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中,萧萧故垒 > 默认卷(ZC) 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

默认卷(ZC) 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

第六十七回(下):张辽威震逍遥津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孙权再一次非常丢面子地败于张辽,与上一次,《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孙仲谋大战张文远”一样,都是吃了轻敌的亏。

孙坚、孙策、孙权父子,有一种家传的冲动,一言不合,抄家伙就打,好亲自上阵,好身先士卒,好跃马搦战,好冲锋向前。作为统帅,自然需要这样的士卒,但作为士卒,就未必欢迎这样的统帅了。俗话说,帅不离位,孙氏父子,在战场上,就缺乏这种大将风度。看起来,孙权的武艺,似比其兄其父逊色得多。难怪孙策死前交代,决机于两阵之间,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力,我不如卿了。

孙权其实是在曹操大举进兵东吴时,就吃过张辽亏的。但这一次,因趁曹操亲率大军西征,中原空虚,无暇顾及东南之际,骠骑突袭,以为胜券在握,指日可下。结果,偷鸡不着蚀把米,兵将不多的张辽,是个能打善守的硬骨头,民间传说他的威风以致吓得小儿不敢夜啼。劳师远征的孙权,身陷重围,无法脱身,差一点成为张辽的俘虏。张辽是一位有政治头脑,有军事天才的将军,关羽降操欲走,张辽被曹操派来为说客,劝其留下。一是借重他和关羽惺惺相惜的友谊,二是借重他的人格力量,能晓之以义、动之以情,企图说服关羽。事未果,他如实禀报,并劝曹操放行,光明磊落,至堪钦敬。在合淝逍遥津,以数千之众,破十万大军,险几活捉孙权。曹操赞美张辽:“合淝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九,更写得绘声绘色。司马光乃大师级的史家,不足二百字,张辽之勇、之猛、之胆气、之爱部下的形象,跃然纸上,“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犒飨。明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大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急击围开,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乃还修守备,众心遂安。”

这一次教训,实在太深刻了,看来,张辽真是把孙权打疼了。多少年后,孙权还耿耿于怀。“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

张辽威震逍遥津,以七千兵力,敌住十万吴军,而且在东吴撤退时,猛虎发威,最后一个反扑,差点没把孙权生擒。“权守合淝十余日,城不可拔,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诸将在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甘宁与吕蒙等力战扞敌,凌统率亲近扶权出围,复还与辽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度权已免,乃还。权乘骏马上津桥,桥面已彻,丈余无版;亲近监谷利在马后,使权持鞍缓控,利于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贺齐率三千人在津南迎权,权由是得免。权入大船宴饮,贺齐下席涕泣曰:‘至尊人主,常当持重,今日之事,几致祸败。群下震怖,若无天地,愿以此为终身之诫!’权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这一阵,杀得江南人人害怕,闻张辽名,小儿也不敢夜啼。”

毛宗岗评曰:“张辽之守合淝,其真大将之才乎!大将之才三:既胜而能惧,是其慎也;闻变而不乱,是其定也;乘机以诱敌,是其谋也。宜其为关公之器重欤!惟大将不惧大将,亦惟大将能知大将。”但张辽是个极讲政治的将领,而在这方面,说关羽是政治上的白痴,也许言重,但他在政治上确实不及格,才丢了荆州,是无法与保卫合淝的张辽,相提并论的。

著名的淝水之战,也因为投鞭断流的苻坚过于强大,而过于自大——这也是历史上所有大人物的通病——才不把东晋的谢安放在眼里,竟答应退一席地,让对手过河与其决战,这实在是荒唐的事情。而大军一退,则不可收拾,晋军乘势大举进攻,以弱胜强。因此,麻痹轻敌者,总是要吃苦头的。

张辽,早为丁原部属,后归董卓,再归吕布。曹操破吕布于下邳,俘辽,遂降。一员降将,能为曹操独当一面,国之干城,固不待言,然而,作为善将将者的曹操,不也值得我们刮目相看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