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世事成败(上册) > 吕布的褒贬

吕布的褒贬

第十三回(上):李傕郭汜大交兵

《三国志》评吕布说:“有狮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覆,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从历史的角度,这个评价应该说是准确的。但是罗贯中笔下的吕布,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就不仅仅是个褒贬,也不必存在褒贬的问题了。因为读者对于历史上一个人物的评价,只有信与不信的两种比较单一的选择。而对于文学人物,经读者的再创造,便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见解产生。正如外国谚语所说,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便有一百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形象。每个读者眼中的文学人物,绝非简单的褒和贬可以概括的。多多少少都会盖有读者本人经验的印记。每个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都是一次再创作,所以,吕布这个文学人物,在读者心目中,既不是绝对的坏,当然,也不会是绝对的好。

在所有吕布戏中,那白铠白袍的吕布一出场,就吸引了无数的注目,甚至成了后世无数观众心目中英武潇洒的小生的典型形象。吕布的道德标准,是有奶便是娘,是背信弃义,这让他被认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败类,

但他对于爱情的真诚,对于情人的热烈,对于妻子和女儿的眷恋,却完全是毫无虚饰的人性的真实表现。因此,他得到了读者在另一面上的认同。可以说,吕布是这部小说起首部分被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形象之一。

为什么吕布能得到读者的这种宽谅呢?第一,他骁勇善战,几乎无人能打败他;第二,他对貂蝉,是一个至死不渝的爱情至上主义者;第三,无论如何,是他杀掉了恶贯满盈的董卓,为民除害;第四,辕门射戟,是吕布一生中的峰顶之作,救了刘备一命。包括他不杀刘备家小,包括他怜妻惜女,都展现了他的性格里的不是太坏的一面。

加之他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极易上当,陈登几句话一说,主意就变了。甚至为曹操把他视作“饥则为用,饱则扬去”的鹰犬,沾沾自喜。大概中国人害怕莫测高深,就比较喜欢这个单线条的吕布了。

但吕布也不是一个毫无心术的人,也会用计的。“辕门射戟”之荒诞,很带有吕布的性格色彩,以一箭而定和战,旷古未闻,而此儿戏一般的主意,居然成功了,说明吕布是有把握为刘备解除厄难的。但想不到刘

备在白门楼上,对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这一句话,却断送了吕布的命。按老百姓的看法,刘备就是很不够意思的了。吕布临刑前,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还说:“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这番斥责在读者心里,便把两人的分量称出来了。

李贽说:“陈珪父子,弄吕布如婴儿,可怜吕布全不知也。武夫哉,武夫哉!”他用了“可怜”二字,可见无论古人,无论今人,总是对这个在舞台上穿着白盔白甲、白袍白褂的英武悍将,保留一分好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种至美至誉的说法,在人们脑海里是不能抹杀的。读者就拥有这种进行评价的权利,一个人,被你说得天花乱坠,如何如何地好,我未必深信;同样,被你说得一塌糊涂,如何如何地糟,我也许还会质疑。其实,捧一本书,不仅仅是接受灌输,还是需要独立思考的。

正史中的帝王将相,无一不被美化,可是在野史演义中,有些人的形象,却可能极其丑恶。吕布在历史中是被否定的,然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又并不完全被否定,这也许是文学的力量吧?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