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释迦牟尼佛传 >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第四十五章 十大比丘弟子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万万,其数之多,很难用数目去统计,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常随众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其他分散在各地的,以及后来出家证果的尚不算在内,在这些弟子中,更有最突出的所谓十大比丘弟子。

十大弟子,各有专长,他们所修学的道行,各有各的成就,被人公认的是:

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这十位尊者,帮助佛陀教法的宣扬,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直到今日,他们和佛陀同样的令我们后人景仰!

现在简单地把他们的事迹叙述如下:

智慧第一舍利弗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睺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罗睺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服,着令他们等候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是不会拜其为师的。就因为他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长爪梵志才勇敢地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生起疑惑。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睺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睺罗的面色很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因此把他叫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睺罗,低着头含羞地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学道的沙弥,信众们在米饭中总用胡麻渣和野菜掺合起来布施给我们。人的身体,对于饮食是不分年龄和戒行,都有同样的需要。我们的长老们在他们的受用之外,却不顾我们,让信众对于供养生起分别的心。佛陀!吃了胡麻油和酥酪,身体健康,才能增长力气,才能安心修行;但我们每日只吃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老感觉身体困倦,如何能精进修行?”

佛陀听罗睺罗这么一说,当即制止他,用教训的口气说道:

“这样的事情你不能起分别心,如果想到我们在修行时,能够受到信众一麻一麦的供养,已经算是过分了。”

虽然佛陀是这样教示罗睺罗,但佛陀知道信众们对沙门是这样分别地供养,心中很不欢喜。

佛陀叫罗睺罗走后,又把舍利弗请来,佛陀和颜悦色地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净食,你知道吗?”

舍利弗一听大惊,赶快把当日所受的饮食从肚中吐出来。他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自从我皈依佛陀以来,我就依着佛陀的乞食法而去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另外行乞。”

佛陀向舍利弗讲说六和敬的僧团,长老应如何爱护关怀年少的比丘或沙弥,舍利弗一点不平之气都没有,他对佛陀的教法只有感恩地接受。

佛陀以后更加信任、嘉许舍利弗。除佛陀外,舍利弗在僧团中是最受尊敬的人。

舍利弗渐渐地年老,有一次在祇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着宣扬佛法,他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旅行,佛陀当即很欢喜地允许,并褒奖舍利弗乐于利人的心。但当舍利弗走出祇园精舍不久,一个比丘走到佛陀的座前说道:

“佛陀!舍利弗不是为弘法才去旅行的。他是因为侮辱我,对我感到惭愧,才出外去旅行。”

佛陀最不喜欢人在背后毁谤他人,所以一听之下,即刻着人去把舍利弗追回,并招呼阿难,把大众集合在讲堂中,大家不知为什么要集合,舍利弗也不知为什么佛陀又叫他回来,大家心中都感到不可思议。

佛陀见到舍利弗归来时,很严肃地在大众前问舍利弗道:

“舍利弗!你去后不久,有一位比丘来说你是因为侮辱他才出外旅行的,是真有这样的事吗?”

舍利弗温和而恭敬地答道:

“佛陀!我从出生到今天已将近八十岁的年龄,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杀害过生命,没有妄说过语言,除去为宣扬真理,从没有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论短较长,今天是安居最后的日子,三个月来,我日日忏悔,我的心像碧波一样的澄清,在这个时候,我哪里会轻视他人?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无论什么不净的东西加之于它,它都不会拒绝,粪便、脓血、痰唾,它都甘受如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愿意忍辱而不愿违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东西,或是坏的东西,都是一样将其洗净,我没有憎爱之念,我的心今日好像水流一样。

佛陀!扫帚是用来扫除尘埃,当扫除的时候,是不会选择好恶,我今日的心,实在没有生起好恶的分别。

佛陀!受您的教示,住于正念的我,绝对不会轻视其他比丘,我对佛陀这么说,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个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过失,我愿向那位比丘忏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谴责。”

将近八十岁的舍利弗,对佛陀不亢不卑地作这样如实的禀告,听话的大众没有一个不被感动。

佛陀对那位毁谤舍利弗的比丘说道:

“你毁谤长老的过失,现在不能不忏悔,你没有为僧团的和合设想,你有心要使僧团生起纷争,你假使不诚实地悔过,你的头脑将会分裂!”

毁谤舍利弗的比丘,立刻跪在佛陀的座前,对佛陀恳求道:

“佛陀!请求慈悲怜悯我,给我忏悔新生的机会!”

佛陀庄严地说道:

“你去向舍利弗忏悔!”

那个比丘俯伏低头地跪在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用手抚摸着那个比丘的头,慈祥地说道:

“比丘!忏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果非常之大,人能悔过,能够改往修来,实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忏悔,你以后再也不要犯罪!”

舍利弗的态度,舍利弗的话语,听的人都大为感动。

有一次佛陀带领弟子出外游行布教回到舍卫城时,被大众讥为六群比丘的弟子们,已先佛陀和大众到达祇园精舍而占有比较好的坐卧处,并且还对人说:

“这是我们师父的,这是我们应有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来以后,也赶到祇园精舍,见他过去的坐卧处都被六群比丘占去了,舍利弗没有办法,就在树下静坐了一夜,佛陀早晨起来,听到树下有咳嗽的声音,佛陀问道:

“谁在那里?怎么不在室内静坐?”

年老的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是我,舍利弗。因为昨天跟随佛陀回来的人很多,精舍都被住满,我在树下住一宿,没有关系。”

佛陀听后,就此因缘,对比丘们说法道:

“诸比丘!我问你们,在我的教团中,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座、上等的水、上等的饮食呢?”

比丘们有的说要由刹帝利或婆罗门出家的才可以,有的说要持律修行者才可以,有的说要布教说法者才可以,最后,佛陀庄严地对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往昔在雪山中有鹧鸪、猿猴、大象同在一起,他们虽是朋友,但不互相尊敬,后来觉察这样不对,才对年龄最长的恭敬,依他的教诫,这样,他们身坏命终时,都转生善处。诸比丘!你们要崇敬法腊的年老者,在现世受人称赞,后世也才能生在善处。诸比丘!我的教法中,没有阶级的高低,但我的教法中有法腊戒长的长老,你们要奉事礼拜、供养,长老们是应受第一的床座、第一的水、第一的饮食。”

佛陀的法语,舍利弗听了很感激,诸比丘听了也很感动!

舍利弗的老友目犍连,有一次在布教的途中被裸形外道暗害,舍利弗得知这个消息,心中很伤感。

佛陀知道目犍连被裸形外道暗害,心中也很难过,他从巴连弗城渡过恒河,到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树林,告诉大众说,三月后自己要进入涅槃,大家一听,像天崩地裂一样,都感到宇宙旋转起来,其悲哀的程度,比父母死亡犹有过之。

佛陀在这三月中,到祇园精舍、竹林精舍、重阁讲堂、瞿师多精舍、鹿母讲堂等地巡回一次,佛陀想在涅槃以前,希望相逢的人和他相逢一下,希望要讲的话讲一下,就在这时候,舍利弗想要先涅槃。有一日,他在禅定中想:“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进入涅槃,现在佛陀涅槃的日期渐渐到了,我是应该先佛陀进入涅槃比较好。”

舍利弗心下这么想,他即刻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来说道:

“佛陀!我现在想进入涅槃,请佛陀允许!”

佛陀注视舍利弗,良久,才说道:

“舍利弗!你为什么要这么快就进入涅槃?”

舍利弗禁不住伤感的样子回答道:

“佛陀!我听说在最近,您就要进入涅槃,我不忍心见到佛陀涅槃,而且,我常常听佛陀说,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必先于佛陀之前涅槃,我想,现在正是我进入涅槃的时候,我恳求佛陀允许!”

佛陀又再问道:

“舍利弗!你知道你要涅槃的时候,但你要在什么地方涅槃呢?”

“我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我百岁的母亲还健在,我想见到母亲后,在生养我的房中进入涅槃。”

“我不阻止你,舍利弗!你可以照你的想法去做。不过,你是我弟子中无比的弟子,你走的时候跟大家说些最后的教示吧!”

佛陀命令阿难,集合比丘大众送舍利弗,而且舍利弗也要向大众说些告别的话,大家很快集合而来。舍利弗先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从过去生中,就希望能值遇佛陀住世的时代,我终于满足我的愿望,我没有比遇到佛陀再欢喜的事。几十年来,承受佛陀的慈悲教导,使愚痴的我得开慧眼,获证圣果,天下的言词,也道不尽我内心的欢喜和感激。现在,我去世的时候近了,我马上就要舍弃世间上的束缚,可以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我像负了很远的重荷,现在就要放下来的人,解脱五体的束缚,不受诸有的苦恼。这是我和佛陀最后的告别,佛陀!请接受我的顶礼!”

舍利弗合掌顶礼,空气非常静默、严肃。

佛陀点点头,舍利弗静静地站起来向外退出,直等到看不到佛陀的时候,才转身而去。

诸比丘都捧着香华送舍利弗,这是寂静、庄严的行列,流着眼泪的人也不少。

舍利弗走了一程,对大家说道:

“请大家在此止步,不要再送了,只要均头沙弥跟我来就好。各位请回,自己修行要紧,希望努力精进脱离忧苦的境界。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上,实在是很稀有的,好像优昙钵罗花的开放,要几千几万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难得的,正确纯洁的信心更难养成,我们能够出家,能够听闻佛陀的正法,更是百千万亿身中稀有的事。希望大家更进一步来精进,诸行无常,更战胜这个苦,到达无我涅槃的境地,那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那才是一个寂静安乐的世界。”

舍利弗说法的时候,大家想到这是舍利弗最后生离死别的遗言,想压制着悲哀也不能够,眼泪潸潸而下,都异口同声地问舍利弗道:

“你是佛陀的首座弟子,是我们比丘中的长老,以后要你领导我们从事佛化工作的事情还多,你为什么要这么早就进入涅槃呢?”

舍利弗明白大家的心,仍然很安静地说道:

“大家不要伤心,这个世间是无常的,大家不都是常听佛陀这样说吗?须弥山有崩坏的时候,大海有干涸的一日,如同芥子那么微细的关于我舍利弗色身的死亡,这是当然的,这就是世间的实相。我仍然要叮嘱大家的就是要一心修道,脱离苦海走向极乐清凉的世界最要紧。从事佛陀教法救世的工作,世世代代,只要众生想灭苦求乐,为了他自己,他就会来延续佛陀的慧命。”

舍利弗的话令大家很感动,大家知道这次和舍利弗分别,以后就永远不能相逢,他虽然吩咐大家回去,但大家仍然跟在他的身后。舍利弗并不喜欢他们这样依恋不舍的态度,又再断然拒绝他们的送别,大家无法,只得目送长老舍利弗的背影,仍然不想回去。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眼泪就流个不停,他们虽然已经觉悟,但人情还是不会变的。

舍利弗走后,佛陀在室内坐禅,更加发挥精神力,默默地和世间挑战,室内充满着静寂凄清的气氛。

舍利弗离开佛陀和僧团以后,思潮起伏,感慨万千,但他的心并不紊乱,而是更加澄明,他此刻像站在雪山的峰顶,全宇宙都浮现在他的心中。

舍利弗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均头默默地一步一步地跟随。

舍利弗到达故乡的村庄,已将近日落黄昏的时候,他遇到他的外甥优婆离婆多,舍利弗问他道:

“祖母在家吗?你去告诉她说我回来了,请她把生养我的房间打扫洁净,我休息一下就来。”

“好的!”优婆离婆多见到舅父归来,非常欢喜,他即刻就先去祖母的住处将舅父回来的消息告知。

舍利弗回来做什么,他的外甥是不知道的。

舍利弗的母亲听到久未谋面的儿子回来的消息,非常高兴,舍利弗虽然将近八十岁,但在他已有百岁的母亲心中,仍然是把他看成小孩子。

把生养舍利弗的房间打扫清净,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但母子的相逢使她欢喜兴奋得不再考虑个中的缘故。

舍利弗回到家了,和家人一一问好,全家都异常欢喜,他的外甥替他洗足,送他进入净室,舍利弗入净室后,才把回来涅槃的消息告诉大家。

他的母亲和家人大惊,均头则不慌不忙地照顾。

“这是没有关系的,你们放心。”舍利弗说,他再加重语气认真地说道:“母亲!我的心很落实也很安稳,我今生逢到我的老师救世主佛陀,接受他的教导而依着实践,我已经从生死的迷海中得救,已经从烦恼囚笼中解脱,没有什么可恐惧的事。我所以归来,就是为了进入涅槃。我是佛陀上座的弟子,我应该先佛陀而进入涅槃,请你们安心,人间谁没有死?像我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涅槃实在是最幸福的事!”

舍利弗又把佛陀的法语转诵一些给母亲听,他的母亲很懂得他的意思,向舍利弗道:

“你讲得很对,不迷进入涅槃,没有生死之患实在是无上的幸福。那就请你安静一回吧!”

舍利弗的母亲虽然这么说,但她退归自己的房中,内心禁不住一阵悲哀,眼泪也流下来!

舍利弗对沙弥均头道:

“你到那边房中去,我一个人在这里就好。”

舍利弗回来涅槃的消息传遍村庄的时候,已是半夜三更,但居住在附近皈依过佛陀的人都聚集而来,他们要拜见舍利弗向他问好,并希望听他的说法。

均头引大家坐在一个地方等候,告诉他们,等尊者休息一会再会见他们。

更深夜静,舍利弗的净室中没有一点声音。

东方现出晨曦,黎明渐渐到来,舍利弗喊均头的名字,问道:

“有什么人来了吗?”

“是的,听到尊者要入涅槃而来求见的人。”均头在回答。

“那么,你去把他们请来。”

“好的,他们很喜欢见到尊者。”

均头对大家说,尊者愿和大家相见。

大家以为不能见到舍利弗尊者的生容,听到这个消息极为兴奋。大家静静地,放低声音,不敢咳嗽,集合到舍利弗生养的室中来,这是神圣的相逢。舍利弗对大家说道:

“你们来得很好,我也想和你们见一面。四十多年来,我接受佛陀的教示,到各地弘法,在这之间,万一我有罪过,希望大家最后给我宽恕。我在老师救世主佛陀的身边四十余年,我对恩师从来没有生过一念的不快,或是一念的不满,我是越来越感激佛陀。我在这个世间上,对有如大海那么深广的恩师的教示,还有深深不解的地方,今天想起来对救世主的恩师实在无限的抱歉。不过,以我被人称誉的那一点智慧,我是了解到佛陀的慈悲,我遵照佛陀的教示而行,努力精进,我也获得正觉。我没有我执,我今日向你们告别,我要进入寂静的涅槃境界,我愿跟随佛陀之后,永远不生不死地长住在宇宙之间。”

大家听到舍利弗的说法,看他那安静的样子,想到这就是将要去世的人吗?真叫人不解!

大家很恭敬佩服,又很感伤,均头请大家礼拜出室,舍利弗安住禅定,右胁而卧,遂入涅槃。

舍利弗的百龄老母很悲伤,但又感到这样美的去世进入涅槃是很幸福,她对于自己的将来之死,也自信能欢喜迎接它的来临。

舍利弗涅槃后的七日,把他的遗骸荼毗,均头沙弥捧着他的遗骨回到竹林精舍,把一切经过先告诉阿难,阿难流着眼泪带着均头详细地报告佛陀,佛陀默默地听着。

佛陀知道阿难起初看到目犍连被裸形外道暗害,现在又看到舍利弗涅槃,心中一定万分的伤感,佛陀就问道:

“阿难!你悲哀挂念什么呢?难道舍利弗涅槃不可贵吗?难道他接受我的教法,把我的真理带走没有留下来吗?”

阿难恭敬合掌回答道:

“不是!佛陀!我不是这样的悲哀挂念。舍利弗尊者奉持戒仪,智慧很高,善于说法,勇于布教,他永远是那么热忱地为教工作,这不但为我们所知,连异教徒都在赞叹。想到现在舍利弗尊者既然不在,为了正法的流布,为了千万年后的教团,受他早于涅槃的影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挂念,我想也是大家的悲哀挂念。”

佛陀知道这个事实,但佛陀静静地说道:

“关于这个你不要挂念,舍利弗虽然不在,法是不会失的。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大树要砍倒以前,先要砍掉大的树枝;宝山在崩坏以前,先要崩倒大岩,目犍连和舍利弗在诸比丘之内先入涅槃,这也是法的自然顺序。佛陀不久也要顺着法性进入涅槃,你们不要失望;佛陀的教法是不会随人而去的,佛陀千千万万年永久活在信的人的心中,佛陀会永久照顾他们。你们要皈依法,皈依我所说的真理,不要皈依其他。进入涅槃,去极乐世界,是第一重要的工夫!”

佛陀说了以后,集合诸比丘,从均头沙弥的手中,接过舍利弗的灵骨,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这个灵骨,在数日前,就是为众生说法施教的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广大无边,除佛陀以外无人可比,他证悟法性,少欲知足,勇猛精进,常修禅定,为教为人,没有我执,不喜相诤,远避恶人,降伏外道,宣扬正法,他已获证解脱,无诸苦恼。

诸比丘!你们看,这就是佛陀亲弟子的遗身!”

佛陀讲说时,大家不知不觉地对舍利弗的灵骨都五体投地地恭敬顶礼。

神通第一目犍连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当初他和舍利弗尊者同是婆罗门的种姓,听闻佛陀的因缘法而带领一百弟子和舍利弗同时皈依佛陀。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座下,是最激进的弟子,凡是推动佛法遇到阻力的时候,他是最反对妥协忍让的人,他有神通,和外道斗法是百战百胜。

但是,神通不是根本之法,佛陀常常呵斥自恃神通的弟子,因为神通对于了生脱死毫无关系。

目犍连尊者不听佛陀的指示,迦毘罗城被围困时,他以神通往救释迦族,结果他才知道神通敌不过业果。最后他为了布教殉难,神通不能救他,这正是他现身说法,给后人的警诫。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分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分内外都能看到;甚至人心中的念头,他也能知道。

关于能看到人的心,目犍连和莲华色女有过一段故事:

有一次目犍连经过一座园林,有一个中年的美人莲华色女,带着媚态走近目犍连,向目犍连点头招呼道:

“目犍连尊者!有时间吗?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目犍连注意一看莲华色女,不但看到她的面容,而且看到她的心。原来莲华色女是一个卖笑的女人,她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现在受外道的煽动,想以她的美色来诱惑目犍连,破坏目犍连的戒行。

莲华色女虽然是半老徐娘,但她的美色却是世间稀少,假若是别的男人,在她的魅力之下,一定会动心,可是在目犍连之前,她却找错了对象。

莲华色女的心地不完全是黑暗罪恶的,不过,她不知道她有善美的良心,因为她过去有不幸的遭遇,所以助长她玩弄世间的性情。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看清莲华色女心中的企图,因此就站下来说道:

“可怜的女人!你的遭遇已经是那么的不幸,你怎么还不知道自己的苦恼?你现在打扮得这么妖媚,自以为你很美丽,可是我看你的身体不但是丑陋的、是污秽的,而且我更知道你的心中有着非法的企图!

你的身体,骨与骨的相连,筋与筋的交错,全身像弯曲的蛇一样。赤的血、黑的血,流动在你的体内。在你的皮肤当中,汗液、泪水、粪便,从九孔中不时地排泄出来。你不知道人的身体不净,装饰着外表自以为得意,迷于虚妄的美丽,好比老象沉溺于污泥,越陷越深。”

莲华色女用惊奇的眼光看目犍连,她不觉忏悔似的流泪说道:

“尊者!你说的话很对,我装饰着污秽的身体来迷惑人,实际上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的身体,不过,我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人,无论怎样我已经不能得到救济,我将来会被恐怖的因果所缠。”

目犍连又安慰她道:

“你不要自暴自弃,不管过去如何,只要忏悔前愆,没有不可救的。衣服污秽时用水洗,身体肮脏时也可以水洗,心里不净时,可以用佛法洗。再污浊的百川,只要流到大海里去,大海水总会洗清百川流入的那些水,我的老师,大圣佛陀的教示,能够洗净污秽的人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悟道得救!”

莲华色女很欢喜,又像不信似的说道:

“佛陀的教示真是这么慈悲伟大吗?尊者!你还没有知道我的过去,我说出来你一定避面不愿听,我的过去实在是太不幸太罪恶了。”

“你说出来听听也好。”

莲华色女就很羞惭地叙说她的过去道:

“尊者!我的名字叫莲华色女,是德叉尸罗城中长者的姑娘,在我二八年华的时候,父母为我招赘了夫婿。不久,父亲不幸去世,失去丈夫的寡母,就同我的丈夫私通,我知道时,真是肝肠寸断。我那时已和我的丈夫生了一个女儿,一气之下,我就舍弃女儿出走了。脱离家庭后,我在人海中漂泊了几年,又改嫁一个丈夫,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有一次,我改嫁的丈夫出外经商,他从德叉尸罗城回来时,瞒着我以数千黄金购买了一个小妾,他起初守着秘密,不让我知道,把那个姑娘藏在他朋友的家中,后来我知道时,哭闹着要看看那姑娘是长得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要夺去我丈夫的爱情?可是,尊者!我不看则已,一看差点闷绝倒地,原来那个小姑娘就是我和前夫所生的女儿。

尊者!当我知道这样的事实后,叫我如何不悲伤呢?我想到我的罪恶怎么这样深重?当初,我的母亲夺去了我的丈夫,现在,我的女儿又和我合争一个丈夫,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人呢?我又离家出走了。从此我讨厌世间,我讨厌人类,我做了卖笑的淫女,我要玩弄世间,玩弄人类,我就是这样打发着我罪恶的生活。

尊者!只要有钱,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用我说,尊者已经知道我为什么来此要向你的戒行挑战,现在我该如何向尊者忏悔才好?”

目犍连听莲华色女叙述她的身世以后,并没有轻视她的心,反而看到莲华色女的心此刻很真、很善、很美。他用怜悯同情的语言对她说道:

“莲华色女!我听完你的身世,虽然它是一段可恨的因缘,但若能依着佛陀的教示而行,这样的因缘是有结束的时候,辽阔的大海、无边的大地,是能藏纳污秽的。只要你能忏悔过去,精进佛道,过去的一切没有问题,此刻你获得佛陀救济的机缘已到,你跟我去见佛陀吧!”

莲华色女很欢喜,她以这样的因缘做了佛陀的弟子。

后来,在佛陀女众弟子的僧团中,莲华色女成为模范的比丘尼;比丘中是目犍连神通第一,比丘尼中就莲华色女神通第一!

改过自新,是离苦得乐的不二法门。在大圣佛陀的教法中,哪怕他过去是有十恶五逆大罪的人,只要他精进修道,回心忏悔,总是可以得救的。

目犍连不但是神通第一,大孝大慈更是闻名,他曾入地狱救母,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相传至今。他曾劝弟布施,以神通力带弟往六欲天中,令其知道布施功德不会唐捐。他曾代佛陀讲说七佛通偈,七佛通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他和舍利弗好像是佛陀的左右手,佛陀特别信赖的就是舍利弗和他。

目犍连和舍利弗献身推动佛陀的法轮,贡献最大,佛陀的教法能于很短的时间遍及全印,他俩实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光荣归于佛陀,他们从未为自身的利益着想。

佛陀教法的隆盛,信仰的人当然欢喜,但不喜欢佛陀教法隆盛的不但是提婆达多,还有更多的异教徒。尤其自从阿阇世王皈依佛陀以后,他对其他异教非常排斥,这更增加异教徒憎恨佛法的兴隆。

异教徒不敢来压迫佛陀,他们现在不但畏惧佛陀的威德,而且也畏惧国王的势力。最后他们想到先除去佛陀的两臂,那就是舍利弗与目犍连。

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伊私阇梨山,他在山中静坐时,被当时的裸形外道见到,他们就集合很多人从山上投下石头,石头如雨般落下来,目犍连无常的肉身被打成了肉酱。但裸形外道两三天中不敢走近目犍连亡身的地方,他们惧怕目犍连的神通力。可是目犍连为了传播佛法的种子,为了给后世做个为法牺牲的榜样,他的色身真的是与世长辞了。

比丘们不久知道目犍连殉教的消息,有的垂头丧气,有的要为目犍连向异教徒报仇,有的就请问佛陀道:

“佛陀!目犍连尊者是那么了不起的人,他过去在跋伽国布教时,恶魔以神通进入他的腹中,他能安静地告诫恶魔说,佛陀的弟子,除非业力现前,恶魔是不能害的,恶魔惧怕他的神力就又出来。现在这么一位有神通的尊者,真的是业报现前吗?他的后果怎么这样的不幸呢?”

佛陀体证到宇宙的真理,他没有像比丘们那么激动,安静地告诉大众说:

“对!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只有目犍连尊者,亡身的时候不迷而进入涅槃。生死的问题,在觉悟者之前是不成问题。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惊慌惧怕,要紧的是对于死时有无把握?目犍连为着宣扬如来的教法,他的牺牲真是无限之美!”

知道目犍连被害的阿阇世王大怒,下令搜捕杀害目犍连的凶手,很多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说法第一富楼那富楼那尊者在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是说法第一!

佛陀的弟子中有着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到处帮助佛陀宣化,受人热烈欢迎的比丘,其数实在很多,而富楼那能在大众中被大家推举为说法第一,这说明富楼那尊者说法不但有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而且他更有布教家的精神。

有一次,富楼那尊者在听完佛陀说法后,等大家散去,就很恭敬地跪在佛陀座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

“佛陀!我们做弟子的人,能有佛陀做我们的老师,奉行正法,真感到机缘的难遇和无上的荣幸。我想,我和大家皈依佛陀,不是为了生活上的衣食问题,也不是为了把佛陀的教团当做我们避难的乐园,我们是为了救自己永久的慧命,宣扬佛陀的正法于人间,利益一切众生,才是我们的职志。我现在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我到输卢那国去布教!”

佛陀听富楼那说后,很欢喜他的请求,但伟大布教家的佛陀,知道布教的艰难,就照实告诉他道:

“富楼那!教化众生,利己利人,宣扬正法,我很嘉许你的志愿。但是我又不能不告诉你,布教不一定要到输卢那国去,你最好另外选择一个教区,明天就启程,我们欢送你!”

富楼那不明白佛陀的意思,怀疑地望望慈祥的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不明白佛陀的意思,凡是有众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布教吗?现在弟子发愿到佛化尚未普及的输卢那国去布教,佛陀为什么要叫我另换其他的教区呢?”

佛陀解释道:

“富楼那!我告诉你,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的不便,那里的文化还没有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为风习,外国去的人,很容易在那里丧身失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布教,难道是不怕危险吗?”

富楼那被佛陀一问,反而微笑着,坚决有力地表明他的志愿道:

“佛陀!您老人家慈悲爱护我们弟子,我们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感激。我为了感谢佛陀的恩惠,更欢喜愿意把我区区的一切奉献给佛陀,奉献给正法和一切众生。我正是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的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才觉得非要到那边去传教不可。到那边去,我知道有一切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区区我的个人安危,实在不值得去顾虑。请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辟人间的净土吧!”

佛陀面容放射出慈祥之光,感动并高兴富楼那为法忘躯的精神,但佛陀仍想试试富楼那有多大的毅力,所以又很亲切地问道:

“富楼那!你说得一点不错,做佛陀的弟子,布教和修行是第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去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教导,破口大骂你,你的感觉如何呢?”

富楼那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是野蛮的人,光是骂我,还没有动用棍棒打我!”

“假若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又再慈悲地试问着。

“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富楼那回答,“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我,还没有忍心用刀杖刺伤我。”

“假若他们用刀杖把你刺伤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地把我打死。”

“假若他们把你打死呢?”佛陀又再进一步追问。

“这我就要更感激他们,他们杀害我虚幻的色身,帮助我进入涅槃,帮助我以身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就是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大喜,称赞道:

“富楼那!你不愧是佛陀的真弟子,修道、布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做佛陀的弟子,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要有你这样的精神,布教师应具十德:

一、善知法义德二、能为宣说德三、处众无畏德四、辩才无碍德五、方便巧说德六、随法行法德七、具足威仪德八、勇猛精进德九、身心无倦德十、成就威力德富楼那!帮助佛陀宣扬真理,布教师的精神与肉体的素质同时重要,在精神方面,先要对三宝确立不动摇的信仰,再以慈悲、沉着、才智、健康为助;在肉体方面,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再以品行、风度、声音、辩才为助,你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你可以到输卢那国去布教,我很放心也很欢喜你去!”

富楼那听完佛陀的开示,受到佛陀很大的鼓励,他很感动,加强了他对布教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以后,在比丘们欢呼送别声中向输卢那国而去。

不久,富楼那在输卢那国收有五百弟子,建有五百伽蓝,他在僧团中说法第一的美誉就这样传扬开来。

富楼那尊者不是只求自利的人,他精进佛道,勇猛修行,有一次佛陀特别告诉他成就菩萨的四种法门,佛陀道:

“富楼那!修学佛道的比丘,先要成就菩萨四法,才能于正法中得不退转,是哪四法呢?

第一、听到未曾听过的法门,思量义理,不可即刻批评。

第二、希求多闻,深生欲心;于空闲处,深生乐心;求断嗔恚,修集慈观;为断贪欲,修不净观;为断愚痴,修因缘观。

第三、要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即能成就无依止智,对于一切法不念不分别,才能为众生宣说大法。

第四、要广行布施,严持戒行,勇于忍辱,精进菩提。

富楼那!你能成就此菩萨四法,当能常为诸佛称赞!”

富楼那尊者是佛陀座下的名布教家,因此很得佛陀的欢心,常受到佛陀的赞美!

解空第一须菩提佛陀的比丘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是须菩提尊者。据说当须菩提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中就有空生的征兆。佛陀在般若会上,发挥究竟的空理,对它能彻底解悟的,也首推须菩提。

有一天,佛陀忽然不在僧团中,所有的人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处。大家非常惊讶,阿那律以天眼观察,告诉大家说佛陀到忉利天去为母说法,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佛陀才会回来,大家见不到佛陀,都非常的思念,每个弟子们都有一日三秋之感。

三个月过去,佛陀重降临人间,佛陀还未到达僧团时,知道的人都争先恐后地出去迎接。此刻,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窟中缝衣,知道佛陀下降人间,当即放下衣服想赶快去迎接,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法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和合,这是没有认识诸法的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如果要想见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总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东西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想不应该被事相所迷。”

须菩提因有这样认识,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坐下来又再缝衣服。

佛陀的归来,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华色比丘尼第一个抢先迎接佛陀,她对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莲华色首先前来迎接佛陀的圣驾。”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

“莲华色!迎接我回来的你不能算是第一人,须菩提尊者观察诸法的空性,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华色比丘尼听佛陀这么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自己很惭愧,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会上,对须菩提说道:

“须菩提!你很有辩才,深能体会真空的道理,你可以向在场聚会的菩萨们,解说般若波罗蜜相应之法,满足他们的所学。”

佛陀这么说时,在座的会众心中都在猜想道:“须菩提尊者是以自己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如是甚深之法呢?还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呢?”

须菩提知道会众中的心意,他就说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违的,弟子们来说教,不论什么深浅的教法,如果要能说得契理契机,这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说教,劝人修学,才能获证到法的本性,才能和法的实相相应,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以佛陀的威神之力,现在来宣说修学菩萨道的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理,这不是以我的智慧辩才之力所能胜任。”

须菩提说后,顶礼佛陀,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我受佛陀的敕命,来说明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法,但是什么法才名为菩萨呢?什么法才名为般若波罗蜜呢?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也不见有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即使这两个法的名称我也没有去分别。我以这样的认识来表达菩萨说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法,佛陀!我能够满足菩萨们的所学吗?”

佛陀很欢喜地回答道:

“须菩提!菩萨只有名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只有名为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名称,亦只有名称而已。这个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譬如讲‘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有为的诸法,是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阳焰、如水中月的。可是,须菩提!菩萨要证得不生不灭,仍然要修学菩萨法与般若波罗蜜法的假名与假法。

须菩提!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的常与无常,乐与苦,我与无我,空与不空,有相与无相,有为与无为,垢与净,生与灭,善与恶,有漏与无漏,世间与出世间,轮回与涅槃,都是不可执著和分别的,其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

须菩提!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时,不应对诸法起分别之想,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菩萨修六波罗蜜等其他诸行,也是不见菩萨的名;不见般若波罗蜜,也不见般若波罗蜜的名。菩萨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诸法的实相,而这个实相才是不垢不净的。

假若菩萨能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知道名相是权巧而假为安立,则对色、受、想、行、识和其他一切诸法,都不生起执著,对智慧不生执著,对神通也不起执著,对什么都不生起执著,为什么要对一切法都不执著呢?因为有执著就是不可得。

须菩提!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对一切法都不起执著时,才能增加完成六波罗蜜的修行,才能进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供养诸佛,庄严清净佛土,自己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须菩提!你有这样想吗?色,是菩萨吗?受想行识是菩萨吗?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吗?地水火风空识是菩萨吗?远离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风空识的人是菩萨吗?”

须菩提回答道:

“佛陀!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明知故问而说道:

“须菩提!你说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这是什么缘故呢?你可对诸修习菩萨法者说明。”

“佛陀!本来所谓众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论什么菩萨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识是不可得,说有这个法,说没有这个法,远离这个法性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听须菩提的回答,很高兴地称赞道:

“对!须菩提!所谓菩萨,所谓般若波罗蜜,皆是不可得,菩萨虽要修习,但本无修习。须菩提!我再问你,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是菩萨义吗?”

“佛陀!色受想行识等都不是菩萨义!”须菩提深有了解地回答。

佛陀又再很欢喜地嘉许须菩提道:

“须菩提!你说得非常对!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或常或无常,或有为或无为等,皆是不可得,菩萨应以海阔天空的心情去修习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你说你不见到菩萨与菩萨名的法,法与法界,法界与眼界,眼界与意界,这些相对的诸法并不是对立的。是什么原因呢?离开有为而说无为这是不能够的,离开无为而说有为也是不能成立的。须菩提!菩萨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不见什么法,就能无诸恐怖;把心不停于法,就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菩萨心的作用,也是不可得和不可知的。因此,这个心,不停于任何一物,也才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如你所说,菩萨应如此修学般若波罗蜜。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也不得菩萨的名,这才真名菩萨,真名般若波罗蜜,这是为菩萨所说之教。”

须菩提对性空的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就这样在僧团中受着大众的尊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