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楼外说红楼 > 默认卷(ZC) 贾芸的拍马术

默认卷(ZC) 贾芸的拍马术

中国人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你是公仆,应为我服务的想法,只有父母官在上,子民匍伏在下的观念。因此,在那个官本位的社会里,哪怕七品芝麻官,在其权力所及的范围里,他是父母官,就像家长要求子女尽孝那样,要求百姓向他尽忠。

于是,百分百的效忠者,所得到的肯定要比百分之九十的效忠者,多出许多。而百分之一,或百分之零点几的未表示效忠,或效忠不够者,恐怕就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在一个政治空气不正常的社会里,人们就进行着谁比谁更效忠的比赛。

效忠者愈多,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也愈黑暗。

——这封效忠信,堪为拍马者的经典文献。曹雪芹不愧为语言大师,入木三分地描画出一副小人嘴脸。

你可以不忠,但不能不效,这是效忠者的普遍心态。

因为,你若是不效,别人抢在你前面先效了,得到实惠的是他,而你想得,必须加倍努力去效,因此,欲效则趁早,要效就大效,这也是效忠者风起云涌的缘故。

对效忠者的上司而言,他不管你到底是不是效忠,是真心实意的效,还是虚情假意的效,反正你得效,这种最起码的口头上的臣服,是必定要有的,你连这种表面功夫都做不到,他还能相信你对他的忠诚么?所以,效忠者要作出表示时,要直截了当,要不怕肉麻,因为中国那些需要别人效忠的官员,通常没有太高的文化、太深的学问,只能用两类语言,第一,必须是颂扬主子,英明伟大,第二,必须是谴责自己,臣罪当诛。他们能听得进去,也能听得明白,太弯弯绕了,这些人日理万机,不会有耐心听下去,倒不起作用。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大臣要向皇帝效忠,僚属要向上司效忠,伙计要向老板效忠,兵卒要向长官效忠,至于奴才,更不用说,效忠主子,是他的天职,更得时时刻刻表示忠诚。这样,无数的效忠者互相攀比,互相窥探,互相告密,互相拆台,就给领导人造成一个精神上进行全面统治的网络。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其中也夹杂着很多小说以外的文体,诗,词,曲,信札,请柬,药方……无所不备。正如俄罗斯人赞美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称作斯拉夫语言文字的百科全书一样,曹雪芹的这部不朽之作,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宝典。

贾芸的这封效忠信,很有意思,从信本身看,完全合乎规范。但是,贾宝玉不是他的上司,不想做他的上司,而且压根儿没有做上司的心理素质,因此这封效忠信便成了笑话。

一般来讲,凡政治气氛不正常,凡上下渠道不通畅,凡土壤板结的官僚体制,凡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到了孔夫子所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的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之际,就有人要写效忠信了。

在“文革”十年里,也是近代史上效忠信最猖獗的一个时期。

那时,有不少人给江青写了效忠信,当然,因势所迫,因事有求,因表态需要,因怕不写而被视作异己,而出此下策,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一些人,动机不纯,抓尖卖快,落井下石,效忠与陷害兼而有之者,也是为人所诟病的。

不过,贾芸这封信却是出现在大观园里并没有什么政治风浪之时,就显得莫名其妙了,但这却是我们所能拜读到的形形色色的效忠信中,最彻底,最露骨,最能率直表现心迹的一封经典之作。好在全信不长,抄录如下,以便“奇文共欣赏”:

“不肖男芸恭请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洪福,竟认得许多花匠儿,并认得许多名园。前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妨碍不便,故不敢面见,谨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有的刻本,在“跪书”下还有“一笑”字样,这是那些抄书人把批书人的话,当作正文了。一般来讲,凡写效忠信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幽默感的。我们不妨想一想,写效忠信者,都有所求,或求官,求职,或求升迁,求重用,或求赏识,求他想得到的一切,于是,求之心切,也就难免情急,于是,死乞白赖,抓耳挠腮,还有什么幽默可言呢?

贾芸的这几行字,实在够精彩的。至于以后效法的人,能否超过这位“廊下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的水平,不得而知。但可以相信,“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者,谅不难找。贾芸这封信,虽然和前面那封探春给宝玉“谨启二兄文几”的信相比,显得十分粗俗。但从实质意义来讲,那倒不失为是一篇效忠信的范文,足可以提供给想写这类信的人作为模范尺牍。

贾芸在贾府,是近支,并非嫡系,有势无力,名贵实微。他的地位既比不上管尼姑的贾芹,更比不上管戏子的贾蔷。他后来明白了,投靠贾琏,犯了路线错误。“早知这样,我一起头就求婶娘,这会子也早完了”,改走凤姐的门子后,虽然捞到一项季节性的种花栽草的营生,充其量也是一个小单位的头儿,内心其实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这个贾芸,可是一个不怎么肯安分的人。不安分,便要有所动作。

所以,全书中,他一直不甘心处于这种不得志的“囊锥”状态,这才东投西靠,到处钻营,但也无所斩获。只是到了这部小说快要收尾的时候,才熬到了与贾蔷一块临时执政,过了几天当家主事的瘾。遗憾的是,贾蔷当了一把手,他再卖力,也不过是二把手而已,所以贾芸就这点出息。要是有点能耐,有点水平,也不会病急乱投医,找到其实根本不在意拍马,不需要拍马,拍了也不会起作用的贾宝玉那门头儿上,白费劲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