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枝站在码头边,看着一台台拖拉机被运送到码头。?2`8_l\u`._n`e′t¢</p>
红旗厂许多人都在。</p>
这是迄今为止,红旗厂对外出口的最大一批货。</p>
码头非常热闹,上下货物川流不息。</p>
周围许多人听说这艘巨大货轮,是红旗厂出口创汇的拖拉机,都纷纷围过来看热闹。</p>
“嘿,洋人也要买我们的拖拉机了!”</p>
“今儿真是瞧到西洋景了。”</p>
“这么大一艘货轮,得装多少台拖拉机啊,我记得丘陵拖拉机不大是吧?”</p>
人群中不乏码头的搬运工人,或者曾经在江城码头最为繁盛的时期做过码头装卸工人的老一辈。</p>
他们在“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中,激烈地讨论这一艘货轮到底能装运多少台拖拉机,又能挣多少外汇。</p>
林巧枝听着这一切,不免感慨:“真热闹啊。”</p>
温东鸣也是满脸笑意,乐呵呵的看着这一幕:“这算什么?现在是陆路交通和城市发展起来了,水运也没有从前繁盛了,再早些年,汉口开埠,江城的港口码头可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p>
“想当年,这个港口还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咱江城有‘东方茶港’的美名。”温东鸣说起这些,不免有些骄傲,“当时一条茶道贯通亚欧,那才是最辉煌的时候,说起来,不比丝绸之路差。”</p>
可惜了,现在水运逐渐没落了。</p>
再看不到当年的繁盛了。</p>
但是温东鸣却也不觉得太遗憾。</p>
眼前的货轮,载着东方的工业品远销海外,何尝不是另一种辉煌的起点?</p>
一台台拖拉机,沿着金属舷梯登船,钢板被碾压出颤动的碰撞声。</p>
随着拖拉机不断装运上货轮。</p>
甲板层叠高高耸立,宛如钢铁山脉。</p>
人站在岸边,感觉自己渺小得好像一只蚂蚁,仰头才能看清这艘货轮的的模样。\x~x`s-c~m¢s/.?c·o¨m?</p>
当最后一道钢闸轰然闭锁,货轮汽笛猛然撕裂空气:“呜———!”</p>
“呜呜——~~”</p>
汽笛长鸣。</p>
林巧枝注视着巨轮上飘扬的国旗,目送着载着这一批拖拉机的货轮破开江水,拖着白色的浪花向远处驶去。</p>
“拍照了,拍照啦!”</p>
红旗厂的工人们笑着排排站好,精神满面,背后是滚滚的长江,还有巍峨的货轮。</p>
有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响起,在日出的霞光下,记录下这一巍峨大气的画面。</p>
也记录下红旗厂值得载入辉煌厂史的一幕。</p>
更是新中国工业发展征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送走这一批货物之后。</p>
红旗厂也没歇着,还是要加紧生产,走陆路的,走海运的,国内各地计划分配的……</p>
而温东鸣找到林巧枝。</p>
向她提出了组织的征调。</p>
他从后面的文件柜里取出一个牛皮袋,又用钥匙将文件柜锁好,转身坐回办公桌前,取出其中一份文件,将其推向林巧枝。</p>
他换了一副认真的表情,说道:“巧枝,江南造船厂那边准备投入研制我国人民海军第一代导弹护卫舰,以解决我们在西沙群岛面临的威胁。他们希望通过学习研究,模仿,吸收创新的方式,重点解决目前比较严重的几项问题,并且特别指明,希望你能参加这个攻坚组的工作。”</p>
林巧枝正要说。</p>
他抬起手:“你先不急,这边还有一个情况,一同和你说了,之前你的燎原行动效果非常好,如今有几家单位,也同组织申请,希望你能参与项目引进的谈判。”</p>
林巧枝:“谈判?”她不是太理解,“我不是很擅长这个。”</p>
“并不是需要你去谈。`n`e′w!t?i.a¨n,x_i-.^c*o′m!”温东鸣解释,“引进成套的设备,我们是要花大量外汇的,重视程度肯定是很高的,无奈我们技术不好,引进同类设备,即使找了不同的上家,想货比三家,不受一方掣肘,也不知道哪里会有问题,对各方表述的东西,难以甄别,谈判压力其实非常大。”</p>
</p>
</p>
第150章 渴望胜利、渴望成功的冠军之心</p>
林巧枝沉思片刻。</p>
“那他们现在是怎么谈的?”</p>
她想也知道不好谈。</p>
要成套引进的设备, 就相当于是我们国家现在还几近于无。</p>
相当于什么呢?</p>
倘若站在强国联盟的角度,或许相当于拿着金矿,和外星人谈采购宇宙飞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