”
此时的疆省人口不过二百六十万,四大游牧民族在南北疆加起来的人口就占据了一半,而汉族只有不到五十万人,还主要集中在盆地地区和丝绸之路上。
张培元开始猜测起来,听闻国内最近在搞什么移民法案,将关内那些没土地的泥腿子农民们弄到关外填充边防,给发田地和种子、耕具等。
难道薛帅是准备对疆省下手,清理那些游牧民族了?
张培元被自己这个想法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赵鹇缓缓点头,说道:“如果从这些游牧部族中招募青壮年从军,你觉得以我们镇北军的条件,能招募到多少人?”
赵鹇的话打断了张培元的猜测,不过从游牧部族中招兵的计划更让赵培元吃惊,本来西北就穷,要是以镇北军的标准招募游牧部族士兵,只怕那些喝西北风吃沙子吃惯了的游牧部族们会抢破头!
从被镇北军收编之后,张培元就知道人家镇北军为什么战斗力那么强,一个照面就把哈密叛军连带着马中英给打得哭爹喊娘。
一个过了新兵期的大头兵每月二十华元的军饷,实打实的下发,上级军官哪个敢贪,直接枪毙,没有多的话。
而且像第六军这种在边疆戍边的部队,还有各种津贴,加起来每个士兵每月至少有五十华元的军饷!老子当连长的时候都没这么多军饷呢!
而且吃的也好!
镇北军士兵一天的标准军粮有:850克(一斤半)大米,300克小麦,各种肉类300克,各类蔬菜200克,酱油30克,盐30克,糖20克,植物油30克,茶5克!此外还有各种水果罐头、肉类罐头、饼干、鸡蛋、鱼类等作为菜品调节。
别说是国内那1.9些经常被上级克扣,连饭都吃不起的军阀部队了,就连日国和苏国军队都没这待遇啊!
而且疆省属于军管区,第六军按照战时补贴,每名士兵每天还有一盒20支的香烟,后方休整时的部队每三天还提供每人一两白酒。
张培元知道镇北军的军粮标准时有一种贫农看土财主的眼神,怪不得人家的兵这么能打,把小鬼子都打得哭爹喊娘,这每日大鱼大肉的,自己这个镇守使在伊犁的时候也未必天天能吃啊!
现在听到赵军长准备从疆省游牧各族招收士兵,张培元猛地一拍大腿:“军长!别的不说,就镇北军这口粮一视同仁的话,老张我能给您招十万人马!”。
第543章:属于华夏的游牧军团
赵鹇明显楞了一下,随后苦笑一声,呵斥道:“想什么呢?要那么多部队干嘛,有个三五万人就可以了,兵不在多而在精!”
“是是!军长您说的是!”张培元赔笑着,同时额头留下一丝冷汗。
看来刚才是兴奋过头了,居然以为这位薛帅的大舅子想拥兵独立、割据一方。
赵鹇让副官高毅拿过来一份计划书,递给了张培元,在后者接过计划书的时候解说道:“目前北方政府有意加大对疆省的投入,特别是边防军务,新组建的八个国民警备旅准备从边疆各族中招募三万到五万人入伍,这八个旅中,除了五个步兵旅,有三个是骑兵旅,所以最好从哪些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
薛霖虽然给了赵鹇二十万部队的编制,但整个疆省现在只有八万镇北军和一万国民警备旅,还有八个国民警备旅的空缺需要新组建。
至于为什么大规模启用在边疆的游牧部族呢19?
一是因为这些游牧部族大多在这篇地区生活了几百年,非常适应哈萨克地区和疆省的环境,而且华夏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进入近代后,随着沙俄对中亚和西伯利亚的入侵,游牧部族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一部分选择了顺从沙俄政府,现在则是顺层苏维埃政府,而另外一部分则选择回到华夏,他们有的迁徙到了外蒙,有的迁徙到了疆省,在此定居下来。
而且不管是华夏还是其他国家,在历史上,甚至在现代都有招募成建制的异族军队作战。
比如现在和镇北军在南藏地区对峙的英军精锐——廓尔喀雇佣兵。
以及在疆省和镇北军对峙的哈萨克游骑兵,都是成建制的异族军队。
薛霖不仅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还有红警教导员给士兵做思想工作,连十几万日军都能洗脑了,更何况是这些在疆省生活,受到华夏文化影响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游牧部族呢?
疆省的游牧部族总计有超过两百万,薛霖的计划是招募五万精锐组成戍边的八个国民警备旅,成为第一批正规军的预备兵种,只要经过半年训练和红警教导员的思想教育,就能将他们洗脑成对华夏忠心耿耿的军队!
而他们在战争中受伤退役回到部族后,将会如种子般生长蔓延,将受到的思想和华夏文化带到部族中,渐渐感染整个部族!
这便是薛霖的游牧部族征兵计划!
还不仅仅是征兵,从兰州到迪化,再从迪化到喀什,以及南疆铁路网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而疆省两百多万游牧部族们至少可以提供二十万青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