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李国文说三国演义.上,世事成败 > 默认卷(ZC) 刘备的软实力

默认卷(ZC) 刘备的软实力

第三十五回(下):单福新野遇英主

“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民谣既反映社会舆情,更代表大众心声。单福,也就是徐庶,闻名投托而来。

这就是刘备的软实力了,因为对他来讲,兵马不强,粮草不敷,地盘不大,声势不足,除以仁义行天下外,也无他法。然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可以锦上添花,但总不如物质上的东西,能起雪中送炭之用。软实力若无雄厚强大的硬实力为后盾,行之颇难奏效,成事不易巩固。西蜀一直局限于四川盆地之内,从无大的进展,就吃亏在这种总体国力的薄弱上了。

对有志有为的人来说,弱不可怕,正因为弱,才要审时度势,把握机会,才要卧薪尝胆,发奋图强。跃马檀溪的刘备,终于领悟到一个真理:在这个杂扰纷争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成败得失,存在着变化的可能性,非不能也,乃不为耳。于是,他也敢挺直腰杆面对曹操的来犯了。

因为患有曹操恐惧症的刘备,还记得建安五年,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当时刘备的反应很是失态,“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刘备在精神上慑服于曹操的淫威,非只一日;在军事上惧怕曹操的实力,由来已久。跃马檀溪以后,信心增强的刘备,这一次居然敢于直面强敌,火烧之,佯败之,埋伏之,围歼之,颇有一点咸鱼翻身之感,这倒是军师徐庶对刘备的启示了。还是昨天的人马,还是以往的打法,怎么产生出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呢,他明白了,只是多了一个单福而已。

人才,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并不是所有领导都能分辨得出来的。刘备一直视关羽为其辅佐,而关羽也一直扮演着这个角色。至于后来很多决策上的错误,路线方针上的歧异,都与这个自命不凡、自以为是的二号人物的感情用事、意气用事有关。关羽是能够在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的无敌将军,但他未必是能指挥千军万马、争城夺地的英明统帅,更未必是能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师。这一点,关一辈子糊涂,刘多数时间糊涂,少数时间清醒。此刻,处于清醒状态下的刘备,大概终于明白他二弟打仗行,指挥打仗未必行,虽肯学习,天天读书,却摆脱不了没有正式学历的自卑,而逆反到极度自尊、骄倨,是靠不住的业余军师。单福的出现,使他更加明白,革命,不仅仅靠胳膊,更要靠头脑;战争,不光光靠兵马,更要靠计谋。单福小试牛刀,便旗开得胜,让他感到,没有正式军师,寸步难行。于是有了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佳话。但是刘备一旦陷入结义的情感漩涡中,就会失去最起码的清醒。所以,蜀之败,始于关羽,而关羽之败,则源之于此人始终没有放下桃园结义的老二架势。从新野出发的刘备,要没有徐庶,要没有诸葛亮,结局比同姓的刘焉、刘表、刘璋还要惨。因为他,截至目前,还是连一寸土地也没有的小混混。

在战争中,真正的实力,固然是地盘,是兵马,是粮草,但更重要的是与你同仇敌忾、同心共气的谋士。如果说统帅是一台主机,那么,谋士就是硬盘,发挥智囊作用。官渡之战,袁绍帐下,并非没有足智多谋的军师,但是他有而不用,用而不信。识人才能得人,得人而不识人,有人也等于无人。三国时期,使用谋士最力者为曹操,得益于谋士贡献最大者,也莫过于曹操。对于知识,对于知识分子的作用,在历代统治者中间,能有曹操这样一个认识水平的,并不多。所谓“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谁拥有人才优势,而且给人才创造一个“各尽其能,各展所长”的良好环境,谁就会在竞争中占上风。

徐庶,不过是诸葛亮亮相之前的一次预演而已。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诸葛亮的出场,是镜头画面给得最多的一个。从牧童短笛开始,就是为这位羽扇纶巾的先生出场做准备了。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对刘备求贤,三顾茅庐,用尽笔墨,不吝篇幅,即使在世界小说之林中,被如此下大力气塑造者,也不多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