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看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33看书网 > 晋烬 > 第二章:车营或矛阵

第二章:车营或矛阵

一面绘有“牛头甲字”图样的队旗迎风飘扬,五十士卒在羯鼓声中有序进退,齐声喊杀,显出愈发明显的精兵潜质。

为了指挥便利,朱皮坞的女眷用布帛新缝了八面步兵队旗,另有四面备用,写上汉字的天干甲到辛来区分辨别队伍。为了避免文盲士卒一时搞混,每面队旗还添加了较明显的符号,比如甲队旗是一个牛头图案加个“甲”字,乙队就是“羊头加乙字”,一直到最后的辛队则是“打谷连枷棒”和“辛“字旗,总之就是农民们熟悉的事物与汉字的组合。

各队什长则在背上用写着天干和数字一到五的不同颜色方布做的标记,同时强化士卒记忆识字成果。在粮食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后,康朱皮也开始雇请天师道士和前巫师,对不集训的兵卒进行基本的识字培训,强调至少能认识“前后左右进退”、“一至十”及天干地支这些字。

尽管甲队作为步兵模范标杆,成果有目共睹,康朱皮仍然不甚满意,因为甲队依旧不足以应对复杂的步骑战斗,离他心目中那种无坚不摧,骑兵见之即走的堂堂之阵还有很大差距,更别提扩军之后的可能产生的诸多问题了。

前不久,康朱皮又实验了一次三十骑冲锋,这次甲队倒是没有崩溃和混乱,但是当李始之让游侠骑士们不断射击,往来盘桓牵扯后,甲队又出现了阵型松动与慌乱的迹象。

面对骑兵远近结合的攻势,李阳除了强调更多更严格的训练外,还觉得应该向“本家”李始之借弩手来充实步兵阵,不然全凭步队带的那些猎弓,威力不足以拦阻马匹或者压制骑射手。但即便将寇家、王家等豪强的弩手集中起来作战,较之康朱皮所提及的草原上“人人控弦”的游牧骑射手,人数还是太少。

需要更多的防箭装备啊!不然就得人手配盾披甲,但康朱皮弄不齐足够的甲胄不说,全员披重甲长期列阵又是个麻烦事。

于是,王钧的丁队就采取了另一套思路——车营。

他与康朱皮、李始之商量后,提议仿照之前康朱皮在桑干河对抗祁种民的战术,借鉴马隆以扁箱车破鲜卑的旧例,搞车徒配合的战术,先在用于运货的牧民大车上竖起大块木板,有可能再蒙上皮革和毛毡,作为防箭的盾牌;又在木板上开孔,以便乘车人员向外刺击;车上又装有木拒马和蒺藜,列阵时置于车与车之间的空隙,以阻拦敌人骑兵突击,行军时再搬回车上。

于是每队人只需携带二辆大车,便能以大车作为防御支点,既可以抵御敌人的箭矢,又可以在车后扔梭镖、石块与放箭,削弱敌骑的弓箭袭扰作用;敌骑硬冲也很难突破车阵,因为大车掩护了长矛手等近战部队的侧翼,只需依托简易工事来迎击敌骑即可。

同时车营制作简单,制作和修理木制大车,是康朱皮手下的牧民的生计事,不存在任何技术难题。木材更不难找,大翮山上多得是桦树和榆树,那些乌桓部落又和康朱皮友善,木材来源与质量都有保障。

但还有一些问题,首先是牧民常用的两轮大车承载量有限,且两轮结构不稳定,很难作为合适的步兵投射平台,康朱皮见状便提议弄“四轮大车”,靠四个轮子的长体大车来提供足够的载货量、运兵量和稳定平台。

只是四轮车太难转向了,将来战场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列阵的需求,而康朱皮又捣鼓不出近代的转向轴差速器,阿爪就认为“战帅想的这种车,得在最平坦的草原上行进,不然转向非把人逼疯不可。”

最后康朱皮还决定靠群策群力,悬赏额外口粮来充分挖掘中国百姓的“实用主义智慧”。最暴力和简单的方法是乌桓牧民和上谷木匠提出的,前者提议,可以在四轮车后端加一根可以活动的长木棒,要转向时就拽动木棒,如此调动方向更简单.

后者则更便捷,令康朱皮听完一度哑口无言。

“造四轮车的轮子时,轮子和轮轴不必合那么紧,轮轴比杆大一圈,这样轮子一转就会斜,四轮车也能小转一二了!”

好嘛,没有转向器,居然就靠轮子在轮轴上硬转,康朱皮也是服了。

这两个方法好是好,可还是不够“完美”,前者靠蛮力调整能运十名以上步兵的大车,显然效率不高,按后者方案制造的车轮......康朱皮很怀疑耐用度,能完成多大角度的转向,以及批量生产又太麻烦了,难以形成有效标准。

最后还是杜胙想到了主意,杜老兵小时候给他讲故事的时候,提到蜀地有一种木牛车,据说是葛公亲手制作,他们不知真假,但这种车在蜀地的山路上运粮非常便捷却不假,因为这种“木牛车”大致是一辆独轮车与一辆双轮车相连,前面的独轮车转,就可带动后面的两轮车体转向。

具体运行机制虽然杜胙想不起来了,但该思路算是个启发:

将两辆牧民的普通高轮大车用一根车轴连起来,变成两辆车合体,靠前车转向带动后车,前轮还可以稍微做小一点以便转动。尽管这样造出来的样车经过测试,转向半径还是有点大,相连接的车轴还比较脆弱,动作不能过于剧烈,估计只能在平坦的桑干河流域和塞北平原上使用,但比单纯靠蛮力转向还是要方便许多。

大家勉强用土法解决了四轮车的问题,车营的本质难题却还在那摆着。

“步兵结呆阵,还是太笨重了。”

王钧与赵桓正依托战车,练习搬运拒马,固定大车的技术,丁队的旗帜立于四轮大车上,画上那只驴子的“一对长耳”正迎风舒展,甚是惹眼。康朱皮望着驴头旗下王驴儿忙的气喘吁吁,心中仍在检索自己破碎的知识体系,他记得古代战争论坛上许多“反车营”的“方阵”派给出许多理由和战例,认为“车营”不行,像李阳那样大练长矛步兵才是王道。

最重要的理由便是,若无有力的骑兵配合,车营徒卒能做的只是驱散敌骑,提供单纯的防御作用,击溃敌人后也难以追击扩大战果,“不如”重甲长枪兵齐声叫喊,大举陷阵来得爽快。

——

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次以经卒,亡章者有诛......如此,卒无非其吏,吏无非其卒——《尉缭子·经卒令》

记不住网址,可以百度搜索:【33看书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