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宋霸 >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盐引之威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盐引之威

张浚觉得这一路上曲端尽职尽责,把部队管理的井然有序,所以不想打消他做事的积极性,便让军需官拿出价值十万贯的盐引给曲端。

“正甫,这些盐引要省着点用,咱们在这里是客军,没有后方供应粮草和物资,今后的各项用度,全靠从兴元府带出来的这些盐引。”

“大人放心,属下保证将每一笔盐引都花得明明白白,不敢有半分浪费和贪隐!”

等曲端拿着盐引离开,张浚将军需官喊到身前,小声询问:“咱们还剩下多少盐引?”

军需官如实禀报:“回大人的话,离开兴元府之前,虞大人亲手将价值五十万贯的盐引交到属下手中,这一

路上用盐引从所过之地的集镇上面换购粮食和草料用去了五万贯,今日又一下子支给了曲、刘两位将军三十万贯,所以只剩下十五万贯了。”

“唉,还真是不经花啊!”张浚感慨自语,“十五万贯省着些用,应该可以支持三个月吧?”

“大人,莫怪属下多嘴,虽然还有十五万贯打底,但总不能等到快要用罄之时才想办法吧?还得赶紧派人回蜀中,向赵大人请求支持啊。”

“嗯,也只能麻烦他了,想从别人手里弄点军费,根本没有指望。”

不提张浚派人逆长江而上,进入蜀中找赵开帮忙,却说刘锜和曲端两人分别拿到盐引后,果然在当阳做出了不少事情。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张浚拿出来的这些盐引,可是完全可以当成纸钞使用的“代币”。

盐引又称“盐钞”,从北宋开始,便成为取盐凭证,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抵价6贯。”

相比于已经臭大街的“蜀交子”,盐引因为有食盐这种老百姓无法离开的实物作为信用保证,所以始终被商人和百姓所认可,并没有因为接连不断的宋金战争而贬值,反而还升值了不少。

金银财宝虽然值钱,但毕竟是死物,不能吃、不能喝,而盐引却可以从大宋任何卖盐的铺子里面换回白花花的食盐,所以比金银财宝还要保值。

刘锜派了一些口舌伶俐的士兵到县城周围的村庄进行宣传,凡是愿意自带干粮到城里帮着官军加固城墙的民壮,可以按照出工的天数算工钱,每天给钱两百文,最终结算的时候付给大宋官方发行的盐引!

官军开出的这个工价,是正常年景本地工价的三倍以上!更让人眼红的是,竟然是用盐引来作为代币进行

支付!

听到消息的百姓,一开始还抱着怀疑的态度,但亲眼见到有人挑着粮食进城,从官军手中换来了盖着官府大红戳子的盐引后,便忍不住了。

盐引可是好东西啊!

乱军打过来时,若是一家老少逃命,能带走多少粮食和铜钱?

如果换成盐引,只是几张纸片,往衣服夹层、裤腰袋、甚至是小孩襁褓里面一塞,到了安全的地方,马上就能换粮食,换各种物资,这多方便和安全!

因为看重盐引的保值和便携,当阳附近的民壮纷纷响应官府号召,拿着各种工具,自备干粮,每天一大早便赶到当阳城下,帮着官军整修和加固城墙。

当刘锜带着一些士兵指挥数千民壮整修城墙的时候,曲端也没有闲着,他亲自带着一千人出城,绕过玉泉山,来到八十里外的夷州治所夷陵城,开始了大手笔的年货采购。

夷陵城位于江陵的上游,紧靠长江,有虎牙山和荆门山作为屏障,当地官府派了重兵把守,因此不用担心湖湘乱民逆流而上,袭扰这里。

从蜀中走水路出来的大量商货,先在夷陵上岸,然后走陆路绕开被乱军占据的江陵至岳州段,再顺着汉水到汉阳,然后通过长江运往江浙一带。

曲端知道短时间无法平复湖湘民乱,所以这次出来采购时,抱着一张盐引不剩的态度,把部队急需的各种物资都采购得十分充足。

一开始,夷陵城内的各个商家听说曲端是用盐引支付货款,马上涌了过来,有些甚至愿意给曲端打个九五折,曲端把钱花的开心,结果用力过猛,算账的时候才发现多订了差不多三万贯的物资。

这一下,曲端犯难了。

各个商家已经将他需要的货物送了过来,这时候不管是退掉谁家的货,貌似都在打他自己的嘴巴啊!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