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提到人的寿命,到底要“活”多久才好呢?日本禅师丹羽廉芳曾提道:“人寿像马拉松赛跑,谁有耐力,谁就可以获胜。”人的寿命不一定要长久,因一个人除了身体的寿命外,还有语言的寿命、信仰的寿命、功德的寿命、事业的寿命、共生的寿命等各种层次的寿命,在历史上,一些有声望的人,其寿命有多长?
对台湾最有贡献的郑成功是三十八岁、精忠报国的岳飞是三十九岁、基督教的耶稣是三十六岁、孔子门下第一贤者的颜回是三十五岁、佛门中有名的《肇论》作者僧肇是三十二岁、亚历山大是三十三岁。一个人的功业非靠年岁成就的,有志不在年高;在世间上的寿命多久并不重要,重要在于精神上的寿命。
(二)我常喜欢拿“换衣服”来比喻人的死亡:衣服破旧了,就换件新的;这个躯壳老朽了,当然要换一个新的身体。我也常以“搬家”来比喻生命的转递,这个房舍破旧了,就搬到新房子去住。问题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资本?如果你有钱,你可以换一件更美丽的衣裳,或是你可以搬到更豪华的高楼大厦去住。
这“资本”就好比是人的“功德”;如果你没有资本,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积那么多的“功德”,就好比你把原来的衣服当了、把原来的房子卖了,那么你只好换一件更褴褛的衣服穿、更简陋的房子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