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千字文 > 默认卷(ZC) 交椅情结

默认卷(ZC) 交椅情结

清阮葵生的《茶余客话》里说:“交木两支,如交椅之称。胡床,即交椅。”从这段话,可以证明交椅是舶来品,不是汉族的器物,是从北方游牧民族那里引进的。

古代中国人,席地而坐,用不着椅子。这种遗风,如今可以从日本人使用榻榻米的习惯看出来。我们常说的“举案齐眉”,主人公梁鸿和他的太太,能够很轻巧地把案子举到眉毛的高度,因为他俩举的案,其实是个托盘,而这对贫贱夫妻,不可能准备太多食物,两人盘腿坐在榻榻米上,举起来不甚费力。倘若托盘里菜肴很多,七碗八碟,有汤有水,恐怕就不大容易相敬如宾了。因为屁股落地,腿使不上劲,很难着力。

胡床,至少从汉代后期,就传入中原地区。《三国志》裴注引《曹瞒传》:“公将过河,前队适过,(马)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一直到隋朝,因为杨坚在北周供职时,曾被周文帝赐胡姓“普六茹”,不再姓杨,估计此公内心里始终憋股火,等他篡周称帝后,凡是与“胡”有关的事物,十分忌恶,从此,胡床便叫做交椅了。

胡人用胡床,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游牧部落,多逐水草而居,经常迁徙,将坐椅做成折叠式的,自是为了携带的方便。二是处在奴隶社会里的胡人,民智未开,进化较晚,而统治者要向被统治者体现他的尊严,办法不多。不如已进入封建社会里的汉族,为显示帝王的至高无上,不知订出了多少制度、规章、礼法、仪式,简直到了繁文缛节的地步。但这一套繁琐哲学,即使教给当时还在茹毛饮血的牧民,也未必学得来。所以,少数民族的头人、可汗、单于、酋长,坐在胡床上,高人一头,让牧民们匍伏在地下,便是容易实行的显示高高在上的手段。

自从胡人开始以交椅为身份、地位、权势、力量的象征起,交椅便成为某些人的命根子。没交椅可坐的,盼自己有把交椅,有交椅可坐者,一心盼自己的椅子位置往前移动。甚至像文坛这以清高著称的一亩三分地里,交椅,或交椅的变种,例如什么排名次啊,排座位啊,排行榜啊,纳入二十世纪经典啊,好像不这么折腾一下前后次序,很对不起自己似的。总之,别看人类已经登月还要进入太空,但宇宙洪荒时代的交椅情结,仍在没完没了地纠缠着诗人作家的灵魂。

交椅这个词语,现在已不多见,但影子还在,人们口头常说谁谁谁是一把手,这一把,其实是指交椅,不过省略掉了。大多数中国人,知道交椅,都是从《水浒传》来的,在水泊梁山里的农民革命家们,最在乎这把交椅,看作是头等大事。我不知道那些逼上梁山的好汉们,开不开会,听不听报告,传达不传达文件,估计这百八十人,光是到会场里找到自己的交椅,得半天工夫,何况大多数为文盲。

交椅情结,具有农民意识的人更热衷些,当不会错。这样,便能理解黑旋风先生,发现一张折叠椅上面贴着的纸条,写有“李逵”二字,那份兴高采烈了。虽然他尚未脱盲,但个人的名姓总会认识,自然要在忠义堂上手舞足蹈,表现出分田分地后翻身农民的欢乐了。试想,昨天还面朝黄土背朝天,今天过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日子,能不铁定下一颗心,跟着宋江哥哥干革命嘛!因此,那第一把交椅,是黑三郎坐,还是卢大官人坐,对他来说,便十分关心。在中国,凡处于文化弱势的统治阶层,无不对于知识分子存有先天的拒绝和排斥心理。所以,苦大仇深的他,跳出来,担纲主演了一出交椅保卫战,一点也不奇怪。

现在弄不清梁山泊为什么下决心,要把河北大名府第一等长者,人称河北三绝的卢俊义,弄上山来?也许宋江到底是小吏出身,意识到革命成功,光靠冲锋陷阵的勇敢,靠无法无天的痞子精神,是难以维持政权的。需要文官,需要专业人士,需要知识分子,更需要一位招牌人物来撑场面,也是山寨渐成气候的必然。但真的要让卢俊义坐第一把交椅,建立正规的政权机器,马上遭到一百单八将中大多数昨天为农民的好汉们所抵制。三打祝家庄后,按晁天王弥留时的约定,应该是捉住史文恭的卢俊义为寨主才是。可真到了关键时刻,宋江自己也变卦了,看来,古往今来的交椅情结,无不与个人利害有关。

我们能够理解,黑旋风无论从阶级角度,从文化层次,从肤色认同,从感情因素出发,都只有坚决拥护黑宋江一途,绝不赞成玉麒麟。而且马上得到武松、刘唐、鲁智深一班农民弟兄的铁杆支持。最后,吴用等人,又装神弄鬼地从地下挖出一块石碑,把大家名字刻在上面,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罡,每人发现自己屁股底下,都有一把交椅,于是功德圆满,众好汉酒酣耳热,称心如意之后,托塔天王的政治遗嘱,也就当它是耳旁风了。

由此可见,交椅这东西如何深入人心,阴魂不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