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再往外多修一点。*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林巧枝做着,忽然要求了一句。</p>
林巧枝的把关和指挥也是没有停,这是她的想法和方案,自然是她最熟悉落地的效果。</p>
段霍却是一愣,下意识朝着林巧枝看过去,见她按对角线顺序,分3次拧紧压板螺栓。</p>
段霍一下就把这个动作记下来了,感觉脑子像是被蜻蜓点水一样,恍了一下,同时再次诧异的看林巧枝一眼。</p>
这种细致的考虑,很少出现在书面材料里,基本只存在于师徒传帮带的口口相传的体系中。</p>
拧螺栓本就不是重要动作,拧紧就好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需要工人亲自去拧紧的,先拧哪一边,是不是一次拧紧到底,为什么我拧紧的螺栓就是比别人的容易在检查中出震松风险,都是需要选择、需要思考的问题。</p>
思考得细致,对整体都是有好处的,不做思考,也能做下去,但就有随时出风险的可能,对整体效果也肯定是有折损的。</p>
像是林巧枝刚刚这一步,分3次对角线拧紧密封胶条上的压板螺栓,可以使压力均衡,避免出现局部变形,导致密封失效,尤其是这种形状不规则的密封胶条。</p>
而为什么是分3次,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了。</p>
很细的一个点,很多得过且过的人可能永远注意不到,除非等有老师教。</p>
于是,紧密的传帮带师徒关系,也就在这样一次次传递中愈发紧密了。</p>
段霍不自觉看了一眼黄彩霞,感慨于她命好,仅仅从这一段不算师徒的临时技术指导里,他就能窥见林巧枝对极致的追求,还有扎实且灵活的知识积淀。</p>
段霍相当积极地参与这次硅改,在林巧枝偶尔的指挥下,逐渐忙碌起来。</p>
在其他人眼里看来,这个情况,就有点让人诧异了。</p>
尽管看起来都是在干活,但段工年龄不小的人了,还有点嘴毒,竟然这样毫无抵抗的被指挥着,甚至时不时,还会对着工件露出诧异或满足的笑容来……?</p>
对这些目光,段霍自然是心宽不理……才怪,他随口对围着的学徒们提几个问题。_d.i.n/g.d`i-a_n/s¢h!u.k¨u\.?c.o/m?</p>
尤其是刚刚从林巧枝那汲取到的,对细致的追求、对极致的追求,一下把围观的学徒给问得懵了,缩缩脖子像小鹌鹑。</p>
段霍舒服了。</p>
又叭叭叭讲了一些什么细节决定成败,还给某些不注重细节的人,还讲了一个“西瓜皮大王”的笑话,暗讽的就是那些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糊弄大王。</p>
林巧枝和段霍配合得也蛮舒服的,这样一位会动脑思考的搭档,虽然有些聒噪和毒舌,但是配合起来的舒适感还是让人很舒服的。</p>
就好像房主人装修,遇到了能听懂,且认真执行自己要求的高水平装修工人一样。</p>
绝对是舒心的。</p>
甚至是惊喜的。</p>
在这样的快乐中,硅改一步步完成了。</p>
见他们收工,祁尤和付长春连忙带着人围上来,关切地问:“怎么样?顺利吗?”</p>
问这个话的时候,他们的心脏都在怦怦地跳,有点紧张,方案是方案,实施是实施,在没有成功落地之前,任何时候都可能冒出来一个拦路虎,那就糟糕了。</p>
“试车吧。”林巧枝脱掉沾满机油的手套。</p>
她说了不算,这一刻,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成功运行起来的机车说了算。</p>
“行!”得到肯定答复的祁尤一咬牙。</p>
现场很快忙成一团,组装外壳的、全车检修的,驾驶这辆机车的女司机班组,随车机务段,拿指挥旗帜的……</p>
短时间内被擦拭得焕然一新的,首辆硅改完成的6Y2型电力机车静静地伏在铁轨上。</p>
穿着黄色背心的安全员,作为地面人员,做旗语指挥。</p>
他神情严肃地站在机车前方视野开阔处,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前方轨道及两侧。</p>
手持一红一黄两面信号旗,红色代表危险和停止,黄色代表减速和注意。</p>
“各单位报告状态!”试车总指挥的声音简短有力。!7!6\k+s′./n¨e?t\</p>
林巧枝没有做试车总指挥,而是让更专业的人来进行,她在车旁的控制台和仪表前,目光专注地盯着各项可能被硅改影响的数据。</p>
“主回路正常!”</p>
“控制回路正常!”</p>
“冷却系统就绪!”</p>
“监控仪表正常!”</p>
……</p>
最后地面安全员确认线路安全,在呼啸的风声中,将黄色信号旗高高举起,同时声音洪亮道:“前方道路安全畅通!”</p>
试车总指挥下达命令:“准备,启动!”</p>
“滋——”</p>
“咔嗒……”</p>
通电、主断路器吸合。</p>
紧接着就是风机启动由弱变强的呼啸声,还有牵引电机逐渐加速的“嗡嗡——”的声浪。</p>
只听声音,林巧枝就微微吐了一口气。</p>
在场懂行的,悬着的心都往肚子里落了一点。</p>
“调压开关的咔咔咔换挡声音消失了。”段霍舒口气地转头看向林巧枝。</p>