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小说自选集 > 默认卷(ZC) §老刀枪

默认卷(ZC) §老刀枪

中国人爱给人起绰号,老刀枪,就是我的一位老同事的绰号,直到认识他好几十年,叫了他半辈子了以后,我也不能理解这个绰号的确切含义。其实叫他“老枪”或者“刀枪不入”,恐怕更接近真实的他。

一部《水浒传》里,从宋江到时迁,每人都有一个绰号;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一世,因为他杀人如麻,也有个绰号,叫“红胡子”。看来,取绰号这一点上,倒是世界大同的。所以,我不大赞成东西方文化,存在多大差别。文学也如此,外国人写的是小说,中国写的也是小说。不能说投外国人胃口的,是好小说,不投外国人胃口的,是坏小说,更不能把鼻子垫高,把眼珠染蓝,做假洋鬼子,把中国文学贬得一个子不值。那种中国人放的屁,挺没味的。

人嘛,饮食男女,七情六欲,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大致是相通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该哭时哭,该笑时笑,该恼时恼,该跳时跳,即使有些差异,有些不同,也无好坏之分,优劣之别。从来也没人说过,外国人起绰号比中国人起绰号,高明多少嘛!独独文学上,硬说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快二十一世纪了,还有这种奴婢心理的中国人,也真是扫兴。

言归正传,还是说这位老刀枪吧!

虽然,我们有大半辈子交情了,但过去他为国家忙,为党忙,为社会主义忙,还有来往。现在他为自己忙,我怕耽误人家财路,和他走动得就不算很密了。

忽然有一天,他开来一辆大林肯,停在门外,请我去吃饭。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的车,但他总有办法坐上凡人坐不上,不但坐不上,连见都少见的豪华车。作为穷酸的爬格子侪辈的我,寒舍门口躺着这样一辆方头大脸,比普通轿车要长出一半的大林肯,不免少见多怪。“老刀枪,你要把人吓死!”

“请上车吧!”

“到哪儿去呀?”

“上车再说。”

这就是人们叫他老刀枪的缘故了。他天生有一种毋庸置疑的越俎代庖的脾气。你甭想违拗他,他觉得他这一套好,就替你作主,照他的主意办,不喜欢你提出什么不同的看法。即或你坚持,也没有用,他不会变的,你只好听命,老刀枪,人你打不过他。

我知道他的这种官不大,僚不小,狗屁不是,谱儿不小,老三老四,完全虎牌的,说他坏也不见得多坏,可好也未必多好的性格,没有办法,上了车。还没有坐稳,他就命令司机:“长城饭店!”

“是,于老总!”司机必恭必敬地回答。

汽车人人都坐过的,但同样坐在车里,那气势就很不一样。老刀枪就是天生坐车的,首先是那一脸富态相,其次一看就像官,而且像大官,再就是做派,语气,动作,显得很有身份。有的人想当贵族,那腿上的泥巴,一下两下,且洗不掉的。有的人坐车,没有修炼,好像长着一副猴腚,怎么坐也压不住砣。这些人即使上了台盘,也就是孟老夫子见了梁襄王一样,“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的货色。所以一看老刀枪那泰然自若的神气,颐指气使的派头,就明白此公今非昔比了。

钱,这个东西,真了不起,是能够把整个人都硬梆勃起的壮阳药。

老刀枪几年前还在领国家工资的时候,虽然也是老腔老调,摆出官谱来,比他实际级别,至少要高出好几个台阶。有一次他曾和我们部门的一把手出差,人家把他当作头,而把头看成是他的秘书,弄得哭笑不得。不过在熟人中间,底牌瞒不了大家,和现在不一样,脊柱稍弯,见了上级,则尤其弯。现在,坐在林肯车里的他,腰缠万贯,底气十足,不但吃了秤砣,连秤杆也吃了,笔挺溜直。他说——我想不是吹牛,那些局长,甚至部长,如今也仰着脸看他了。

“老于,你把我拉去干什么呀?”我问。

“认识两个朋友,你是写小说的吗?有什么不好!”

“你甭说得这么好听,别忘了你是商人,无利不起早的。”

他笑了:“其实,也是有点事想拜托你,再说,很久没在一块说话了,就找这么一个机会聚聚——”

我有点恼火,事先没打招呼,就杀将过来。二话不说,架上车就走。就算你发了财,财大气粗,也得先来个电话吧?

他哈哈一笑,根本不往心里去。这个人,就这个德行,喜欢说了算,喜欢替你作主,很像过去一些政策似的,理解执行,不理解,也得执行。要不,怎么叫他老刀枪呢?

车到长城饭店,不一会儿,两辆载着他朋友的车子,也分别到达了。

一辆是美国的劳莱克斯,一辆是意大利的法拉利。前面车里出来的是个不到五十岁的,留有一撇小胡子的中年男子,样子有点深沉。老刀枪哪怕见着皇帝,也不在乎,你大,他比你还大,挺能唬人的。他把此人介绍给我的时候,直截了当,说这位王老板,是当今暴发户的典型。后面自己开敞篷跑车来的,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年轻人,老刀枪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告诉我,这位周经理是标准的八旗子弟。接着又说王老板是时代英豪,周经理是天之骄子。弄不懂他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

他那随随便便,很不在乎,凌驾一切的劲头,就能体会他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绰号了。

我记得,五十年代,老刀枪在机关里,其实是个小角色。因为他能唬能蒙,能充能装,有派头,像负责干部,可那些为公伤致残,为死亡抚恤,为劳保待遇,为生活福利来找领导麻烦的人,就归他打发了。反正中国老百姓比较好摆弄,而且软了还不行,就得把脸一抹,眼珠一弹,老刀枪往接待站一坐,真能把人镇住。

那时,他老婆也在我们机关里工作,是会计员,经常为他扮演的这种唬人角色尴尬。“你算老几?充什么壳子哦!”那是个四川辣子,顶看不上她丈夫这一点的。

现在,他大模大样地走进饭店,似乎是常客了,大堂经理都来向他致意,看来他才是这个时代的英豪,市场经济下的天之骄子。钱,真是壮阳、壮骨、壮胆、壮精神的好东西啊!

小姐把我们引进预先订好的单间,宽衣,就坐,热手巾,菊普茶,然后互道契阔仰慕以及久闻大名之类的套话,接着名片递过来,才知道那位暴发户,是“东方投资公司”的老板,钱多得如流水;那八旗子弟是“泛亚财团”的中国部经理,已经在沿海买了好几个小岛,比圣马利诺面积都大了。老刀枪名片上的头衔,更把我吓了一跳,那个曾经作领导的替身,去吓唬老百姓的事务员,竟是“中国远东国际开发公司”的总裁。

“真是时势造英雄啊!”听了他们的业迹,我不禁赞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