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工作上,如果因为一些小事和同事们发生纠纷,不能太过较真和强硬,要能忍就忍,能让就让。留人面子,留己后路。但是,我们不能做一个什么都给面子的人,要给自己设一个底线,在自己的底线之上,我们就原谅,但超过了这个底线,我们就要还击。在告诉大家自己有修养、有素质的同时,也要告诉大家自己是有尊严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受到尊重,活得开心。
薛彤刚进公司时,做的是行政工作,工作比较琐碎,但是她从来没有表示出任何的不满和不耐烦。不仅如此,薛彤为人也很热心,同事们请他帮忙,只要她有时间就会爽快地答应。大家觉得她好说话,给面子,所以很多事情都找她来做。
有一天,薛彤和一个资深的老同事一起去办事,回公司的时候,老同事说有要事要回家一趟,让薛彤
一个人把资料带回去。薛彤回来后把资料放在老同事的办公桌上。第二天,老同事来上班时,资料却不见了。
薛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无法解释,就只能听老同事的抱怨:“我交给你公司资料,你有责任保管好。你做事怎么这么不小心,一点责任感都没有!”薛彤没多说什么,回到座位上把昨天拿资料的过程回忆了一遍,结果还是没想到资料会在哪里。后来,老同事在自己脚下的垃圾桶里找到了那些资料,原来他因为忙乱,把资料当成废弃的文件扔掉了。老同事知道自己错怪了薛彤,但碍于面子没有道歉。在此后的工作中,老同事经常帮助薛彤做些事。薛彤觉得自己的忍让是对的。
随着业务的熟练,上司让她独自为公司采购办公用品。回公司后,一些好事的同事凑过来说:“这么点儿东西就花公司这么
多钱啊?”薛彤听他们的言外之意是自己捞了公司的钱。于是,她走到这些同事面前,把购货单和购物发票拿出来给同事们看:“这是买这些物品的发票,你们看看有什么出入没有?”同事们都不好意思地走开了,他们觉得自己的“玩笑”有点儿过分,已经涉及一个人的品质了。
大家看到薛彤对公款的严谨态度后,便很少再拿这样的话来询问她了。上司知道这件事后,对薛彤大加赞赏,把重大的采购任务都交给薛彤处理。
当老同事不满地责问薛彤时,薛彤并没有反击,而是选择给人留面子。因为这没有触及她的底线,而且情况谁也搞不清楚。最后,老同事发现自己错怪了人,尽管他没有认错,却在工作上帮助了薛彤,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但当有人怀疑自己贪污了公款时,薛彤坚决做出了
反击,这种事情上一点儿情面都不留,一下子表明了她的态度——她很在意别人这样的质疑。因为她的不退让、她的自我证明,大家对她的品质有了足够的认识,对她也多了一份信任和尊重,上司还因此更加器重她。
不可否认,生活中也是存在着小人的,这些小人要么喜欢给别人下绊子,要么喜欢抢别人的功劳,对待这类人,我们要格外留心,不能没有原则地退让。世界并不完美,它充斥着各种矛盾和利益的冲突,所以更容易激发小人的“作战情怀”。我们要学会应付小人,单纯、软弱的人很容易被这类人欺负。尽管与人相处时,忍让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忍让的限度,就会沦为“职业受气包”。
俗话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当我们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时,我们就不要再忍,不要以为息
事宁人就可以解决问题,这时就需要较真。因为,有时候过度的忍让会助长小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和不断膨胀的侵犯心理。因而,我们要谨防小人在我们面前成为“大小人”。我们要给这些人以“当头棒喝”,对他们予以坚决的回击。当然,这里所指的回击,并不是指动用武力或大吵大闹,而是让他们明白,你们的手段我们知道,我们有能力和你较量。如果你们再犯,我们将不会客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维护自己的威望,争取自己的权益。
所以说,凡事不要太较真,做人要讲究“外圆内方”。也就是说,与人交往时要随和,减少与人之间的摩擦,但内心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在原则问题上随波逐流。给人面子也要如此:要尽量给人面子,但也并不是毫无原则无休止地退让。一旦涉及道德底线,要做到寸步不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