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失空斩》的头一出戏,就是马谡把街亭丢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本是不足为奇的。但街亭咽喉重地,一旦失守,则事关重大。非但陇西诸郡不得不放弃,复归于魏,而且此后北伐通路也被扼杀封死,只能是一个困兽犹斗的艰难局面。
街亭失利,一是马谡玩忽职守,一是孔明用人不当。要说责任,主帅是不可推卸的。他知道街亭的战略要冲的地位,他知道司马懿不会轻易放过,他知道马谡缺乏实战经验,他甚至估计到马谡要出问题,宁肯派出几批人马左右策应,也不让像赵云、魏延、王平这样的勇将担此重任,有点令人费解。
因此,可以说,是诸葛亮对于这位马谡的偏爱偏信,造成这次失误。感情的因素介入太多的话,就难免偏颇了。刘备论马谡,“言过其实”,是指他的夸夸其谈,坐而论道。“不可大用”,实际是针对诸葛亮极其倚重信任马谡有感而发的,看来不幸而言中。刘备在用人政策上,持独特见解时不多,单对马谡,有此一针见血的看法,恐怕还是为孔明考虑。可以设想,倘非诸葛亮对于马谡的抬爱超过限度,刘备也不会在临死前,非要说出这番话的。
按说,明智如诸葛亮者,不会察觉不出马谡是一位赵括式纸上谈兵的角色。但,一、这种理论上一套一套地能言善道之人,常常是很容易邀宠讨好,得到领导欢心的;二、因为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付诸行动,不做工作的人,也就不会出错,没有不成功的记录,容易讨得一个好名声;三、因为沙盘作业,口头文章,与握有权柄者,不曾构成过实际利害冲突,这种好感使他容易被领导接受;四、更主要的,挑选者与被选者肯定在志趣、习性、风格、言行上,存在某些可以沟通的共同之处,才获得如此信任的。
这也是许多用人之人,常常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情感胜于理智,使自己陷入挑选误区的根本原因。诸葛亮挑来挑去,谁也不中意,于是选中这个马谡,结果把街亭丢了。本来不佳的形势,变得愈益恶劣。西蜀遂日暮途穷,一步步地走下坡路。《失空斩》后,也就没有什么戏好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