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唐朝天空:李国文散文集 > “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

等我发现抄近路,在山间小径走着,愈来愈狭窄、愈陡峭,愈来愈不像一条路的时候,已渐渐走入浓荫蔽日、肃杀阴森的密林中去,那气势便有点毛骨悚然了。其实,这时脚下的路,实际上倒是跳出这张无形的网,反方向地越走越远。分明明朗的晴天,雨滴飘然而至,树叶纹丝不动,却有飕飕凉风,连空气也变得原始、生野,周围的响动、声音也十分的陌生了。

糟了,我想我是迷路了。

更糟的是,从天亮到此刻日头偏西,不但粒米不曾打牙,连口水也没喝过。

按说,一个活人在森林里,是不应该饿死的。但我想,倘不饿到快死的程度,倘有一线生机,还是下不了狠心张嘴去吞噬那些苦涩的浆果和爬行的虫豸。既然我还能支撑,那我就必须走出绝境。我知道,碰上这种鬼打墙的事情,也许绕来绕去,走的全是冤枉路。惟一的办法,应该停住脚步,节省体力,冷静下来思考出路。可深秋的夜晚里,从树顶上看到的星辰,从树隙中吹来的凉风,你想到的不是李商隐的那句美不胜收的诗,而是那份饥渴难忍,那份孤寒凄冷。那份说来也不怕丢丑的死亡恐惧,更煎熬着毫无出路的我。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继续摸索着前进,至少死和活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但一步一步走下去,却太艰难。最后,精疲力竭的我,在渐渐黑得什么也分辨不清的山林里,只好四脚落地爬行。终于,连爬也爬不动了。我不知道那时那刻的我,离死亡还有多远?不过,我相信,真到了临近死的时刻,对死的威胁,倒是渐次地淡漠了。

就在这一刹那,远处传来了我此生中所听到的一首最美的歌。

我知道那是苗歌,那是苗乡青年男女,在收获季节以后,谈情说爱的情歌。这歌声便成了我前进的方向,不管脚下是不是路,直奔过去。其实,距离并不很远,隔座山而已。细细琢磨,人生有时如同迷路,悟过来,告别那永远也走不到头的路,也只是一步之遥罢了。

于是先闻

到了烧茅草的烟味,接着看到了篝火的光亮,随后,是幢幢人影。我肯定是再无半点力气了,才喊了两声便跌倒在沟坎里。等我睁开眼,已发现我躺在窝棚中的一堆干草上,一盏马灯映亮了围着我的几张年青男女的脸。这之中,有我熟悉的,也有我陌生的面孔。

那个夜晚,是我这一生中最温馨的记忆。

不仅仅是温饱,人除了这个基本需求以外,还会渴望一些别的什么。那篝火堆里烤得滚烫的红苕,那瓦罐里的新米粥,那水壶里家酿的糯米酒,当然是无与伦比的甜美,至今回忆起来,点点滴滴,犹在心头。但永不能忘怀的,是他们把我当做朋友看待,而不是必须加以戒备防范的敌人。尽管他们其中也有人知道我是谁?我怎么回事?但他们只字不谈那些恼人的话题,一个劲儿地劝我吃,劝我喝,言语变得十分多余。

等我吃饱了,喝足了,向他们打听回去的路线时,他们惊讶地打断了我的话,不让我说下去。那意思我完全懂得,你好不容易摆脱那些总在设法折磨你的人,干吗还要自投罗网呢?

那种不快活的日子,还没过够吗?

你为什么偏要回去呢?你愿意上哪儿,就上哪儿!就是不能再回到你那个老地方!

那几个苗族青年劝过我来着,是的,我也在灵魂中拷问着自己,我干吗一定要回去呢?

尽管我答应了这些善良的人,我不,我绝不;等我告辞了这些殷勤的、好客的、特别富于同情心的人,重新上路的时候,篝火已成残烬,东方开始放亮。我能感觉到站在山坡上的人,那一份期待,然而,我还是走上了我不情愿,也是这几位朋友们不希望我走回去的路。

是与生俱来的怯懦么?

是那无形的网,不但拘紧了身体,还束缚死了那颗心么?

我一边走,一边诅咒自己,中国这么大,世界这么大,你为什么就不能多一点突破的勇气呢?当我执笔回叙这段往事的时候,不禁怀疑,谁能保证不会再碰上这类那类十分的勉强,十分的别扭,乃至于以笑着的面孔要你接受的屈辱、作弄、践踏、蹂躏呢?是否有勇气大声吼出一个“不”字来,跳出罗网,义无反顾,掉头而去?我敢说,那束缚得太久,形同阉割的心,也许未必生得出这份胆量呢!

也真可悲!不是吗?

那么,读者朋友,我想请教,你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