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在一般读者和观众的心目中,印象不佳。
司马懿
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力量,因为在那部流传数百年的古典文学名著里,他是作为诸葛亮的主要对手出现的。假设没有他,诸葛亮的宏图大业,至少有成功的绝对把握;由于有了他,诸葛亮终于饮恨而亡,这位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贤相,最后,败在他的手下,死在他的眼前,凡《三国演义》的读者,或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司马懿怀好感者不多,情感上过不去。
读文学作品者,只相信文学的真实,而不会介意历史的真实。
在封建社会里,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当皇帝的那个家伙,好一点,坏一点,聪明一点,笨蛋一点,为非作歹一点,荒淫无耻一点,都可以无所谓的。关键必须求得一位贤良公正,为民着想,干事精明,治国有方,能够让老百姓有饱饭吃,有安生日子过的丞相。有好丞相,皇帝哪怕是个阿斗,或者,再不济,是个白痴,也能够容忍。反正,丞相也好,宰相也好,首相也好,首辅也好,只要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起到了帝王与黎民间的调节器的作用,大家相安无事,也就称得上海晏河清的太平岁月了。
司马懿把诸葛亮置于死地,毁灭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当然对他没有好印象。
其实,后世的老百姓对诸葛亮崇拜,是由于《三国演义》神化和美化这个人物的结果,诸葛亮头顶上的光环,是宣传造成,是反复宣传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伟人定势造成,也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好的丞相,实在不是很多的情况下,老百姓善良愿望的寄托和向往下造成,所以,中国人心中的偶像,被司马懿毁了,而且在五丈原看着他死,便不可饶恕了。
但回顾史实,诸葛亮治理下的西蜀,也并非王道乐土,第一,他对外不停地发动战争,加重了蜀中人民的负担。甚至连阿斗都怀疑相父,有必要一个劲地上《出师表》,穷兵黩武吗?第二,他对内以法威刑重著称,睚眦之怨必报。所以历史上留下了“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的记载。
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一次只能带一个多月的粮秣,粮吃完了,仗也打完了,就得撤回去。所以,他是典型的追求速战速决的短期行为者。而司马懿不仅要打败诸葛亮,打败蜀国,还要打败吴国,打败魏国,变为一统的姓司马氏的晋国。他的目光,要比争夺几座城池来匡复汉室的做法,远大得多。
而且司马懿不但在军事上是诸葛亮难以对付的对手,在政治上,也是表现不俗,不亚于诸葛亮的。他知道诸葛亮必取武都、阴平,遂派郭淮、孙礼袭蜀兵之后。但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必有此举,亲率兵马又来袭郭淮、孙礼之后,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在武都、阴平失守以后,司马懿料知诸葛亮不在营中,定去两城安抚百姓,派张郃、戴陵去夺蜀寨。但诸葛亮并未离寨,却设下包围圈以待偷袭。司马懿在这时以一种开阔的胸怀,大家的器度,承认“孔明智在吾先”。一个不怕承认失败的对手,是令人不寒而栗的。
他和诸葛亮打仗,对其骂阵,拒不应战,诸葛亮用竹竿挑着妇女穿的衣服,在阵前羞辱他,他也一笑了之,不予理会。他在等待,他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没有几天活头了,你急得要命,他一点也不上火。诸葛亮像油灯似的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他不费一兵一卒,取得了胜利。
有所恃才无畏惧,在拳术场上,有真本事的人,并不急于亮招。等一等,看一看,让那些初出茅庐,心急如火,按捺不住的人,先跳出来表演。司马懿对诸葛亮派来的使节问话,只字不问蜀军的虚实,只是打听丞相身体如何,忙不忙,吃几碗饭。当他听使者说,“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订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他感叹说:“食少事烦,岂能长久?”使者回来,又把这话讲给诸葛亮听,难怪孔明先生也叹息:“彼深知我也!”
司马懿能如此把握住诸葛亮,以致他“出师未捷身先死”,可见这个司马懿确实是三国时代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实事求是地讲,司马懿比诸葛亮确实要高明一点。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文学上来考量,固然魏比蜀地盘要大,实力要强,但在魏的司马懿,要比在蜀的诸葛亮,处境险峻得多,司马懿需要对付的敌手和潜在敌手,比当丞相的诸葛亮不知多几倍。
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言听计从,曹睿视司马懿不过是老臣之一,并不十分信任。诸葛亮在西蜀,几无一人可与之埒等。而在洛阳朝中,曹真、曹休、夏侯楙这些近亲,陈群、华歆、王朗这些重臣,权势地位不弱,与司马懿不相上下,并对他深怀戒心。刘备托孤时,要他的儿子对诸葛亮以父事之,而曹操早留下了“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于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的评语。
因此,诸葛亮只有一个敌人,即曹魏,只有一个念头,即北伐,而且也只有一个手段,即诉诸武力。司马懿则不同了,他知道魏之患在蜀而不在吴,防蜀甚于防吴,但从曹丕起,攻吴之心重于攻蜀。他知道魏强蜀弱,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则蜀必败,但朝野上下,势骄焰盛,务求必克。他知道功高不仅震主,也会引起同僚警惧,适度退让,以免锋芒过露,但又不能使人认为他不是举足轻重的力量。为此,从长远来看,此刻不宜和诸葛亮决战。同时,等待中谋取求得“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但又不能不打,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战果。同时,他也了解,一旦太辉煌了,同僚嫉妒,固非小事,主子猜疑,更加可怕。而无所作为的话,有可能被黜还朝,剥夺权力,解除兵甲,一败涂地。所以,他得把握住赢不能太赢,输不能太输,攻打不宜太猛,退守不宜示弱的分寸感,要比诸葛亮难做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