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人间佛教回归佛陀本怀 > 总结

总结

他一听,面露喜色说:“哦!那我懂得什么是人间佛教了。”

我觉得那么一位名教授,又不是佛教徒,在这样简单几句话前面,就说他懂得了人间佛教。可见,要懂得“人间佛教”,大概是需要悟性,需要般若智慧,需要所谓“明心见性”那样的程度,才能和人间佛教相应吧。

自己回想起来,在佛门里数十年的岁月,所谓“弘法利生”,觉得确实不错,我所做的都是人间佛教的事业。我建寺安僧,我创办丛林学院,我提倡禅净共修,我注重生活修行,我要救苦救难,我要注重信徒家庭的幸福安乐,所以我倡导四给:“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乃至后来三好、五和、七戒、八道……就跟着人间佛教传扬开来了。

有人说,老人家老化以后,和青年儿女有代沟,我就发心办老人院;有人说,孤儿没有人收养,甚至单亲的儿童也很可怜,我就创办孤儿院;有人说,失学的儿童很多,我就办幼儿园,甚至小学、中学。有人说,社会传播的教化更大,我就办电台、电视台、报纸等等。只要是人间需要的,我觉得都应该全力以赴,给予佛法的布施成就。

慢慢的信徒多了,有了一点力量,就想到其他宗教都办有好多的大学,甚至邻国日本,也办了几十所大学,为什么中国佛教徒都不办大学呢?其实,就我知道的,所谓“丛林”,古代就是大学的意思,是供给十方学子参学的地方。但是,由于住持不知道发大心、发大愿,渐渐地把门户缩小,变成出家人衣食住的另外一个家庭,而不是公共的学校、学佛的道场了。现在,我们应该要改变名称,不必老是创丛林,干脆随着时代办大学吧!

所以我就发起“百万人兴学”,在海内外办了五所大学。不过,由于自己没有学历,甚至我到中学去做教员的资格都不够,哪有资格办大学呢?好在世间法律总有融通的地方,我不可以做教师,但我可以做董事长、做创办人,因此,在我的名义之下,就有了很多的大学、中学、小学等,光是大学里的教授就有千余人。

办学奉献社会公平肯定也承蒙社会对我不弃,见我办了这么多大学,在世界上几十所名大学让我去讲学,也给予我很多的博士学位、名誉教授的头衔;在台湾,基督教办的东海大学,我教了六年佛学,在华岗的文化大学,我也做了印度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多年。我觉得社会还是很公平的,只要你有了实际的事业,所谓“实至名归”,社会还是会给我们一个公道、公平的机会。

到了这个时候,我又在思考,佛教要在今后历史长河中发展,在世界各个国家宣扬立足,让各个国家的人民,让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对佛教都有信仰;想当初,佛陀成道的时候,都能度化96种外道,我们现在佛教为什么不能度化世间上的一切众生呢?

我也想到,拜佛的人少,信菩萨、求神明的比较多。为什么?因为佛没有赐给他什么,神明会赐给他财富、赐给他平安、赐给他福寿,菩萨也会给他救苦救难,大概他想到神明、菩萨与自己比较有关系吧。伟大的佛陀,传播普世、平等、永恒的缘起真理,他却可能接受不了啊!这样的信仰,不令人慨叹吗?

想当初,本来都是佛教徒的妈祖、佛教徒的吕洞宾、佛教徒的关云长、佛教徒的什么王爷……怎么他们现在统统都离开了佛教,各自去设立门户,甚至于他们的信徒都多过了佛教徒呢?

如《增一阿含经》云:“复有三事,露则妙,覆则不妙。云何为三?日、月,露则妙,覆则不妙,如来法语,露则妙,覆则不妙。”佛法如同日、月,成熟、光明、温暖一切众生。佛陀传教,把法传给弟子,弟子要把佛门发扬光大,所以佛教并不是光靠佛陀一个人来让它佛光普照。佛光普照,是要我们众弟子来帮助佛陀成就,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了佛陀,把光明照耀人间,也照耀自己。一旦自己心中的佛灯大放光明,烦恼无明、忧悲苦恼,就会远离了。

所以,我喊出“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社会,功德归于信徒”,信仰人间佛教,不是倚靠佛陀来为我们做什么,是要靠我们来为佛陀做什么,甚至还要为一切众生来做什么,这样子,佛教才有前途。

佛法不舍一切法,因此不禁想到,所谓“破船多揽载”,佛法不舍一切法,这个也做,那样也来,就这样在四众弟子努力下,把人间佛教传播出去。说得好听一点,世界之大、五洲之广,都有人间佛教。

具体弘法佛法广传五洲让佛教回到人间,正如佛陀千百亿化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一样,如今人间佛教,以各种方便法门为社会服务、奉献,和大家结缘,从而将佛法的慈悲与智慧带到每个地方。经历这数十年大家的努力,人间佛教已经为佛教写下多少创意,具体的弘法如:

在教育方面:各中小学、大学、佛学院、佛教研究所、中华学校、信徒讲习会、都市佛学院、公益信托教育基金等。

在传播方面:杂志、报纸、电台、电视、网络教学等。

在美学艺术方面:展览馆、美术馆、出版《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辞典》、博物馆,如佛陀纪念馆等。

在餐饮方面:设立素食餐馆、滴水坊等,提倡简食。

在慈善方面:云水医院、育幼院、老人院、如意寮、安宁病房、友爱服务队、救援队、云水护智车等。

在教化方面:各种夏令营、青幼团、儿童班、童军团、信徒香会、行脚、社会运动、佛化婚礼、法座会、印度朝圣、朝山团、云水书车、设立讲坛、百万人共同兴学、监狱、三军及离岛布教等等。

在体育方面:成立篮球队、棒球队、体操队、足球队、啦啦队等,增加佛教在体育方面的人口。

在会议方面:各种国际会议,如人间佛教研讨会、国际僧伽会议、世界佛教论坛,以及两岸各种佛教和文化论坛等。

在学术出版方面:成立出版社、各种国际学术会议、《法藏文库》《普门学报》双月刊、《人间佛教》学报·艺文版等数百种学报杂志等。

在修持方面:假日修道会、人间佛教读书会,以及两岸的各种佛教和文化的论坛;帮助“世界佛教徒友谊会”走出亚洲,在美洲、澳洲等地的佛光山举办。全世界举办短期出家修道会、三坛大戒等。

在音乐舞蹈方面:歌咏队、合唱团、梵呗音乐会。

在制度方面:成立社团、主张僧信平等、人事序级、檀(弘)讲师、善财、妙慧讲师等制度,落实僧众男女平等、国际佛诞节的推动等。

后来,这些佛教事业,都由许多青年各自来担当,让佛教徒也有为佛教服务、发挥的地方。甚至,这许多青年们也组织佛教梵呗赞颂团,到世界去梵呗公演,受到各国人士的欢迎,可谓人间佛教发展最好的契机。

把人做好佛国就在人间除此之外,和大陆在中华文化上的交流,也受到内地很多领导人的帮助。好比恭迎佛指舍利到台湾,有500万人瞻礼,两岸同组“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到世界各地演出等,都获得很好的回响。后来也承蒙鼓励我在内地复兴祖庭大觉寺,现在也举办云湖书院、扬州书院、人间书院等,人间佛教一片欣欣向荣。希望我们作为佛教徒的,不是只想靠佛陀、靠佛教,而是自我期许我能为佛陀、为佛教做些什么。

所谓“人间佛教”,就是佛教,不是标新立异。因为佛陀是人间的佛陀,他说法度众,不叫人间佛教,难道我们要叫畜生的佛教?叫地狱的佛教?叫饿鬼的佛教吗?当然不应该。

人间佛教,是要我们把人间建设成佛国净土,如太虚大师所说的“人成即佛成”,让每一个佛教的信徒,都能得到佛法带给他的心灵的平安,能有佛法去除他的贪瞋烦恼,让他安身立命、家庭和谐、彼此友爱,享受人生的乐趣。

特别是现在的佛教信徒,他们也慢慢体会到,人间佛教的一句话,佛陀的一句开示,真正改变了他的一生,改变了他的家庭,改变了他的观念,改变了他的做人处世。他受到了人间佛教的利益,他实践了人间佛教的修行,他觉得人间佛教是:佛国就在人间,净土就在人间,在人间、在佛的世界里,把人做好,他就认为自己与佛相应了。

信仰不二回归佛陀本怀这就是人间佛教一点的心香供养,企盼能与佛世时佛陀为人间牺牲奉献的精神古今相应,能可以让人间佛教的历史长流,传灯不断、法幢高树、法轮常转;也能有一个健全的佛教组织教会和领导人,带领大家,让佛教的传承不断,这样才有人间佛教的发展。希望有志一同的佛教同道们,大家一起来参与“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行列,所谓“佛教弘扬本在僧”,复兴佛教,实在不为难也。

以上,我们总说如下:

·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人间佛教是真正的佛教·人间佛教才为人间接受·人间佛教才能成为普世的佛教·人间佛教是未来世界的光明·人间佛教是人生的指南·人间佛教是生活里的资粮养分·人间佛教可以安身立命·人间佛教可以补政经之不足·人间佛教可以填补心灵的空虚·人间佛教可以提升社会道德风气·人间佛教可以安定社会人心·人间佛教会促进自心和悦、人我和敬、家庭和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许多话,并不是我们个人的意思,这都是佛陀到人间来示教利喜的本怀,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的一切呈现给佛陀,回归他的本怀。也希望今日的僧信二众,把一片真心虔诚地供养给佛陀。希望对佛教没有信仰的人,也能了解佛教,知道佛教对国家社会人心的辅导,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对于中华民族的助力、助缘。

对于佛教,你信仰不信仰,不要紧,佛陀也不一定要你信仰他,但是你信仰你自己,能有慈悲心,能为人着想,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信仰你是佛,难道会没有一点佛缘吗?

所以,今天千千万万的佛教徒,假如以佛陀至尊为信仰,尽管信仰的程度有高低深浅的不同,但是,信仰是统一的,信仰是不二的,信仰是我们唯一的生命,让我们回归人间佛陀本怀,在信仰里法喜充满,在信仰里畅游法海,那是多么逍遥自在啊。

佛教靠我一生坚持信念本着这样的理念,我为人间佛教服务,致力新佛教的运动,没有停下脚步。是功?是过?我都不计较。就如我在《人间福报》上发表的《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所述,我要做到“佛教靠我”,我不靠佛教,这就是我一生的信念。

回想我这一生随缘弘法的经历,也想起前贤太虚大师的命运,他也是没有办法发展他的志愿,好像我也走上了他的道路,这也只有慨叹佛教的法运,所谓时也、运也、命也,徒叹奈何以外,也没有其他的办法。

就好比最近柴松林教授感叹地告诉我,台湾的选举,选民都是选自己喜欢的人,而不是选出能干能做事的人。如此,中华民族怎么会有办法呢?其实,佛教也是一样,如果派系关系第一,不会选举为佛教做事、有贡献的人,其他为佛教、为社会的能量,就更不在计算之内了。像这样的佛教,怎么会进步呢?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所以没有办法复兴,恐怕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在清末民初佛教衰微之际,本来也有很多复兴的契机,像太虚大师喊出“人生佛教”的口号,一时各方响应,但是忌妒他的人,对他压制,也让他有志难伸。幸而,比较和他同一时代的许多大德,以各自的特长在各地的佛教舞台上弘扬佛法。如参禅的虚云老和尚、来果禅师,如念佛的印光大师、在上海参加蔡元培教育会的宗仰上人,如研究华严的月霞法师,研究天台的谛闲法师,讲说佛法的圆瑛法师等。

但,太虚大师一生也可以说很可惜,在那时,由于受传统佛教的压制,只在杭州净慈寺做过短暂的住持,以外也没有驻地。不过,他就从办佛教学院开始,在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等地培养人才。庆幸的是,他的一些门徒高弟都是一时之选,纷纷地在佛教里崭露头角。

如长于教会行政的大醒法师、法舫法师,爱国的乐观法师、苇舫法师,长于义理文字的芝峰法师、印顺法师、尘空法师、默如法师,长于外文的法尊法师、法慧法师、了参法师等;还有当时散居在内地各个寺院一些有所作为的僧青年,如浙江武林佛学院的会觉长老、四川华岩寺的惟贤长老、山东青岛湛山寺的明哲长老、江苏焦山的雪烦和尚、东初长老、茗山长老等,还有“文化大革命”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正果法师,以及竺摩法师、巨赞法师等,都是太虚大师的传承弟子。

再加上那时候的居士界,如杨仁山、欧阳渐、唐大圆、丁福保、陈海量、梁启超、章太炎、戴季陶、屈映光等大德,如火如荼地站出来,都为佛教的复兴注入一股力量,他们都是佛教的大菩萨、大护法。

做本分事无畏弘法度众正当佛教看起来有了新的弘扬契机之时,遗憾的是,军阀的割据、对日抗战、国共内战等接连不断,让佛教复兴的法运,因为乱世没有发挥能量,又再错过因缘时机。

后来,佛教的命脉在台湾延续,因为很多大德也都到了台湾。只是他们多因乱世而对佛教事业的发展并不热衷,甚至趋于保守。像我在建佛光山的时候,都有人劝我不必要,他说,现在的局势动荡,在台湾的佛教也不会有前途,叫我就不要浪费力气了。但是我本着“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想法,毫无悬念地一样弘法度众。

关于太虚大师新佛教改革运动,现在检讨他失败的原因,一来是不到六十岁就往生了;二来佛教旧僧的传统势力太大;三者是他没有一个根据地。不过,他的学生、弟子都非常优秀,为他继起。

因此我很尊敬太虚大师,但是我做的一切,也没有哪个师承学派,太虚大师的弟子,有些人也没有把我归纳在太虚大师的学系之内,我也不算太虚大师的传人。我只是本着一个佛弟子的心对佛陀负责。不过,我想我和太虚大师的志愿悲心,应该有所契合,尽管我也遇到各方势力给我的压制、排挤,尤其是社会舆论不断的批评,不明就里地践踏佛教、欺负佛教。但我有一个比太虚大师更幸运的因缘,就是我有不少的信徒、弟子支持,他们在世界各地有了弘法的场所。

佛教传承努力法传五洲如今,佛光山开山前后弘法也已六十余年,我也退位三十多年,跟随我弘法的徒众弟子一千多人,包括二百多名硕博士以及一二百个三十岁左右继起的人才,他们都是人间佛教的弘扬者。

一时,佛光山也有一些人才,法传五洲,各自在岗位上承担佛光山重要职务。我想,他们也会继续为佛法的传扬努力,把佛教带进人间佛教的时代。只要佛教有传承,还怕未来世界佛教没有人间佛教发展的希望吗?

我在台湾弘法60多年,知道台湾佛教从早期的妙果和尚、斌宗法师、证光法师、智性法师、智谕法师、修和法师、圣印法师、菩妙法师、开证法师、隆道法师等,他们都为佛教的弘传贡献甚力。

而当今台湾的佛教界,当然也不止一个佛光山,除了人间佛教联合总会,也是百家皆鸣。如华严莲社、华梵大学、法鼓山、千佛山、灵鹫山世界宗教博物馆、灵岩山、中台山、光德寺的泰国朱拉隆功分校、香光寺,还有福智凤山寺、慈济功德会、海明寺、慈法禅寺、慈明寺等等,对人间佛教的历史,就看将来大家的发心立愿,以及今后如何再来规划、创造。

我们也希望台湾早期的名山古刹,如灵泉寺、观音山、狮头山、法云寺、圆光寺、大仙寺、大岗山、开元寺、南普陀、东山寺、福严精舍等都办有佛教学院,继续培养人才,再光大佛教。另外,也还有许多青年比丘、比丘尼,我也无法一一记得他们的名字,唯愿大家各自努力,将来都为人间佛教发心弘扬。

僧信合力发扬人间佛教再加上现在的学者、教授、居士、大德等,他们有的是虔诚的佛教徒,有的是佛教之友,如吴伯雄等,他们也能像过去的佛教徒戴季陶、李炳南、李子宽、周宣德、南怀瑾、杨白衣等,来肯定佛教、护持佛教、光耀佛教,就看我们僧信二众共同合力,让人间佛教传灯不熄。

大陆在“文化大革命”后,赵朴初长者提出“人间佛教”的口号,这是没有错的,如果有人不同意的话,那他就是不懂佛教了,为什么?因为人间佛教毫无异议的,就是本来的佛教;你若不以为然,那又是什么佛教呢?你举出哪一点不是人间佛教呢?佛教不舍一法,为什么要舍弃人间呢?

也有很多人挂念,人间佛教会不会因为太人间化,而最后流俗了?其实,人间佛教的精神是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弘法事业,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所谓传统,不是一百年前、五百年前、一千年前的传统,而是回归佛陀本怀的传统。所以我说,人间佛教是回归佛陀的本怀。

幸得如今在大陆佛教继起弘扬人间佛教的人才比比皆是,像现在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等。因为大陆之大,人才之多,限于我几十年来偏居于台湾一隅,不能完全知道,实非年迈老病的我能了解还有哪些年轻有为的大德,只有请大家谅解。

不过,我们大家互相精神相依,所谓“要得佛法兴,除非僧赞僧”,我希望这许多法师,不但要发菩提心,来从事人间佛教的弘法事业,尤其要有肚量、包容,中国佛教才能成其大,因为肚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大家多来往团结、亲近善知识,提携后学,培养青年人才,共同来为人间佛教发光发热。就如《佛教青年的歌声》里所唱:“……青年为教的热忱,掀起了佛教复兴的巨浪狂潮,成功的一日,就要来到……”以此来报答佛恩,就不怕人间佛教光明的火炬不能法轮常转、佛日增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