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中国文人的活法 > “诗思出门何处无?”

“诗思出门何处无?”

——文学史,从来不相信作家的悲情,更相信实力

这句诗,出自南宋陆游,他认为,何处无诗?

但一个作家,所写的诗,其好坏高下,是受经历、阅历、见解、识悟这些“诗外功夫”所制约的。当然,对作家起作用的,还不光是对于外部世界的认知,才智、学养、操守、德行……等等形而上的东西,同样也是诗人要想写出好诗的“功夫”。

所以,“功夫在诗外”,陆游主张身体力行的实践,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磨淬的历练,求得诗的纯粹。但与历来所强调的诗的政教作用,美刺意义不同的,他主张回到现实,投入生活,可他不特别在意诗的使命说,教化说,功能说。

通俗地说,诗写好了,一切也就自然有,诗写得不好,再多的添加物,也无济于事。正如一碗没有煮熟的面条,加上再多的浇头,还不是一块儿倒掉。所以,尽管他是一位忧国忧民,满腔热血,全身心投入抗敌复国,终其一生在战斗着的诗人,甚至死而为鬼,也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的爱国者,但是,他相信“诗思出门何处无?”(《病中绝句》)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何处无思?何处无诗?这种没有添加剂的来自现实的认知,才是真正的诗。

把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强制的外在效能,回归到自然的内在本体,由实用的功利主义,回归到审美的艺术领域,陆游敢悖前人的定论,表现出一位大师的自信,这样,也使他成为宋代最杰出的诗人,不是“之一”,而是“惟一”。

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也持这种看法:“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我想,陆所以胜苏的一点,就在他的这种艺术的自信和觉悟上。陆放翁“诗外功夫”说,倒百分百地意在诗内。惟其诗外功夫扎实而又充分,所以,他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得以不朽。他的活法,他战斗爱国的一生,也是中国文人的榜样。

另一种与陆游原说风马牛不相及的“诗外功夫”,则是近日文坛上诸老诸少,诸男诸女,心照不宣的说法了,他们所宗奉百分百地与文学毫不搭界,纯粹为功利性十足的商业营销行为。在物质社会里,作为饮食男女的作家,尊崇这种炒作式的“功夫在诗外”,已经成为文坛的正常风气。因此,提到今天的“功夫在诗外”,便十分地泄气了,大家绝对知道这是一种负面的评价,然而,却乐此不疲。

老实讲,在文学这个圈子里,还有几位沉得住气,不进行火爆的炒作呢?只是有炒作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和炒作得恰到好处,不温不火的区别罢了;只是有炒作得令人恶心,感到厌烦,和炒作得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的区别罢了。在****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下,

在****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的催动下,洁身自好,清高自许,谨守节操,安贫乐道的中国作家,又有几许?

一本书,百分之百的写作,百分之二百的功夫在诗外,这是老实人。

一本书,百分之五十的写作,百分之四百的功夫在诗外,这是时代骄子。

而一本书,百分之十的写作,百分之一千的功夫在诗外,那就是毫无疑义的当代英雄。

更有甚者,一本书,百分之零的写作,百分之一万的功夫在诗外,这种天王级的炒作恐龙,这几年,风起云生,也颇出现过几条,能够亲眼目睹这种呼风唤雨的过程,也算是三生有幸的事。

炒作已经达到如此荒唐境界,哪怕你的诗很差,差得令人掩鼻而走,哪怕你的小说很烂,烂得令人不忍卒读,没关系,只要用足心思制造轰动,只要舍得力气吆喝叫卖,只要不怕大风扇了舌头,只要不在乎背后戳脊梁骨,功夫做足,鱼目混珠自不必说,功夫做大,甚至晒蔫的土豆能够卖出中药天麻的价。因此,不炒,不出作家,不大炒,不出大作家,已成共识。炒作,是新世纪文坛的登龙术,是最不需要真本事的成名路,也是极容易骗到银两的生财法。

呜呼!面对这怦然心动的诱惑,又有几位抵挡得住呢?

甚而至于一些平时大家仰着脸看的大师、名流,也觉得钱不扎手,名不烫手,大炒而特炒自己起来,狠下诗外功夫。有的年纪一大把,著作快等身的超大师、极名流,也忍不住搔首弄姿,老黄瓜刷绿漆——装嫩,抛头露面,参加到这支炒作大军中来兴风作浪,真让人为那把炒得快散架的老骨头痛苦。

说到底,这后一种的“功夫在诗外”,谁心里都明镜似的,实际是对自己的才智,对自己的创作能力,对自己还是不是文学界的一个虫子,极端缺乏自信的表现。

惟其不自信,才求诸炒作。

其实,写不出,写不了,写不好,是文人之常,谁都会有江郎才尽的那一天。你不服气,你不认输,要一直写到死,像马克思那样,死在写字台上,那也只好悉听尊便。但这种炒作出来的声名,镜**月,朝露暮云,是算不得数的。即使开了十次讨论会,二十次座谈会,三十次新闻发布会,一百家媒体莅会捧场,一千个评论家写了一万篇文章叫好,又如何?好东西,永远是好东西,不炒,也是好东西;不好的东西,永远是不好的东西,炒,也不是好东西。

好不好?时间说了算。

时间是位特有耐心的老人,根本不买炒作的账,炒过初一,炒不过十五,无论怎么样的哗众取宠,不择手段,吹吹打打,锣鼓喧天,在时间面前,总有喧嚣复归于平静的那一刻。到了这一天,或许这位作家还健在,令他欲哭无泪的,是他的作品早就翘了辫子,那些曾经炒作得天翻地覆的书,早化成纸浆,成为再生纸,供擦屁股用了。

说实在的,倒不是时光无情,而是这位精于炒作的作家,缺乏真正的诗外功夫。所以,重温八百年前爱国诗人陆游的这句名言,也许更有益于文学。

原诗是这样的: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遹》·《剑南诗稿》卷七十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